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察冀邊區1945年春夏季攻勢作戰

晉察冀邊區1945年春夏季攻勢作戰

1945年初,德、日法西斯的滅亡已成定局。華北日軍在各抗日根據地軍民連續攻勢的打擊下,為確保重要城鎮、交通要道與戰略資源地區,防止八路軍在沿海地區接應盟軍登入,除集中一部兵力對山東和冀東抗日根據地加緊“掃蕩”外,繼續收縮兵力,擴充偽軍,依託據點、碉堡和溝壕,固守戰略要點,準備作最後抵抗。

晉察冀邊區1945年春夏季攻勢作戰

正文

1945年初,德、日法西斯的滅亡已成定局。華北日軍在各抗日根據地軍民連續攻勢的打擊下,為確保重要城鎮、交通要道與戰略資源地區,防止八路軍在沿海地區接應盟軍登入,除集中一部兵力對山東和冀東抗日根據地加緊“掃蕩”外,繼續收縮兵力,擴充偽軍,依託據點、碉堡和溝壕,固守戰略要點,準備作最後抵抗。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根據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關於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指示,在勝利進行1944年攻勢作戰的基礎上,制定了1945年擴大解放區的作戰方案。在分局代書記、軍區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程子華的統一指揮下,以解放平綏鐵路(今京包鐵路)兩側地區和錦州至承德公路以南地區為主要目標,實行主力部隊與武裝工作隊相結合,運動戰陣地戰游擊戰相結合,軍事打擊、政治攻勢與經濟封鎖相結合的方針,充分發揮人民戰爭威力,向日偽軍展開大規模的攻勢作戰。
掃除冀中腹地日偽軍據點和進逼平津市郊 冀中軍區部隊,把攻勢的矛頭,首先指向日偽軍殘留在冀中根據地內的城鎮據點。從4月13日開始,歷時54天,連續進行了任丘、河間戰役,文安、新鎮戰役,安平、饒陽戰役,連克任丘、河間、文安、新鎮、安平、饒陽、武強、深澤等8座縣城,斃傷俘日偽軍3700多名,解放村鎮527個,使根據地連成一片。隨後,軍區部隊揮師東進和北上,於6月8日發起子牙河東戰役,一舉突破北起靜海獨流鎮、南至獻縣的日偽軍防線,收復獻縣、大城兩縣城,被俘和投誠的偽軍2740多名,解放村鎮272個,東進至渤海邊;7月12日又發起大清河北戰役,向霸縣、永清、固安、武清地區展開進攻,全殲偽軍1個團和1個營,收復交河城,解放國土2700多平方公里,北進至平津市郊。
進軍雁北和挺進綏東 冀晉軍區部隊,收復靈丘縣城,切斷日軍大營至靈丘的所謂“確保蒙疆區”第一道封鎖線之後,於5月12日又發起雁北戰役,向盤踞在山陰、應縣、渾源、廣靈和桑乾河沿岸的日偽軍展開進攻。戰役歷時53天,軍區部隊摧毀了日軍廣武至渾源沿長城線80公里的第二道封鎖線和桑乾河沿岸的第三道封鎖線,越過平綏鐵路,繼續向北伸展,進至綏東(今屬內蒙古自治區)豐鎮、興和地區,解放村鎮783個,與進入該地區的冀察軍區部隊會合。

晉察冀邊區1945年春夏季攻勢作戰晉察冀邊區1945年春夏季攻勢作戰
開察南和出擊平北、察北(今屬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冀察軍區部隊,向西與雁北戰役相呼應,於5月12日發起察南戰役,向張家口、陽高、宣化以南地區展開進攻,連克懷安、淶源兩城,圍困廣靈,襲入宣化城南關,直逼張家口市郊;向東配合熱遼戰役,於6月中旬發起平北戰役,向龍關、赤城、後城外圍據點展開進攻,襲占崇禮城,迫使從獨石口到四海一線的偽滿軍全部退至長城以外,全殲偽滿軍1個營,進入熱河西南地區。7月初,冀察軍區部隊向察北挺進,建立起萬全、尚義兩縣人民政權。與此同時,為配合大清河北戰役,向房山、涿縣、淶水、易縣、滿城外圍據點展開廣泛出擊,一度攻入房山縣城,打開了平西局面。
北出長城和進軍熱南、遼西 冀熱遼軍區部隊,在粉碎日偽軍 4萬餘人對冀東根據地連續 4個月的大“掃蕩”之後,為摧毀錦州至承德公路以南日偽統治,奪取向東北三省地區發展的前進陣地,組成3個挺進支隊,於6月12日分3路北出長城,發起熱遼戰役。戰役歷時1個多月,消滅日偽軍設立的26處看守“集團部落”(日軍為製造無人區和便於實行統治,用集家並村手段造成的大村莊。日偽統治當局稱此種村莊為集團部落)的武裝。粉碎日偽軍3萬餘人的反撲,挺進支隊前鋒分別進至圍場、赤峰、綏中附近地區,開闢了錦承公路南北廣大地區。
整個攻勢作戰分春、夏兩季進行的。1月開始,7月末結束。攻勢席捲了雁北、察北、熱東(今屬河北省)、遼西,逼近了北平、天津、張家口,共作戰2700多次,殲日偽軍近2.8萬人,拔除據點和碉堡790多處,收復縣城15座,解放人口500多萬, 擴大面積13.5萬多平方公里。部隊發展到11萬多人,民兵發展到75萬多人。在戰略上,打破了日偽軍對根據地長期分割、封鎖的局面,迫使其退守到鐵路沿線和一些主要城鎮。晉察冀軍區部隊贏得了戰略上的主動,為大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