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牙雕八仙

這組牙雕八仙,分別由八個整塊的大象牙雕成;四尊略右彎,四尊略左彎,更清楚說明原為四對象牙。象牙本是冰冷堅硬之物,但這八尊牙雕八仙,卻以高超卓絕的刻工,表現出可親可近的恬適笑意,和衣袖裙擺的柔軟線條,令人如沐春風、如對煦陽。如此化冰冷堅硬為柔軟親和,可說是該組作品最大的成功處。八仙故事流傳於民間,一般說來,是比較庶民化、通俗化的題材。而象牙則是稀有珍奇之物,常見於顯貴權勢之家。所以,以象牙雕刻八仙,將雅俗合為一體,是該組作品另一個可貴之處。

基本信息

【器物名稱】明牙雕八仙[1]
明牙雕八仙明牙雕八仙

【材質類別】雕刻、象牙雕
【製作年代】明代
【文物現狀】現藏台灣歷史博物館
【器型規格】高52.5-57.5公分

器物簡介

八仙是中國民間流傳最廣的神話人物,不僅可在雕刻、陶塑、繪畫、版畫、織繡等中國美術工藝類的文物里頻頻看見,其他如戲劇、舞蹈、文學等文藝創作中,他們也很少缺席。就以雕刻來說,不管是石雕、木雕、竹雕或雕漆,八仙一直都是很熱門的題材,其姿態造型也隨各種工藝材質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風采。
 這組牙雕八仙,分別由八個整塊的大象牙雕成;四尊略右彎,四尊略左彎,更清楚說明原為四對象牙。象牙本是冰冷堅硬之物,但這八尊牙雕八仙,卻以高超卓絕的刻工,表現出可親可近的恬適笑意,和衣袖裙擺的柔軟線條,令人如沐春風、如對煦陽。如此化冰冷堅硬為柔軟親和,可說是該組作品最大的成功處。八仙故事流傳於民間,一般說來,是比較庶民化、通俗化的題材。而象牙則是稀有珍奇之物,常見於顯貴權勢之家。所以,以象牙雕刻八仙,將雅俗合為一體,是該組作品另一個可貴之處。[1]

相關資料

這組牙雕八仙,作者不可考。然而由其一以貫之的細緻雕工,以及人物生動的表情、優雅的造型,傳神的刻劃來看,可以斷定是出自一人之手。八仙中的人物大都為唐代道教中的傳奇人物,其成為一個組合則是在宋代。以下分別略談八仙的造型特徵和出處來歷。
漢鍾離:右手持扇彎曲於左胸前,袒胸露肚,頭部前後禿,十分有趣。《宋史.陳摶傳》陳堯咨謁摶,有髽髻道人先在坐,堯咨私問摶,摶曰:鍾離子也。其實除《宋史》外,鍾離先生亦見於《集仙傳》、《宣和畫譜》等書。傳說他是漢代人,姓鍾離,名權。通常以美髯俊目,身長八尺的翩翩風采出現。
張果老:雙手執魚鼓,頭戴帽、留長須。新舊《唐書》皆有他的簡單記載。說他曾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應玄宗徵召出仕恆州,受封為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時謠云:“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韓湘子:雙手執橫笛,耳垂厚大,雙下巴。相傳他是韓愈的從孫,《唐書》宰相世系表里記載,韓湘子乃韓老成之子,而老成為韓愈之侄。但也有說他是韓愈的侄子。傳說他是白鶴轉生,曾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一聯,向韓愈表明他求仙的心意。
李鐵拐:留短卷胡,頭部掛布巾,右手執葫蘆,左手撐拐杖,杖長33.5公分,腳露出踩於拐杖上。關於他的傳說很多,最膾炙人口的說法是,他本是一位英俊的仙人,因故靈魂離開肉身去與他仙鬥法,待返回時肉身已被狗吃掉,不得已乃附身在一具剛死去的乞丐身上,從此就變成這副模樣。
曹國舅:右手執陰陽板,板長7.5公分。相傳他是宋初曹皇后的弟弟,名叫曹景休,另名友,因此人稱曹國舅。他在八仙中出現最晚,有說他是接受呂洞賓的教誨而成仙,有說他是被李鐵拐渡化成仙。
何仙姑:髮髻兩邊各插一朵荷花,雙手捧著有花、葉、蓬的一束荷花。相傳她是唐代嶺南人,名瓊,一名秀姑,十三歲就得道,是八仙中唯一的女仙。
藍采和:最常見的造型是雙手捧花籃,表示“花籃內蓄無凡品”。相傳他是唐代人,別名養素,前世是赤腳大仙。常破衣襤衫,夏日內加棉絮,冬天反臥雪中,以繩串錢,沿街拖灑,任人撿拾。他也擅長踏歌,故亦常以手執拍板的造型出現。
呂洞賓:一般都是以右手執拂塵,背上負長劍的形象出現。相傳他是唐代京兆人,名岩,字洞賓,號純陽子。全真道奉他為北五祖之一,所以又常被尊稱為「呂祖」。六十四歲時浪跡江湖,遇到漢鍾離傳授延年之術,而入終南山修道成仙。[1]

器物功用

象牙雕擺件。[1]

參考資料:

1. 台灣歷史博物館 http://www.nmh.gov.tw/zh-tw/History/Content.aspx?Para=12|12|83&unkey=3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