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城市

智慧型城市

日本打造的“智慧型城市”項目,通過網路控制智慧型大廈、智慧型住宅,並按需運行公交系統,讓能源的使用情況可視可控,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降到最低,從而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智慧型城市是目前全球許多城市的重要建設項目,全球號稱正在建設中的智慧型城市,保守估計超過100個。智慧型城市(Intelligent City)是智慧型建築多樣化特徵的一種表現形式,智慧型型建築IB(IntelligentBuilding)是資訊時代的產物,它的基本要素是通信系統的網路化、辦公業務自動化和智慧型化、建築柔性化和建築物管理服務的自動化。

基本信息

簡介

智慧型城市(Intelligent City)是智慧型建築多樣化特徵的一種表現形式,智慧型型建築IB(IntelligentBuilding)是資訊時代的產物,它的基本要素是通信系統的網路化、辦公業務自動化和智慧型化、建築柔性化和建築物管理服務的自動化。

自IBM相繼提出"智慧型地球"和"智慧型城市"的概念和解決方案後,立刻風行全球,成為許多國家政府施政的願景和目標。在信息科技的快速進步下,這當中描繪的未來城市生活,讓現代城市居民充滿期待;各種相關的城市行業套用商機,也讓廠商躍躍欲試。中國將物聯網發展為基礎,納入"十二五"計畫中,也是為智慧型城市的發展做準備。中國的智慧型城市相關商機,初步估計應有1,500億人民幣的規模,也將帶動城市企業信息化發展的新趨勢,值得關注。

一、智慧型城市形成全球風潮

智慧型城市是目前全球許多城市的重要建設項目,全球號稱正在建設中的智慧型城市,保守估計超過100個。歐盟方面亦發布了智慧型城市計畫,25座歐洲領先城市,將會採用大量全新的綠色能源技術。領先城市有如此發展規模,其他次級城市的局部智慧型化建設更是不計其數,IBM即宣稱目前已與全球2,000個城市簽訂了智慧型城市發展契約,是其成立100年時所達成的重要成就。

二、國際大廠陸續投入

IBM於2009年1月最早提出”智慧型地球”的概念,當時是由其CEO彭明盛向美國總統歐巴馬闡述。整體想法是將感測器(sensor)裝入電網、鐵路、建築、水壩、油管等各種物體,再透過網際網路連結,最後由超級計算機和雲計算運算技術進行分析,實現社會與物理世界的融合。然而,美國政府並沒有立即給予IBM所希望的回響,但IBM很快的看上中國人口多、經濟快速增長、信息化建設較不足的特性,展開向各級政府遊說。

以城市作為智慧型地球概念落實的載具,”智慧型城市”的想法很快的被中國各地方政府接受,昆明、南京等城市均有發展意向。回顧IBM在2010年間在中國智慧型城市的重大工程項目中,皆有相當大的斬獲,囊括了包括瀋陽、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的建設計畫;為了布局中國這龐大市場,IBM還設定了在地化的專門工作團隊。除了IBM外,其他國際大廠如Siemens和CISCO,當地大廠如華為、浙大網新,台灣地區電信大廠中華電信和遠傳電信等,都在中國多個城市展開智慧型城市建設合作。

三、涉及國安本土業者掘起

智慧型城市發展得如火如荼時,許多專家發出注意國家信息戰略安全,不要盲從西方新理念的提醒。尤其當IBM於2011年爆發賄賂事件後,不可將悠關國家命脈的信息系統交由外國企業掌握的觀點,開始急遽升高。因此,這些大型外商在中國繼續推動智慧型城市時,遭到不少的阻力,部份已經簽署備忘錄的項目,後續也沒有進展。

除了國家安全的考慮外,大型外商的解決方案過於空洞、報價過高也造成外商的優越條件流失。中國的智慧型城市發展基礎為經濟利益的創造,不像歐美國家以增進社會福利為前提,目標高遠的大型方案還不如能滿足地方官員想法的小型計畫來得有效,本地廠商遂取而代之,東軟國際、浙大網新、神州數碼等業者與這些國際大型業者競爭時,也都獲得勝利。此外,大型央企如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也開始轉型,採取先幫地方政府免費建系統,再租用線路的模式,也成功獲得業務機會。

發展趨勢

智慧型城市的發展

智慧型城市研究始於智慧型建築,上世紀八十年代,智慧型建築開始出現,成為2012年很多智慧型城市理論研究的重要部分。智慧型建築逐漸由單體向區域化發展,從而發展成大範圍建築群和建築區的綜合智慧型社區。通過智慧型建築、智慧型小區間廣域通信網路、通信管理中心的連線,繼而使整個城市發展成為智慧型城市。

智慧型城市的概念

智慧型城市是把基於感應器的物聯網和現有網際網路整合起來,通過快速計算分析處理,對網內人員、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特別是交通、能源、商業、安全、醫療等公共行業進行的實時管理和控制的城市發展類型。

智慧型城市為現代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最優解決方案

智慧型城市可以在政府行使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能的過程中,為其提供決策依據,使其更好的面對挑戰,創造一個和諧的橫式生活環境,促進城市的健康發展。

五大支撐

(1) 信息基礎設施,它是城市獲取信息的基本能力,每個城市必須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方向,做整體思考;

(2) 城市基礎資料庫,一個城市的數位化程度,從源頭上取決於城市基礎資料庫的容量、速度、便捷性、可更新能力和智慧型化水平,至少包括數字人口、土地、交通、管線、經濟管理等內容;

(3) 電子政府和城市信息安全,電子政府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施政水平,最佳化服務功能,它同時也是提高政府透明度和有效監督的重要工具;

(4) 全方位的電子商務框架,電子商務系統的全方位、多等級和虛擬化建設,將具體體現未來城市發展的活力;

(5) 城市交通系統的智慧型化,城市智慧型交通系統是GIS、GPS遙感等技術的有機結合。

意義

“智慧型城市”不是一個純技術的概念,它與“園林城市”、“生態城市”、“山水城市”一樣,是對城市發展方向的一種描述,是信息技術、網路技術滲透到城市生活各個方面的具體體現。“智慧型城市”意味著城市管理和運行體制的一次大變革,為認識物質城市打開了新的視野,並提供了全新的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調控手段,從而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和調控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此外,“智慧型城市”還將更好地體現出現代城市“信息集散地”的功能,意味著城市功能全面實現信息化,更好地促進城市人居環境的改善和可持續發展,隨著城市信息化進程的推進,“智慧型城市”已開始步入我們的人們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