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進中醫學

時進中醫學

《時進中醫學》是一部由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董明強 編著

出 版 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7-1

版 次:1

頁 數:349

字 數:285000

印刷時間:2008-7-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09119228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參考大量醫學文獻,結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較詳細地闡述了時進中醫學誕生的背景、基本內容、主要特點和與傳統中醫學的關係。作者以與時俱進的新理念,在繼承傳統中醫學精華的同時,也針對其在敘述語言、思維方式、陰陽五行學說和辨證程式等方面存在的某些弊端和時代局限,從理論體系和臨床套用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改革主張。作為學術探討和技術交流,本書具有立意新穎、論述有據、開拓進取等特點,可供中醫教學與科研人員、臨床醫務人員和中醫學愛好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董明強,北京市延慶縣人,1948年5月生。1967年及1983年分別畢業於北京市通縣衛生學校和首都醫科大學。現任北京市延慶縣醫院內科主任醫師。

長期從事內科、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在治癒大量病人的同時,善於求學,勤於筆耕,發表醫學論文10餘篇,編寫出版醫學著作多部,主要有:《心電圖歌訣200首》、《腹瀉病患者之友》、《中醫辨證新方法論》、《針灸歌訣800首》《人體解剖學歌訣》、《診斷學歌訣800首》、《古今健康歌訣》等。現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員。

目錄

第一章 時進中醫學的誕生

一、中醫學的形成和發展

二、中醫學的特點

(一)整體觀念

(二)辨證論治

(三)使用天然藥物和多種多樣的治療方法

三、存在的問題

(一)敘述語言

(二)概念和結構

(三)哲學指導思想

(四)思維方式

四、中醫學理論創新勢在必行

五、中醫學理論創新的四步曲

六、時進中醫學應運而生

第二章 時進中醫學概論

一、什麼是時進中醫學

二、時進中醫學的特點

三、時進中醫學與傳統中醫學的異同

四、時進中醫學與傳統中醫學並存

五、時進中醫學的兩個薄弱點

六、時進中醫學的定位

第三章 人體結構和功能

第一節 臟腑

一、五臟

(一)心

(二)肺

(三)肝

(四)脾

(五)腎

二、六腑

(一)膽

(二)胃一

(三)小腸

(四)大腸

(五)膀胱

(六)三焦

三、奇恆之腑

四、臟腑之間的關係

(一)髒與髒

(二)腑與腑

(三)髒與腑

第二節 氣、血、津液

一、氣

(一)氣的分類與生成

(二)氣的功能

(三)氣的運行

二、血

(一)血的生成

(二)血的功能

(三)血的循行

三、津液

(一)津液的輸布

(二)津液的功能

(三)津液的分類

四、氣、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一)氣與血的關係

(二)氣與津液的關係

(三)津液與血的關係

第三節 經絡

一、傳統中醫學對經絡的描述

(一)經絡的概念

(二)經絡的組成

(三)經絡的生理

(四)經絡的套用

二、關於經絡實質的研究

第四章 陰陽五行學說

第一節 陰陽學說

一、陰陽學說的原貌

(一)陰陽學說的產生

(二)傳統的陰陽概念

(三)陰陽的相互關係

(四)陰陽學說在傳統中醫學中的套用

二、陰陽學說的異議

三、陰陽學說的修正、限定和精簡

第二節 五行學說

一、五行學說簡介

二、五行學說的異議

三、淡化五行學說,創立五臟生克學說

四、五臟生克學說的內容

(一)五臟的生理功能、相互關係和相關聯屬

(二)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

(三)五臟疾病的診斷

(四)五臟疾病的治療

第五章 病因、發病、病機

第一節 病因

一、六淫

(一)風

(二)寒

(三)暑

(四)濕

(五)燥

(六)火

二、疫癘

三、七情

(一)七情與內臟的關係及致病特點

(二)常見的情志病

四、飲食與勞逸

(一)飲食

(二)勞逸

五、外傷及蟲獸所傷

第二節 發病

一、發病的基本概念

二、發病的基本原理

(一)疾病的發生,是"正邪相爭"、"正不勝邪"的結果

(二)"正氣虛"是疾病發生的內在根據

(三)致病邪氣是發病的重要條件

三、體質、精神狀態、生活環境、營養和鍛鍊與疾病發生的關係

(一)體質因素

(二)精神狀態

(三)生活環境

(四)營養和鍛鍊

第三節 病機

一、邪正鬥爭

二、陰陽失調

三、升降失常

第六章 診法

第七章 辨證

第八章 規範化的中醫診斷程式

第九章 中醫治療的四階——則、法、方、藥

第十章 中醫診治疾病的思維模式

第十一章 常用藥物與方劑

兩小時時進中醫學講座

參考文獻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時進中醫學的誕生

在介紹時進中醫學之前,讓我們先從中醫學自身談起。

中醫學,也稱祖國醫學、中國傳統醫學,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有獨特思維方式和治療方法的醫學體系。

中醫學是我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總結。在現代醫學傳入之前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醫學始終是我國人民保持健康、戰勝疾病的有力武器。中醫學曾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貢獻。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其中的“寶”字言之珍貴,指中醫學奇特的治療效果和寶貴的臨床經驗;“庫”字言之豐富,指中醫學廣博的知識含量和多種多樣的治療方法。中醫學以其“珍貴”和“豐富”搏得國人的信賴,並深深紮根於民眾的心目之中。

中醫學有極強的生命力。自春秋戰國時期以《黃帝內經》為標誌的中醫學基本理論形成之後,二千多年來不斷擴充,不斷發展,歷經滄桑,經久不衰;特別是西方現代醫學進入中國以後,對傳統的中醫學形成強大的衝擊,但中醫學非但沒有被衝垮、被同化,反而在中西醫的競爭和比較中,越發顯示出它的整體觀,它的辨證論治,它的使用天然藥物和多種治療方法的優越性。目前,不僅中國的民眾離不開中醫,世界上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對中國的中醫學投以好奇和仰慕的目光,中醫學走向世界已成為21世紀的一大趨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