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西尼

普西尼

賈科莫·普契尼(1858年12月22日——1924年11月29日),全名賈科莫·安東尼奧·多米尼科·米歇爾·塞孔多·馬利亞·普契尼(義大利語: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ia Puccini)。是一位義大利的歌劇作曲家,著名的作品有《波希米亞人》、《托斯卡》與《蝴蝶夫人》等歌劇,也是世界上最常演出的歌劇之一。這些歌劇當中的一些歌曲已經成為了現代文化的一部份,1924年11月29日,賈科莫·普契尼逝世,享年66歲。

普西尼

賈科莫·普契尼(義大利語:Giacomo Puccini,全名則是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1858年12月22日-1924年11月29日)是一位義大利的歌劇作曲家,著名的作品有《波希米亞人》、《托斯卡》與《蝴蝶夫人》等歌劇,也是世界上最常演出的歌劇之一。這些歌劇當中的一些歌曲已經成為了現代文化的一部份,其中包括了《賈尼·斯基基》的《親愛的爸爸》與《杜蘭朵公主》中的《公主徹夜未眠》在內。

個人履歷

基本介紹

賈科莫·普西尼出生在義大利托斯卡納盧卡的一個音樂世家。普契尼的父親在他5歲時去世,所以他被送到叔叔福圖納托(Fortunato Magi)那裡來學習音樂,但是福圖納托卻認為普契尼是個沒有修養且粗俗的學生。後來普契尼成為盧卡教堂的風琴演奏家與唱詩班教師,但是直到觀賞了著名的歌劇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的歌劇《阿依達》之後,普契尼才決定當一位歌劇作曲家,而為了欣賞這次歌劇演出,他與朋友徒步18.5英里(30公里)前往比薩。因為普契尼得到了獎學金與一位親戚的幫助,於是在1880年進入米蘭音樂學校(Milan Conservatory)就讀,在浪漫派作曲家龐開利(Amilcare Ponchielli)及巴齊尼(Antonio Bazzini)的指導下學習作曲。在普契尼21歲的這一年,他創作了《安魂曲》(Messa),標誌著普契尼家族與盧卡的基督教音樂長久合作之下的顛峰。雖然普契尼將這部以天主教彌撒為背景的作品命名為安魂曲,但是現在卻以《光榮彌撒》(Messa di Gloria)而聞名。這個名稱是技術性的以頭兩位角色(Kyrie及Gloria)來命名,而忽略其他角色。這個作品也隱約透露普契尼成為劇作家的跡象,因為他在舞台上展現出了戲劇化力量。男高音與男低音的獨唱者在 詠嘆調上具有爆發力的演出,的確是比教堂音樂更加類似歌劇的。因為它所擁有的管弦樂編曲及戲劇般的力量,所以普契尼的《安魂曲》常常被拿來與威爾第的《安魂曲》(Requiem)相題並論。

求學經歷

在音樂學校就讀期間,普西尼從豐塔納(Ferdinando Fontana)那裡得到了一個歌劇的劇本,並在1882年參加一次歌劇作曲競賽。雖然後來普西尼並沒有獲勝,不過作品《群妖圍舞》後來於1884年在米蘭威爾姆劇院(Teatro Dal Verme)舉行公演,而且獲得黎柯笛公司(Casa Ricordi)黎柯笛(Giulio Ricordi)的注意。普西尼因為受到黎柯笛的委託,所以第2部歌劇《埃德加》(Edgar)於1889年公演。後來普西尼也與豐塔納成為終生的好友。

相關事件

從1891年開始,普契尼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托瑞德拉古(Torre del Lago),這是一個距離盧卡15公里、位於第勒尼安海(Tyrrhenian Sea)與馬撒秀可里湖(Lake Massaciuccoli)之間的小社區,位在維亞雷嬌(Viareggio)的南方。普契尼在托瑞德拉古承租了一間房子,不過他仍然定期的前往盧卡。在1900年,普契尼買下土地而且在湖上建造一間別墅,也就是現在的普契尼別墅博物館(Villa Museo Puccini)。普契尼在這裡居住到1921年,因為受到泥煤污染的影響才搬遷到維亞雷嬌。在普契尼去世之後,普契尼的別墅變成了普契尼別墅博物館(Villa Museo Puccini)。而普契尼則被葬在當地的教堂中,後來他的妻子與兒子也葬在這裡。普契尼別墅博物館目前為普契尼的孫女西蒙內塔(Simonetta Puccini)所有,目前是開放參觀的。

從政經歷

普契尼在政治上並不活躍,這點與威爾第或華格納不同。然而,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領導人墨索里尼宣稱,普契尼申請加入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不過這件事看來是不太可信的,因為並沒有紀錄或證明普契尼曾經申請加入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除此之外,如果普契尼真的曾經這么作過的話,他的好友阿圖羅·托斯卡尼尼不太可能與他這么得友好,因為托斯卡尼尼足夠來影響普契尼,而且他是個反法西斯主義者。

歌劇作品

1884年:《群妖圍舞》(Le Villi)

1889年:《埃德加》(Edgar)

1893年:《瑪儂·雷斯考特》(Manon Lescaut)

1896年:《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

1900年:《托斯卡》(Tosca)

1904年:《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

1910年:《西部女郎》(La fanciulla del West)

1917年:《燕子》(La rondine)

1918年:《三合一歌劇》(Il trittico)

1926年:《杜蘭朵公主》(Turandot)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