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即景

晚秋即景

古代詩詞中,詠秋之作更多。有一首回文七絕--《晚秋即景》,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究其原因,一是詩的本身寫得好,二是順讀倒讀皆不失佳妙,三是詩中流露出的情調,暗合了當時那顆快要破碎了的心。

晚秋即景

詩曰:

煙霞映水碧迢迢,暮色秋色一雁遙。

前嶺落暉殘照晚,邊城古樹冷蕭蕭。

若是倒過來讀,便是:

蕭蕭冷樹古城邊,晚照殘暉落嶺前。

遙雁一色秋色暮,迢迢碧水映霞煙。

這首迴文詩,順讀倒讀均如行雲流水,順理成章,實不可多得。且詩中意境深遠,耐人尋味:秋色萬里,暮色沉沉,煙霞映水,碧波迢迢,一隻孤雁,雁翅上映著落日的餘暉,向著遙遠的天邊飛去。邊城的古樹映著夕陽的殘照,越發顯得蕭索淒涼。山嶺的那邊,不時划過孤雁的哀鳴……真是一幅美妙的悲秋圖啊!

詩中寫到9處秋景,分別是“煙、霞、暮色、雁、嶺、暉、邊城、古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