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正傳

如論隱公“不書即位”,謂“史不書也,不書不在夫子也,其文則史也。 故上難以告天子,下難以報列國,不報,故不書,史之文也,不書,非夫子之所削也”。 論宋公、衛侯遇於垂,謂史因報而書之,孔子因史而存之等等。

簡介

〖春秋正傳〗三十七卷。明湛若水撰。此書專為糾正前儒傳解《春秋》之誤而作。大旨認為《春秋》本魯國史書,不可強立義例,加以臆說。前儒傳解《春秋》多與經不合,謬誤之處勝於諸經之傳,故作此書,去其穿鑿,刪其繁蕪,核於事實,以恢復其本來面目。其體例先列經文,次即“正傳”,再引《左傳》、《公羊傳》、《□梁傳》,再列諸儒之言,斷以己意,進行論辨。如論隱公“不書即位”,謂“史不書也,不書不在夫子也,其文則史也。立君以嫡不以庶,桓嫡而幼,隱長而庶,不宜立隱;非嫡而立,立不正也。故上難以告天子,下難以報列國,不報,故不書,史之文也,不書,非夫子之所削也”。又論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謂若以稱爵、稱人有褒貶,絕不是孔子本義。論滕侯卒,宜稱薨而書“卒”,或葬或不葬,皆魯史之舊文,孔子並沒有進行修改。論宋公、衛侯遇於垂,謂史因報而書之,孔子因史而存之等等。《四庫全書總目》稱此書“能舉向來穿鑿破碎之例,一掃空之,而求諸實事,以得其旨,猶說經家之平易可取者”。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湛氏門人卞萊本,《四庫全書》即據以收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