暑去寒來

暑去寒來

【詞目】暑去寒來 【讀音】shǔ qù hán lái 【出處】南朝·梁簡文帝《中書令臨汝靈侯墓志銘》:“草茂故轍,松插新枚。月明泉暗,暑往寒來。” 《周易·繫辭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基本信息

成語釋義

雪,代表著寒 雪,代表著寒

【翻譯】cold and heat succeed each other

【釋義】暑:炎熱的夏天。寒:寒冷的冬天。盛夏已過,寒冬將至。指一年已經快過去了,時間流逝快。

(形聲。從日,者聲。本義:炎熱) 同本義 [heat]

暑,熱也。――《說文》。暑近濕如蒸,熱近燥如烘,

一寒一暑。――《易·繫辭》

六月徂暑。――《詩·小雅·四月》

土潤溽暑。――《禮記·月令》

寒暑燥濕風火。――《素問·天玄紀大論》

冬日則寒凍,夏日則暑傷。――《韓非子·人間訓》

烏獸稀毛,其性能暑。――晁錯《言守邊備塞疏》

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輕霜露而狎風雨,是故寒暑不能為之毒。――宋·蘇軾《教戰守》

又如:暑溽(夏天悶熱的氣候);暑歲(炎熱乾旱的年歲);暑夏

暑shǔ炎熱:~天。耐~。防~。

(會意。金文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間是“人”;人的左右兩邊是四個“草”,表示很多;下面兩橫表示“冰”。寒冷是一種感覺,人們雖能感覺到,但是卻看不見。於是古人就採用上述四個形體來創造這個字,人踡曲在室內,以草避寒,表示天氣很冷。本義:冷,寒冷)

寒,凍也。――《說文》

涼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極。――《列子·湯問》注

乾為寒。――《易·說卦》

若不可尋也,亦可寒也。――《左傳·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傳·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風。――《呂氏春秋·有始》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

寒hán

⒈冷,涼:~冷。數九~天。防~大衣。

⒉貧困:貧~,清~。

⒊中醫學指體外的一種致病因素:~邪。風~。

⒋【寒心】灰心。

⒌【寒噤】因受冷或受驚而顫抖:打了個~噤。

⒍【寒暄】見面時的應酬話,客套話。如問候生活起居,談天氣冷熱等。

⒎【寒酸】形容文人貧苦或不大方。

⒏【寒磣】【寒傖】

①醜陋,難看。

②丟臉:真~磣。

⒐【膽寒】害怕。

⒑ 舊時謙詞:~門。~舍。

詞語套用

近義詞

暑往寒來 寒來暑去 春去秋來 暑來寒往 暑去寒來

例句

暑去寒來,幾年後,我就可以下腰到地,雙手倒抓住腳腕;或一手抓住舉過頭頂的腳心,做前後翻,跑虎跳,其他基本功的動作更不在話下。——吳霜《我的舞台》

押韻詞

引決自裁、慈悲為懷、升官發財、五短身材、舞榭歌台、放浪形骸、不羈之才、寬大為懷、遊目騁懷、博學多才、自出心裁、就地取材、觸目傷懷、明明白白、白雪皚皚、難以忘懷、下不了台、別出心裁、骨瘦如柴、廣播電台、還魂秀才、遺寢載懷、遊目騁懷、通行馬牌、近水樓台、郈成分宅、重義輕財、負地矜才、走馬章台、綿力薄材。

這類的詞語

出生入死、左顧右盼、東張西望、奇花異草、異曲同工、雞腸鼠肚、嘔心瀝血、融會貫通、人壽年豐、街談巷議、蛛絲馬跡、旁門左道、雞毛蒜皮、甜言蜜語、方柄圓鑿、金戈鐵馬、人面獸心、天香國色、金口玉言、窮凶極惡、四平八穩、捶胸頓足、損兵折將、捕風捉影、偷雞摸狗、披肝瀝膽、斬釘截鐵、閉月羞花、沾花惹草、披堅執銳、標新立異、撥亂反正、裝瘋賣傻、喜新厭舊、挑肥揀瘦、改邪歸正、除乾打盡、斬盡殺絕、修正校對、穩定平衡、龍飛鳳舞、耳聰目明、口是心非、情投意合、室邇人遐、東奔西走、黃童白叟、獐頭鼠目、禍棗災梨、斗轉星移、酒醉飯飽、品竹彈絲、雕樑畫棟、鉗口結舌、丟盔棄甲、左顧右盼、外圓內方、天高地厚、冰清玉潔、天昏地暗、紅男綠女、愁眉苦臉、二次三番、三年五載、三皇五帝、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千絲萬縷、三令五申、舉一反三、顛三倒四、顧此失彼、此起彼伏、你死我活、爾虞我詐、孤家寡人、赤縣神州、東鄰西舍、取長補短、天南地北、朝秦暮楚;東拉西扯、鑽天入地;寬打窄用、說長道短、憶苦思甜、生離死別、長吁短嘆、明爭暗鬥、好逸惡勞、棄暗投明、厲兵秣馬、陽奉陰違、古是今非、泰山鴻毛、輕重懸殊、好逸惡勞、遠交近攻、貪生怕死、兔死狐悲、前赴後繼、觸目驚心、水滴石穿、順藤摸瓜、貪小失大、打草驚蛇、見異思遷、得意忘形、唇紅齒寒、春華秋實。

成語的介紹

繁 體 暑往寒來
簡 拼 swhl
常 用 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用 法 作狀語、分句;指時光流逝
結 構 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近 義 詞 寒來暑往 春去秋來 暑往寒來 暑來寒往 寒來暑去
例 子 暑往寒來春復秋,夕陽西下水東流,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閒花滿地愁。 明·湯顯祖《南柯記·系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