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元和

易元和

易元和,1958年生,湖南婁底市人。1986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法國國家美術家協會特邀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作品追求色彩與筆墨的融合,表現出對傳統的超越,探索世界共鳴,同時更重視中國人們共鳴的作品。作品數次參加全國大型美術展,並獲獎收藏。2006年中國畫作品《天涯無處不奇觀》入選法國羅浮宮國際美術沙龍展,並獲特等獎殊榮。2008年被法國國家美術家協會邀請,在巴黎羅浮宮舉辦《易元和彩墨畫特展》,並授予特展極具價值獎。 易元和的國畫從傳統入手,同時又不受傳統審美習慣的束縛,用新的思想感情去體悟山水、花木的自然美,尋求個人審美感受的表現方式。另外,易元和的版畫和重彩畫也頗有成就。

基本信息

藝術年表

畫家 易元和 畫家 易元和

1974年,渡頭塘中學讀高中,在橋頭河書店買到一本《美術》書,我發現學美術可以給老人畫肖像,能解決吃飯問題,開始迷上了繪畫。

1977年,高中畢業那天,我未回家,帶著素描工具到橋頭河水圍村畫像,第一張肖像全村人都說象極了,主人高興地付了一塊錢,接下來畫了一批。就這樣一邊務農,一邊在鄉下畫肖像和商品廣告。1980年,因專業優秀招工在楊家灘電影院,畫大型電影廣告畫。

1982年,自習山水和花鳥,去湘西、鳳凰縣、大庸市、張家界寫生。

1984年,調任漣源市文化館美乾,畫大型宣傳畫,做民眾文化輔導工作和創作。

1985年上半年組織作者去湘西、鳳凰、吉首、王村寫生,創作版畫《豐盛人家》參加省館站幹部美術作品展覽,並刊登《湖南日報》優秀作品選。《山鄉四月》參加版畫研究會首屆作品展。

1985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學習國畫,受教於劉文西教授,學習版畫,受教於李習勤教授。跟劉文西教授到延安、安塞寫生。

1986年,陝西鳳翔縣研究民間美術泥塑、剪紙、年畫、刺繡等。去甘肅麥積山研究佛教壁畫和彩塑。跟徐義生教授到四川廣元、茶園溝、翠雲廊、梓潼大廟、劍門、梁山、青城前後山、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佛寫生。去華山寫生,去秦嶺、大神農架、三峽寫生。

1987年4幅作品參加第三屆青年美術作品展,並獲一等獎。《捶南粉》油畫參加第二屆油畫展。

1988年,加入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創作中國水墨畫系列《小春》。

1989年,三幅作品在加拿大展出,被私人收藏。參加省美術家協會舉辦的創作加工班。《三月三日》參加省建國四十周年美展。《祈》油畫參加省第三屆油畫展,《記山村一天》參加省水彩水粉畫作品展。

1990年,參加省美術家協會舉辦的創作加工班。《小山村》、《快樂的山村》參加全國青年版畫大展,《小山村》獲銀獎,被上海美術家協會收藏。《快樂的構成》獲省一九九O年美術作品二等獎。加入中國版畫協會會員。《畫家》作專題介紹,由著名美術評論家李路明撰稿。

1991年,15幅作品參加《湖南省首屆新人新作展》,四幅漆畫參加《湖南民間傳統工藝新作展》並獲一等獎,被省文化廳收藏。1992年,省文聯組織去貴州、凱利、三江、蕾山、榕江寫生。文化廳派去永州漆畫研究班講課一個月;去隆回灘頭收集研究民間年畫。

1993年,創作《生生息息》系列,同年下海經商。

1997年,公司結束。創作中國彩墨畫三十餘幅,本人詞條編入《世界名人錄》。

1998年,創作國畫二十六幅,收集研究唐、宋、元、明古陶瓷。引起社會關注。本人詞條編入《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世紀珍藏版)詞條編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

1999年,為進一步研究漢唐文化,研究新材料,把中國畫走向色彩世界,受學文化部主辦的第二屆重彩畫高級研究班,受教於蔣采萍、胡明哲、日本維美美術家協會會長上野太郎、市川保道、郭繼英等教授。國畫《十月山》參加全國第八屆“群星獎”、《一夜星河》參加第二屆重彩畫班作品展、《國畫家》雜誌發表。國畫《冬山玉潔》參加建國五十周年全國山水畫展。

2000年,二幅彩墨畫在日本東京展出,被日本收藏家收藏,在寄居苦竹山一農家,全心研究重彩畫;去昆明、大理、麗江、瀘沽湖、鹽井、波密、靈芝、拉薩、日喀則、拉孜、定日、崗復、尼泊爾、印度、格木爾採購礦物質顏料及寫生,在甘肅莫高窟觀摹壁畫。去青島、撈山、連雲港寫生。

2001年,《紅玫瑰——獻給瀘沽湖的摩梭人》參加首屆中國重彩畫大展。《焰秋》編入《中國畫自學技法叢書》作為名家欣賞。2002年,國畫《醉秋》入選全國工筆重彩畫展,又寄居東郊龜形山農家,為個人畫展作準備。

2004年,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湖南省書畫研究會、湖南省民眾藝術館特聯合舉辦,《易元和中國畫展》創作國畫40餘幅,《紅色的黃河兩岸》參展美國紐約藝術博覽會,並在紐約國際拍買會取得成交佳績。

2005年,國畫《秋來螃蟹健》入選香港華人藝術大展,並獲銀獎。國畫《唯有得魚心》在全省文化系統技能競賽獲金獎。

2006年,國畫《天涯無處不奇觀》入選法國羅浮宮國際美術展,並獲特等獎殊榮,全國僅5人入選,此展是全球畫界最具權威的盛事,標誌著易元和的中國畫藝術具有了國際性並走向世界。

2008年,受法國國家美術協會的邀請,易元和彩墨畫作品特展於2008年12月11日--14日在法國羅浮宮博物館內舉行。展出作品48幅.法國國家美術協會主席弗朗索瓦·貝萊克主持了畫展的開幕式,法國文化官員、聯合國教科文機構官員、歐盟教科文機構官員、中國駐法大使文化官員近8000人出席了開幕式,系法國國家美術家協會100多年來首次邀請的中國畫家。

畫展

畫展開幕式圖片 畫展開幕式圖片

受法國國家美術協會的邀請,易元和彩墨畫作品特展於2008年12月11日--14日法國羅浮宮博物館內舉行。

畫展展出了易元和近幾年的代表作。有山水、花鳥等各類題材的作品,是他三十年來為藝術而辛勤勞動的成果。法國著名美術評論家梅里金在評論文章中指出,易元和用創造性勞動實現民族文化的當代發展,推動優秀民族走向世界,為世界文化格局的合理髮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他的作品在世界畫壇獨樹一幟,極受歡迎,在羅浮宮成功的展出,加強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同時弘揚了中國文化。

藝術評論

王魯湘 ( 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著名美術評論家, 香港鳳凰衛視高級策劃 )

你在湘中故鄉的大山體驗到山野狂情,那種跪倒膜拜在大自然跟前的虔誠,我想是能夠感染觀眾的,藝術家先要感動自己,然後才能感動觀眾。

你的新作可以看出在師造化的同時,在尊重自己個性的前提下,認真的吸收了林風眠、黃賓虹、朱屺瞻、李可染、傅抱石等人的語言要素,但又沒有全盤照搬,而是化為自己的血肉。你的這批水墨畫讓我感受到了你的強烈個性,你是一個有鮮明個性而且非常執著的藝術家。

可貴者膽

——易元和水墨新作觀後

王魯湘(清華大學教授、藝術評論家、香港鳳凰衛視總策劃)

易元和,婁底人,與我是同鄉。某年春節,回湘省親,詣其宅,見壁上牆下,畫作枕籍,多不收拾,乃知其為一勤奮之畫家也。

山野豪情 山野豪情

記得當時室內昏暗,而易元和所畫諸作,又用色深沉,故而平添幾分神秘。邊看畫,邊聽他談那些闖蕩江湖和夜起觀山的故事,覺得他是一個喜歡在孤獨中沉迷於神秘體驗的藝術家。他的孤獨感和神秘體驗,在那批畫作中都能用眼睛看出來。雖然時隔數年,很多細節模糊了,但他畫面上的幽藍,還有那種深夜臨淵的意境,我仍然印象深刻。

易元和是學版畫出身,版畫講究大效果,這一點在他用毛筆和宣紙作畫時,很有裨益。我對他的畫,最突出的感覺是大膽,這取決於他的識,取決於豐富的生活積累。清代美學家葉燮說一個藝術家必備的主觀條件是才、膽、識、力、才居第一,膽居第二。李可染有一方印,叫“可貴者膽”。《莊子·外篇·田子方》中,那個在宋元君面前“亶亶然不趨,受揖不立”,乃至“解衣磅礴,贏”的畫家,之所以被稱為“真畫者”,大概也是因為同那些“受揖而立,舐筆和墨”的“眾史”相比,膽子大些罷了。膽子大,是一切創造性、探險性行為的前提。湘人膽大,衡之於藝術家,齊白石、黃永玉、王憨山、易圖境,都是好例子。當然,藝術家的膽是才膽,無才有膽,一介莽漢而已,但有才無膽,也就只會淺吟低唱,想要發為黃鐘大呂,則斷然不能。

才是天生的,膽也是天生的,但徒有天生的才膽,要成為m一個大藝術家也是不可能的。因為藝術是一種群體的感情抒發。民眾認同與需求的才膽,方能鼓盪藝壇。當年齊白石以湘潭杏子塢木匠刀砍斧劈的大寫意畫風震撼舊京畫壇,實在是萎靡已久的舊京畫壇太需要一股大風來鼓盪了。於是,外省的、鄉下的、民間的齊白石,帶著他天生的才膽來了。但他初來乍到時,還有點對自己不自信,還不敢“亶亶然不趨,受揖不立”,更不敢“解衣磅礴,贏”。但後來有一識見極高的貴胄公子陳衡恪激賞他的木匠本色和湘人蠻氣,從“識”上轉變了他的美學與文化立場,使他對自己的才與膽產生了文化與美學的高度自信,於是,他天生的才膽,加上這新時代的“識”的提攜與賞鑒,洶湧出澎湃的“力”,也就是創造力。一個才、膽、識、力俱強的齊白石就這樣橫空出世了。他畫什麼是什麼,怎么畫怎么有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樣的藝術家,東方只有一個齊白石,西方只有一個畢卡索。

我借著一個膽字來發這一通議論,是有感於當今中國畫壇,摳摳索索的東西越來越多,渾厚大氣的東西越來越少。受日本畫風和市場趣味的雙重影響,中國畫越來越小家子氣,中國畫家越來越在市場面前“受揖而立,舐筆與墨”,敢於“解衣磅礴,贏”的“真畫者”越來越稀有。所以我寄望於湖南畫家,憑藉他們天生的才膽,加上一股湘蠻子的蠻勁,搞出些黃鐘大呂、鐵板銅琶的生猛藝術來。

易元和是我寄希望的畫家之一,就我目 前對他的了解來看,他是極有潛力的並完全有可能成為一位非常有影響的畫家。我特別欣賞他身上那一股湘中人特有的蠻氣和山野氣息,這是一種不曾被文明磨滅的原始生命力,這是成為大藝術家的前提。他有膽,這膽達到與識相與升華;他有才,這才已轉化成藝術創造力,對於易元和,在面對傳統是“繼承”而不是“重複”,在技法上通過對所用材質性能的掌握,既向文人畫傳統學習,也向民族、民間藝術學習,也吸收外來的藝術經驗,以之熟練地表現客觀對象的形與質,因此花鳥的質感與生態,盡如圖畫中,然而似而不俗,有現代的寫實功底,而又了解傳統的韻味,發展了中國畫的筆墨,並又不脫離傳統,作品質撲,形神兼備,清新動人。

傳統的筆墨新還在於形象的內涵新,在於情與景的深化,同樣的花鳥、山水畫題材,而情趣與古人、前人的不一樣,不在於客觀對象的變化,而是作者的認識和思想感情不同,在於易元和賦予了對象以自身的感受於理想,運用筆墨技巧,形象塑造,情境構思,表現內心的生活感受與審美情趣。

岩壑清音 岩壑清音

易元和的花鳥、山水畫不同於前代“幽人”“雅士”的花鳥山水畫,也在於此。他更清楚地了解自我,解剖自我;自己的長處、自己的藝術敏感點,比如說,印在這本畫冊中的山水畫,以極簡之筆畫江天寥闊之境,白帆橫波,漁網連江,鶿鷺戲水,雲水渺茫,讓人觀之而起江湖之情;還有花鳥畫的魚蟹,遊戲於水草之間,逍遙自在,亦無不有江湖之樂。鳥雀跳躍在花草之中,喧譁一片,充滿著大地的生機,還有,他在構圖上突破常規,追求破空而起的突兀效果,但又尋找到一種新穎的大開大闔的山水畫構圖,顯然他在結構章法上多作嘗試。易元和尋找到並建構起他的山水、花鳥畫構圖樣式,花了不少時日。從筆墨上看,易元和不受拘束,用筆生辣樸拙,筆勢放縱多姿,自有一股渾淪之氣貫注其間。

這本畫冊是這個階段性的成功之作,是一個階段性的總結。一個成功的人總是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做一個小結,然後向下一個階段前行了。

感悟自然

徐恩存(《中國美術》主編、著名美術評論家)

從藝術本質上看,繪畫表現的應是畫家的真情實感,這種真情實感源於個體生命在世界中的體驗與感悟,表達的應是畫家與世界、與自然直接交流的感情。這其中,則因畫家的才情與生命的投入程度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

易元和的花鳥畫,首先給人以一種撲面而來的淋漓元氣,這種元氣是來自於畫家對大自然的感受,來自對現實生活的由衷體驗。畫家捕捉到令人激動的瞬間,經由心靈的過濾,轉換為筆墨,訴諸畫面的意象表現,章法布局等;重要的是,畫面中的一點、一線、一墨、一色都浸滿了情感,使一切的筆墨表現與藝術語言都成為生命與情感的直率表達,它們因而生動、率性、熱情。

其次,是易元和始終堅持直面生活和自然,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出於他的生命經歷和生活經驗;因此,他筆下的花鳥,山水作品無不體現為一種平實、樸素、單純的親切感,並形成他作品特有的現實生活氣息和顯著的藝術特徵;他的作品絕無矯情做作之態,一任情感驅使,筆墨率真發揮,畫面中流露的是畫家的真實情感,這一表現的特徵是—─回歸生活的本質、回歸藝術的本質,進而達到作品中的回歸天真;達到這一點,並非易事,只有童心不泯的人,以純真的眼睛去觀察自然、觀察生活,才能作到如此程度。

易元和:山裡的新鮮

李路明(著名評論家、畫家)

見了易元和,我便明白,他是個進入狀態的藝術家。自然,我這么說是因為有不少以畫為職業的人並非就是進入狀態的人,箇中的道理大家心裡一定明白。

我以為凡是真正的藝術家,有這么一個抹不掉的本色,即一味認真將藝術當作此生此世最要緊又最有意思的事來做,為此甚至可以廢寢忘食,他對藝術的虔誠,是不亞於去拉薩路的“朝聖者”的。

因此我們說藝術是一種宗教,這對於真正的藝術而言,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易元和,便是如此的“朝聖者”中之一員。

燕山秋色 燕山秋色

他與我初相識之際,就一句廢話也不說,坐下,然後雙眼迸發出嚴肅的光彩,緊接著拋出一連串的問題,那時間他說了什麼,我基本上沒聽清楚,我的注意力已落在他眼中流露出的認真執著的光彩中,尚且後來我發覺也用不著我來說,好多問題他自己發出疑問的同時又自言自語給了回答。顯然,他為畫而走火入魔已有相當時日。

易元和的確是進入了角色,身心如此地投入畫畫這樁事,在今天,是不多的。

那時間我想:我不太喜歡來探討什麼問題,一年裡有過那么一、二回也是不得已的事,於是那時間我說:我喜歡看點畫。

看著他的畫,就能感覺到他內心情感的確相當強烈,整個畫面是充實豐滿的,有一種內在的感染力。易元和他擁有準確的形式,恰當的方法和對大自然本質的領悟,因此,他可以用這些手段把他的潛意識顯現成形,付諸紙墨。他的畫自然流淌出一種特殊的意蘊,特殊的內涵,特殊的形式。他獨自來做這件事,一直孤行,這是他的思想,也是他的本性。

易元和一直生活、工作在婁底,那裡對於省城而言,已是一個群山起伏的僻遠地,我預感到他不光是會給我們帶來山裡的自然本色,還會給我們帶來山裡的冥思玄想。

我們可以放心,山裡的玄想是不會同於巴黎或紐約城裡的玄想的。

媒體推薦

人民美術、天津美術、上海美術、河南美術、湖南美術、長城出版社等出版社,先後入編和出版多部畫選集。《國畫家》、《畫家》、《中國書畫》、《易元和中國畫作品集》、《版畫藝術》、《藝術與收藏》、《中國畫教科書》、《三湘都市報》、《美術報》、《大公報》、《湖南日報》、《瀟湘晨報》、《長沙晚報》、《易元和。東找西尋》、《易元和與羅浮宮》等多家雜誌報刊曾專題專版介紹藝術成就。湖南衛視、湖南經濟電視台多次播出特別專題。

作品賞析

易元和作品欣賞 易元和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