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寵小楷送陳子齡會試詩帖

明王寵小楷送陳子齡會試詩帖

明王寵小楷送陳子齡會試詩帖,屬於現代中國書法,作者,王寵。

基本信息

【名稱】明王寵小楷送陳子齡會試詩帖
【類別】中國書法
【年代】現代
【作者】王寵
【簡介】
紙本,縱23.2厘米,橫36.3厘米,
明代書壇寫小楷的名家,以文徵明祝枝山、王寵為最著名。三人中,王寵命短,僅活到40歲,而文徵明壽至九十高齡。王寵體弱多病,文徵明晚年猶耳聰目明,能寫蠅頭小楷,二人反差何其大也!小楷書法風格上,文徵明勁挺秀逸,乾淨利落;祝枝山面目較多,既有清雅—路,也有鍾繇隸意高古的遺風;王寵則是雅中藏拙、格調高邁。
故宮博物院藏王寵小楷《送陳子齡會試詩》為紙本,縱23.2厘米,橫36.3厘米,鈐“太原王寵”、“王履吉印”白文印兩方。王寵為蘇州人,自稱“太原王寵”,蓋以郡望稱之故。一般認為王寵書法師法王獻之、虞世南,兼及鍾繇,這是不錯的。從字的外形看,王寵小楷最近似虞世南《破邪論序》,兩相比較,不難看出許多字的直接師承關係;在氣度與風姿上,得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三昧。王寵小楷的結構很值得玩昧,許多字的筆畫好像沒有寫到位,有的字間架之間有脫離,其實是似連非連、若即若離,所謂筆短意長、疏朗揖讓,因此,字的伸縮、短長依舊是在法度之中的。
曾有人議論王寵小楷有“棗版氣”,指的正是上述特點。有人看出“棗版氣”,而有人感悟到的是空闊疏鬆、自然天成、風韻高標,此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明人莫雲卿認為:“貢士盤旋虞監,而結體甚疏,雖爛漫天真,而精氣不足。晚年行法,飄飄欲仙。”應該說這是很有見地的。王寵不惑之年即逝,實與他體弱多病有關;而體弱多病也是其書法精氣難聚的因素之一。所謂“晚年”,也只不過是—般人的中年而已。
王寵小楷巧拙互見,這是共識。《送陳子齡會試詩》則幾乎全是拙法,筆意內斂,澀味很重。第四行的兩個“與”字被簡約到只剩下—個“s”兩個點,而他一般的寫法是縮上面一橫而伸展下一橫。這件小楷還有一個特點是行意較多,意不在工。從上述方面看,筆者以為,此作雖不排除王寵主觀願望,但“老態”及病軀的體徵已顯露出來,因而應是其較晚的書跡。
王寵少時與兄王守(履約)同學於蔡羽。明楊循吉、黃魯曾吳中往哲記·選貢王君寵》載:“王君履吉,府學選貢員也,吳縣人。幼聞錢鶴灘先生之教,自十四歲閩中小泉林太守已目為奇童。先有閎肆之文矣,補廩多獎,道於有司,既而幡然改志於古詩之學。”王寵走科舉之路非常不順利,曾八次落第,僅以年資貢禮部,以太學卒業。他曾出遊燕、趙,後買田於石湖旁,讀書于山水林泉間。王寵在當時不僅有書名,而且文名也很大,“詩好建安三謝及盛唐文學,遷、固甚似之”,有《雅宜山人集》傳世。王寵結交的多是詩文、書畫界名流,如文徵明、祝枝山、唐寅、湯珍、王轂祥等。王寵亦能畫,本不以畫名,但李日華評他的畫是“偶然興到,隨筆點染,深得大痴、雲林墨外之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