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窩子

星窩子——客家話原意即“星星匯聚、休息的山窩”;是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的誕生之地,亦是祖屋“順裕廬”之所在地,位於廣東 梅州--興寧市石馬鎮馬石鄉。
1910年“辛亥革命”前夜,日本舉行並韓祝典的當天晚上,中國同盟會早期核心領導人何天炯,曾在日本東京深情寫下《憶子淵族叔》,遙寄對黨國元老何子淵的感激思念之情。
附:憶子淵族叔--(何天炯)
久虛無簡上星窩,羨煞山居萬象和;
愛我幾人同骨肉,哀時無術彌風波。
秋容漸向風前老,詩思偏從客里多;
欲訪故園赤松子,征程十丈競如何!
入夜驚心祝並韓,悄然黯淚依欄桿;
滿盤弱肉供強漢,大海微塵唾一官。
腰瘦不因貧病折,髯粗難買世人歡;
那堪阿叔憐才處,青眼於今尚忍看。
星窩子素有“三秀一廩”之美譽,三秀即:何賚卿(曾任“同仁學校”校長)、何岫石、何雲階;一廩即:何子淵。民主革命先驅、辛亥革命志士、粵軍第一師上校團長何貫中亦誕生於此。
“順裕廬”大門對聯:“順時事業,裕後光前”為興民中學創始人之一羅則恆手書。
1888年(光緒15年),何子淵繼1885年創辦的“(宇)雨南洞國小”之後又在星窩子山嘴創辦了另外一所西式6年制國小——“同仁學校”,學校大門對聯:“同人於野,仁者樂也”為梅州大儒羅斧月的傑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