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殘

詩寫女子春末懷人。首句點題,不拘一格。一句中,以“又”字開頭,“也”字結尾,連用一個副詞和一個語氣詞,這在詩中是少見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增強了語氣,加強了詩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並有籠蓋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寫法的出新。

基本信息

背景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春殘

賞析

【內容】:
春殘何事苦思鄉,病里梳頭恨髮長。
梁燕語多終日在,薔薇風細一簾香。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海》1989年版)
注釋】:
梁燕語多:指棲於梁頭上的燕子不停地喃呢。
【賞析】:
此詩作年不詳,從詩意看,當在李清照南渡之後,詩中表現了作者深切的思鄉之情。

 

春殘

石鏡山前送落暉,春殘回首倍依依。
時平壯士無功老,鄉遠征人有夢歸。
苜蓿苗侵官道合,蕪菁花入麥畦稀。
倦遊自笑催顏甚,誰記飛鷹醉打圍。
本篇作於淳熙三年(1176)春暮,時陸游五十二歲,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兼四川使司參議官,實際上是閒職。春殘日暮,觸景增慨,寫下這首七律。
“石鏡也前送落暉,春殘回首倍依依。”石鏡山在今浙江臨安。首句所寫,是詩人對往日情事的回億。遙送落暉,當日就不免年近遲暮、修名不立之慨;今日回首往事,更添時光流逝、年華老大之感。句法圓融而勁健。
“時平壯土無功老,鄉遠征人有夢歸。”頷聯承上“春殘”、“回首”,抒寫報國無門之嘆和思念家鄉之情。陸游從軍南鄭,本圖從西北出兵,恢復宋室河山,但不到一年即調回成都,從躍馬橫戈的壯士變為驢背行吟的詩人。如今忽忽又已四年,功業無成,年已垂暮,因此有“壯士無功老”的感慨。宋金之間自從隆興和議(1164)以來,不再有大的戰事,所謂“時平”,正是宋室用大量財物向金人乞求得來的苟安局面,其中包含著對南宋當權者不思振作的不滿。既然無功空老,則何必遠客萬里,思鄉之情也就倍加殷切,故說“鄉遠征人有夢歸”。“無功”與“有夢”相對,情味悽然。
“苜蓿苗侵官道合,蕪菁花入麥畦稀。”頸聯富開寫景,緊初“春殘”,寫望中田間景象。暮春時節,正是苜蓿長得最盛的時候,故有“苗侵官道合”的景象。蕪菁一稱蔓菁,開黃花,實能食。司空圖《獨望》詩有“綠樹連村暗,黃花入麥稀”之句,陸詩“蕪菁花入麥畦稀”化用司空詩意。兩句所描繪的這幅暮春圖景,一方面透出恬靜和平的意致,另一方面又暗含某種寂寥的意緒。
“倦遊自笑摧頹甚,誰記飛鷹醉打圍!”尾聯總收,歸到“倦遊”與“摧頹”。末句拈出昔日“飛鷹醉打圍”的氣概,似乎一揚;而冠以“誰記”,重重一抑。頓覺感慨橫溢,滿懷愴然。昔年的雄豪氣概不過更增今日的摧頹意緒罷了。
“春殘”,在這首詩里是觸景增慨的契機;既是自然景象,又兼有人生的象徵意味。通過對春殘景物的描寫,詩人把情、景、事,過去和現在,自然與人事和諧地結合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