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潭鄉

昭潭鄉

昭潭鄉是湘潭市雨湖區轄鄉。1956年置昭潭鄉,1963年設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於市境西部,面積2.5平方公里,人口0.6萬,鄉政府駐韶山西路。轄廣場、措樹園、高標、煙竹、許家鋪、建成6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鑄管、塑膠、橡膠、井蓋板、豬棕等門類。農業主產稻穀,兼產蔬菜。

基本信息


簡介

湘潭市雨湖區昭潭鄉地處市中心,與商貿工業特區交錯銜接,轄6村2場23個企業,鄉域面積2.5平方公里,人口6325人,交通便利,經濟活躍。村民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求知、求美、求樂、求健康的需求日趨迫切,該鄉通過實施全民健身計畫,創建業餘健身隊伍,廣泛、深入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采的健身活動,形成了“一村多品”的健身新格局,滿足了村民精神生活的需求,融洽了幹群關係,促進了經濟發展,連續多年被評為市、區體育先進單位,省體育先進鄉鎮。1997年獲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稱號,1998年獲“民眾文化藝術之鄉”稱號,1999年被評為省“農民健身先進單位”、“百強文化鄉鎮”。
地勢北高南低,東西高中間低。農業以糧油作物為主,是東至縣的主要糧油生產區,同時也是全縣優質棉種、雜交稻種的主要繁殖基地。全鎮林業資源十分豐富,主要以木材、毛竹為主,同時木材加工、木炭、香菇、木耳產業也十分發達。交通十分發達,商貿企業蓬勃發展。經濟發展空間前景廣闊,治安環境安定、和諧,自然環境清秀優美,可稱得上人傑地靈。全鎮村村有國小,鎮有中學。鎮有中心衛生院,各村均建有醫療室。有文化、廣播電視站;電影院;電視差轉台。供水站1個。敬老院裡可供養30位老人。

昭潭鄉昭潭鄉風景區
雨湖區昭潭鄉黨委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雙聯”工作為抓手,不斷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黨政班子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2008年參加“雙聯”活動人數總計252人,投入資金11萬多元、棉被45床、衣服32件及其它油米麵肉等物資總計6.27萬元,共慰問特困戶、特困企業職工242戶407人,得到了廣大民眾的一致好評。該鄉主要抓住四個“進一步”開展“雙聯”工作。一是統一思想,進一步深化對“雙聯”工作的認識。為推動“雙聯”工作深入發展,該鄉在年初“雙聯”工作部署會議上明確用十七大精神統領“雙聯”工作。從理論的高度進一步深化對“雙聯”工作的認識。二是立足實際,進一步拓展“雙聯”工作領域。“雙聯”工作在堅持為困難企業、困難職工辦好事的同時,昭潭鄉加大聯繫非公領域、改制後企業、殘疾對象、特困戶的力度,努力形成“機關聯繫企業、機關幹部聯繫困難職工”的新形式。三是改進方法,進一步突出“雙聯”工作重點。該鄉工作方法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大力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實施就業前引導性培訓210人,職業技能培訓70人,創業培訓50人,從源頭上幫助困難企業職工分流、上崗、再就業,努力維護企業和職工隊伍的穩定。四是強化措施,進一步提高“雙聯”工作實效。該鄉加強領導,明確目標責任;上下聯動,取得工作實效。開展了抗冰救災“雙聯”活動。組織機關幹部聯村聯企業進行抗冰救災活動,積極幫助企業鏟冰除雪,排除安全隱患。組織開展了春節慰問“雙聯”活動。發動捐款6900元,棉被45床,衣服32件,其它油米麵肉等物資總計5.89萬元。發動其它單位和個人參與“雙聯”活動。聯繫市移動公司慰問困難民眾10戶每戶200元,聯繫步步高有限公司組織送溫暖活動,對20戶進行了物資慰問

地理概況

地理位置為東經111°58′——113°05′,北緯27°20′55″——28°05′40″。昭潭鎮以駐地昭潭街得名。昭潭街舊稱茅棚街,後以街旁昭潭溪改名為昭潭街。222省道縱穿境內南北,並有3條縣鄉公路與之相接,全鎮村村通公路、通電、通電話。全境屬丘陵地形,兼有小盆地。龍泉河由北向南流經全境。農業以水稻為主,油料、茶葉、菸葉甘蔗、麻等次之;林業竹木資源豐富;盛產茶葉。昭潭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7.2℃,年均降水量1320毫米,無霜期273天。全鄉主要林木有62科266種,常見樹種有樟、杉、楓,珍貴樹有銀杏等。全鄉動物資源216種,其中禽畜有豬、牛、兔、雞、鴨、鵝等16種,野生動物80種,魚類資源主要有青、草、鰱等,貝殼類有螺、蚌等。礦產資源主要有錳、煤、矽砂、石灰石等,其中錳礦總儲量有11000萬噸,素有中國“錳都”之稱。

經濟概況

2005年是實現“十五”規劃發展目標的最後一年。“十五”以來,在鄉委、鄉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昭潭鄉上下認真貫徹國家、省、市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發展全局,搶抓發展機遇,突出項目推動,主攻園區經濟,夯實發展基礎,大力推進“三化”進程。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十五”規劃發展目標圓滿完成。
農業
農業生產發展平穩。2005年,昭潭鄉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41165萬元,同比增長10.8%,“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4.2%;實現農業增加值25230萬元,同比增長8.9%。糧食總產量達13007噸,同比增長15.6%;蔬菜總產量66596噸,同比增長4.6%;出欄肉豬38.8萬頭,同比增長13.0%;水產品總量2300噸,同比增長7.9%,家禽出籠54.3萬羽,同比增長0.4%。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全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420處,完成土方40萬方,完成勞動工日42萬個,投入資金850萬元,完成水利工程總投資1100萬元,昭潭鄉累計新增灌溉面積100畝,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500畝,新增蓄引提水量10萬方,全鄉農業機械總動力2.66萬千瓦,實現機耕面積1.92萬畝,占水田耕種面積80.0%,實現機收面積2.14萬畝,占水稻收割面積的86.0%;全鄉2005年農機總收入近4000萬元。新建農村沼氣池169個。
工業
工業生產發展迅速。2005年全部工業完成總產值312889萬元,同比增長41.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78799萬元,同比增長60.4%,規模工業產值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十五”期間年均增長分別達22.1%和35.9%,全部工業總產值累計達101.7億元,是“九五”的2.26倍。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92550萬元,同比增長35.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2887萬元,同比增長49.6%,規模企業由2000年的16家發展到2005年的56家。

科技教育

昭潭鄉昭潭鄉文藝活動
以“樹立正確榮辱觀,建好鄉風文明村”為主題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學習教育會在昭潭鄉廣場村村部會議室召開,該村的村代表、村民小組組長、老協委員、婦女指導員和自願旁聽的村民計60多人參加。在聽完講座報告後,黨員們深受教育,他們表示:社會要和諧,要建好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手要抓經濟社會發展,一手要抓以德治國、以法治國。否則榮恥不辨,禮義不知,良知不行,國將不國。他們將帶頭樹立好良好的黨風、政風、民風。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社會主義榮辱觀後,昭潭鄉黨委通過發放榮辱卡、製作宣傳欄、召開動員會、舉辦培訓班、開展大討論等多種形式,將榮辱觀學習教育活動引入機關,引入村組,引入市場、引入企業及學校,進一步深化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機關幹部通過學習“八榮八恥”,樹立起了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一心為民的價值觀、權力觀、地位觀,見榮譽就讓,見困難就上的風氣日益濃厚,尤其是在鄉黨委第十二次換屆選舉中,機關幹部講黨性、顧大局,與組織意圖保持高度一致,確保了換屆工作的圓滿完成。村幹部結合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自覺樹立起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務實的民本觀。各村規範了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作息制度,實行人員去向登記制,廣場村、柞樹園村還推行周工作例會制。同時用榮辱觀指導先進性教育活動整改提高階段的工作中,聞過則改。許家鋪、建城村、煙竹村的改水工程有序推進,廣場村的改電工作加緊進行,村民危房、醫療保障、失地農民就業培訓等問題納入了各村支村兩委重要議事日程。村民們則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學習融入到創建“五好文明家庭”、評選“敬老好媳婦”及“敬老模範戶”活動中,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針對打牌賭博、好吃懶做等不良風氣及偷扒搶劫、吸毒嫖娼等社會惡習宣戰,知榮辱、樹新風,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方式、高雅文明的休閒娛樂方式在全鄉悄然流行。村民一改“等、靠、要”思想,主動創業、自謀職業的人數激增,今年1季度,全鄉實現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達1200人次,實現人均創收2400元。吃水不忘挖井人。村民在富了自己的同時,不忘回報社會、感謝政府。南嶺南路、高標路拉通項目征拆丈量中,大多數村民能站在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拘泥於個人利益、眼前利益,配合搞好拆遷工作,目前已有21戶村民簽訂了拆遷協定。市場經營戶帶頭回響學習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號召,積極投身誠信市場建設,全面推行社會公開承諾制、爭做誠信商家、誠信一條街等活動,以誠信為本,以誠信為德,通過建立良好的信譽,樹立好市場形象,贏得顧客的信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