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心理病

春節心理病

春節心理病是一種節日心理失調症,春節一般都放七天假,人們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日子探親訪友、交流溝通、娛樂休閒。不過,對於一些平時在高度緊張狀況下工作的人群而言,這倒未必是一件令人舒心的事,許多人並不是很適應清閒的生活。尤其是外企、私企的白領工作者,如果他們一旦停下來無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現抑鬱、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緒反應。心理學上將其稱之為"節日心理綜合症"或"節日心理失調症"。

概述

春節來臨,萬家團聚。每當此時,人們都希望全家人能夠喜氣洋洋地放鬆幾天,同時也盡享天倫之樂。可是從歷年的情況來看,總有人因不注意節日期間的保健而導致身心疾病。近年來,各種心理疾病的患病人數呈較大幅度的上升趨勢;因此,在節日期間,更需防範“春節心理病”。

原因

春節心理病春節心理病

忙總結、辦年貨、訪客戶,公私活動給人們帶來的壓力會讓致病因素乘虛而入。除了這些公私活動共同給人們帶來的壓力外,冬季的寒冷也會給人們實施這些活動帶來心理壓力。

心理學家表示,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可以引起人們在行為和認知方面產生問題,如注意力集中不起來,容易發牢騷,工作效率下降等。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的人還容易變得遲鈍,胃口不好,想喝酒和變得膽怯等。其他因壓力太大引起的症狀還有:容易感到疲勞,磨牙頭疼、肌肉和關節酸疼等。當壓力大到一定程度時,人的免疫系統會發生紊亂,從而讓致病因素乘虛而入,引起疾病。

種類

春節原本是個應該開心的時候,但是很多人卻因為春節患上了各種不同的心理疾病。

節日心理失調症

近兩年,春節一般都放七天假,人們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日子探親訪友、交流溝通、娛樂休閒。不過,對於一些平時在高度緊張狀況下工作的人群而言,這倒未必是一件令人舒心的事,許多人並不是很適應清閒的生活。尤其是外企、私企的白領們,他們一旦停下來無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現抑鬱、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緒反應。心理學上將其稱之為“節日心理綜合症”或“節日心理失調症”。

對於這種心理失調症,人們應該學會進行積極的自我調適,儘量鬆弛自己平時那種高度緊張的思維運作模式,真正給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個假。在春節的長假裡,走親訪友、外出旅遊、聽聽音樂、讀本好書……都是很好的休閒方式,可以使人們的應激心理狀態從高度緊張的模式中慢慢放鬆下來。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不但應當會工作,更應當會生活。

過於放縱的心理病

過於放縱的心理病過於放縱的心理病

暴飲、暴食、暴玩等放縱行為,常常促使人們不顧健康、透支體力,甚至造成樂極生悲。例如在節日期間胡吃海塞、過量飲酒、日夜搓麻等,不僅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還會使人因過度疲勞而發生虛脫、昏倒等現象。這樣,將會使本應喜慶的節日氣氛蒙上陰影,不但影響當事人自己的身心健康,還會影響全家人的過節心情。因此,人們在春節期間應該努力克服上述放縱心理,在酒桌上儘量做到應酬適度,在飲食中要特別注意葷素搭配,外出遊玩時注意適當休息。這樣,有利於防止產生“春節心理病”。

不能回家如何排除寂寞

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每到春節,無論千山萬水都要回到家裡,與親人圍坐在一起共話家常,但也有一些人,在別人舉家歡樂的時候,只能一個人留在上海。他們應該如何排除心中的寂寞呢?心理專家表示,如果不能回到父母身邊,要多給父母打電話,聊聊家常;多逛商場購物,讓自己和自己的家更新換貌,調整自己的情緒;選擇一項自己的愛好打發自己的時間。總之,給自己找點事做,平息自己內心的失衡。

旅遊精神綜合徵

現在,不少市民都選擇外出旅遊來度過春節。但也有人在外出時,會出現失眠、胸悶、精神緊張等症狀;有些人會因長時間乘坐飛機火車輪船而突然產生嚴重的精神障礙,有時甚至會因當事人失去自控而發生跳車、跳船等自殺事件。心理學上將之稱為“旅遊精神綜合徵”。

產生這種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是有些人外出旅遊時不注意自我保護,身心過度疲勞,或所處環境過於惡劣又得不到及時的調整所致。

因此,春節出遊者應注意外出時的自我保護與調適,比如不要把旅遊行程安排得過滿,以免使自己過於緊張;注意及時休息,及時補充體能;易失眠者應該在睡前喝些牛奶等健睡品;充分利用旅館的條件多洗熱水澡;長時間乘坐火車、輪船等交通工具時,應每隔一兩個小時便在車廂里或甲板上來回走動一段時間,活動活動筋骨、做做深呼吸,以減輕旅途帶來的身心疲勞。另外,出遊時隨身帶些鎮定藥也是非常必要的。對於年老體弱者,最好不要做遠距離的長途旅行。

人群

春節哪些人容易有心理疾病

1、遠離家鄉的人

春節心理病春節心理病

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外漂泊打工的人總是特別想在春節這個重要的節日回家,與家人一起過年。

但是他們卻突然發現有很多困難等待著自己,回家難、討薪難、長途奔波、經濟消耗等就成了產生焦慮的因素。

為了避免產生焦慮症,這類人應該及早做好預防措施。

如果回家困難,就早做準備,早想辦法,實在不能回家就給家裡打個電話,說一說回不了家的原因,聽聽親人的聲音;

如果討薪困難,就多想辦法向政府有關部門或者法律援助工作者尋求幫助,實在討不到就先放一放,過完年再接著討,就算最終可能討薪無望,也要想開點,畢竟健康要緊,生命要緊,萬不可弄出跳樓之類的事情;

如果需要長途奔波,那就做好心理準備,把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通過郵局郵寄回家,別在乎那點郵費,準比帶在身上擔驚受怕要好,還有,路上一定別委屈自己,因為旅途中極度疲勞、缺乏睡眠、通風不暢、過度飢餓以及精神高度緊張可能會造成旅途性精神病;

如果出現某些意外或者回家本身的成本較高,要把它看成合理的花費,不能過於看重。

2、職場失意的人

有的人在年底做總結之後發現自己很不成功,生意失敗、被炒魷魚、成績落後、戀愛不成。

於是心裡就開始了失落,就成了產生自卑的因素。

所以為了避免自卑的心態,如果生意失敗了,就總結教訓,尋找東山再起的時機;

如果被炒了魷魚,就暫時歇一歇,轉變求職思路,過完年就可以新的姿態出現在職場,只要決心從低處做起,肯定會有自己的容身之處;

如果學習或者工作的成績不理想,那就尋找一下原因,調整好心態,只要努力總會有收穫;

如果戀愛總是不成,就應該尋找自身的問題,是不是條件有點苛刻,是不是有多數人都討厭的缺點,天涯何處無芳草,總有適合你的人出現的。

3、空虛的老年人

老年人的心理是很脆弱的,老伴多病、子女遠離、寵物喪生都可能引起老年人的憂傷之情,有時他們會暗自垂淚,有時他們會唉聲嘆氣,有時他們會心神不寧,有時他們會失眠多夢。

總之,老年人是多愁善感的,容易見物思人,觸景生情,總是為這個兒女考慮為那個孫子擔憂,見到一個物件就會想起一個人,見到一個人就想起很多事,嘮嘮叨叨,滿腹憂傷,所以晚輩們應該設法讓老人開心。

特別是在春節這種時候,別人子孫滿堂好不熱鬧,自己卻冷冷清清,就特別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4、要求過高的人

有些人對自己要求過高,他們的矛盾心理來源於多個方面的壓力,主要是金錢的壓力。

金錢方面的壓力主要來源於經濟能力的不足,有些年輕人本來就掙得少,再貸款買房、結婚生子,日常生活中的消費還捉襟見肘呢,過年時要花一大筆錢,確實是一種壓力,給老人表心意倒還在其次,但是給孩子的壓歲錢、給親友的禮品、給新婚親友的禮錢,還有新婚親友婚禮上的各種花費,不但要撐面子,數目都很大,上千的都有。

這就會促使年輕人出現矛盾心理,不回家不合適,畢竟家中有老人,家就是根,敞口花錢花不起,少花了又怕丟面子,都知道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好,但不要面子又不容易做到,所以心裡就會很矛盾,矛盾時間長了或者嚴重了還會引發其他心理問題,所以還要年輕人多費心思,最好量力而行。

如何減壓

家表示,當人們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時,不妨採用以下一些方法為自己減壓:

橫膈膜呼吸

首先將手放在小肚上(低於肚臍)。吸氣時,將手拿開,呼氣時,將手靠近身體。吸氣和呼氣時注意力應集中在手的運動上。這種呼吸方式,站著、坐著和躺著做均可。

記住克服緊張的四大要素

笑、放鬆、下垂和靜思。自我開心地笑一笑可以使你的眼睛發亮。深呼吸可以使你放鬆。呼氣時,讓嘴和下巴張著鬆弛一會兒。同時讓雙肩下垂,並讓大腦處於靜思狀態。

只考慮現在要做的事情

“杞人憂天”是人們常容易掉入的一種心理誤區。有許多人喜歡為那些根本不會發生的事情擔心。例如,準備工作原本做得很紮實,但還是擔心萬一可能會出現的差錯,結果讓自己為那些發生機率極小,且擔心也無濟於事的“可能性”憂心忡忡。因此,要學會經常提醒自己:我現在做到什麼程度了,將注意力只放在如何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學會釋放壓力

當人處在緊張狀態時,往往容易“掉進去“,即被緊張狀態所左右。這時應主動提醒自己放鬆,做些深呼吸,閉目養神。還可以將自己所感到的緊張情緒先收住5秒鐘,然後通過深呼吸將其逐漸從體內釋放出去。

引導性放鬆

有空時,可以將眼睛閉上,讓自己的腦海里生成一些容易使人放鬆的景象,如綿延的山脈、夏日的海灘、遼闊的草原或幽靜的公園等。然後,讓自己置身於這些能使人放鬆的環境中。

搓手

搓手能生熱。當手開始發熱時,人體中的緊張因子可以隨著熱量的散發而被釋放出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