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孺

易孺

易孺,男,同治十三年三月十三日生。工詩、詞、書、畫,尤精篆刻。歷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上海音樂院教授。與蕭友梅合作新體樂歌,盛行於民國初年。有寫本《大庵詞藁》行世。遺制《和玉田詞》一卷,漸趨疏雋,待刊。

基本信息

易孺易孺
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三月十三日生。工詩、詞、書、畫,尤精篆刻。歷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上海音樂院教授。與蕭友梅合作新體樂歌,盛行於民國初年。晚歲窮愁潦倒,以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十一月初九日卒於上海,年六十八。孺填詞務為生澀,愛取周、吳諸僻調,一一依其四聲虛實而強填之,用心至苦,自謂“百澀詞心不要通”雲。有寫本《大庵詞藁》行世。遺制《和玉田詞》一卷,漸趨疏雋,待刊。

大庵

原名

廷熹

表字

季復

傳 記

易孺,號大庵,廣東鶴山人。早歲肆業廣雅書院,師從梁鼎芬。中年遊學日本,後加入南社。辛亥革命後,寓居上海,歷任暨南大學、上海國立音樂學院教授,印鑄局技師等職。他才氣橫溢,凡詩辭古文,金石書畫,詞曲聲韻,訓詁篆刻,無一不精。又矜才使氣,率性為之,作詩詞從不起草,略一思索,揮毫即就。篆刻得李茗柯授,有出藍之譽。書法初效趙之謙,參以北碑,復得個人面貌。繪畫則逸筆草草,天馬行空,以書法馭之,故豪邁率放,有妙手天成之效。本冊寫贈陳運彰,兩人同藉粵省,復嗜倚聲,又好金石書法,交情甚篤。大廠歿後兩年,陳氏輯易氏刻印《證常印藏》,相知之深,可見一斑。陳運彰詞學師承況周頤(1859-1926),況氏與王鵬運,朱祖謀,鄭文焯合稱“晚清四大詞家”,有《蕙風詞》傳世,故陳氏所學可謂淵源有自,大廠亦為折服,從他的題跋中可知其詳,故以填無住詞十六闋,各配花卉成三十二開送贈,更自謙曰“不必摧之殘紙籠中邪”。共鈐自鑄印章十九萬,樣式大小不一,可謂集書畫詞印四絕,非摯交不復如此。易氏賦詞,以生澀,僻調為特色,念之別有情致,亦顯其不類俗同。本冊選取詞牌,尚屬普及,未流於冷僻孤絕。其畫則漫不經心,任意為之,意隨筆到,不求其貌欲攝物神。冊中花卉,以枯筆渴墨寫於質地粗糙的皮紙上,行筆乾擦為主,頓挫起伏疾速如錐沙有聲,一股冷逸氣躍然其上,有畫如人之感。大廠居士作畫數量甚稀,若集“四絕”於一體的鉅制俱屬精絕之作,如寫於一九在五年的《壽樓春課畫卷》(見《蘇富比中國近現代書畫目錄》,2000年5月,編號264),即為長逾兩丈的傑構,與本冊堪易氏畢生創作中“雙璧”,願識者珍之重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