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星鎮

景星鎮隸屬黑龍江省 龍江縣管轄。位於縣境南部,是龍江縣南部區域中心和物資集散地。鎮政府駐地距縣城35公里。全鎮農村人均純收入1088元.

基本信息

名稱由來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初設縣城區,後改為第一區。1951年11月,劃為區屬景星鎮。1956年3月,撤銷景星縣,併入龍江縣,景星為龍江縣屬鎮。1958年9月,改稱景星鎮公社。1984年5月,復稱景星鎮。

地理情況

景星鎮地區處於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大興安嶺隆起區的東緣,與第二沉降帶松遼沉降區西緣相銜接地帶。東、南臨河,西、北依山,地勢平坦,西北較高,東南較低,坡度不大,最高點西北海拔高度173米,最低點東南海拔高度170米。景星鎮總面積18238.16公頃,無霜期年平均133天,最高年度降水量1100毫米,最低年度降水量152毫米,平均年降水量在350?400毫米之間。年平均日照271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1.4%,土壤最大凍結深度為2.51米,主導風向為西北風,頻率為14.3%,平均風速4.36米/秒,年平均蒸發量為1204 .1毫米。景星鎮土質為黑砂土。土壤承載力為15噸?20噸/平方米,地表土層一般在0.3-0.5米,土層下為砂石層,地表土保水能力較差,由此景星鎮春旱比較嚴重,春種比較困難,加之部分地區地下水位低,灌溉能力差,夏伏旱也比較嚴重。
全鎮共有8個行政村,74個自然屯,有農戶4733戶,農業人口18229人,耕地面積7493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41公頃,2000年,大牲畜量1700頭,生豬、山綿羊和家禽飼養量分別為2600頭、3000隻、28000萬隻。糧食總產2248萬公斤,平均畝產200公斤,人均產糧1233公斤。全鎮農村人均純收入1088元,總體看景星鎮各村屯都能通車,但有的村屯道路狀況很差,尤其是勝利村河南有兩個自然屯
鎮中心郵政編碼161132。 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台北時間2008年7月7日14時32分,在黑龍江省龍江縣景星鎮(北緯47.1度,東經123.0度)發生4.6級地震,震中地點位於景星鎮景山村窩卜屯和興隆川村
景星鎮的缸窯村在古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曾有古文物出土;景星始建於1906年;景星地處大興安嶺余脈,前有罕河,東有雅魯河,鑲嵌其間,如二龍戲珠;北依大景山,西鄰內蒙,交通便利;有全國人大代表馬桂芹、有全國抗洪英雄魯華才、有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劉亞彬、有國家一級演員閻淑平、有全國著名軍旅作家劉茂忠......公伯峽水力發電站副總監 闞興中景星鎮高樓林立,商賈雲集,早已跨入全國500名鎮,市最具魅力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