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斯克戰役

明斯克戰役

明斯克戰役有兩次,分別是1941和1944年,1941年6月22日,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發動進攻,不到20天就殲滅蘇軍西方面軍大部,俘虜30萬人,1944年6月22日,蘇軍發動反攻,不到20天殲滅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大部50萬人。在戰線中央打開一個400公里寬的戰略缺口。其中明斯克戰役是指殲滅德國第4集團軍的一個戰役。

基本信息

明斯克戰役明斯克戰役
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戰役(Biatystok-Minsk, Battle of)1944年6月29日—7月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白俄羅斯第3、第2、第1方面軍在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配合下,實施的進攻戰役,是戰略性白俄羅斯戰役的組成部分。

戰爭背景

1944年實施維捷布斯克—奧爾沙戰役莫吉廖夫戰役勃布魯伊斯克戰役的結果,德軍第4集團軍基本兵力陷入蘇軍的深遠包圍。在鮑里索夫卡地域、奧西波維奇地域作戰的各方面軍快速兵團,距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僅100公里,而向明斯克方向撤退的敵軍主力,則距明斯克130—50公里,無法擺脫從東面進攻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在此情況下,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通過6月28日訓令給各方面軍下達了合圍並殲滅德軍第4集團軍的任務。

戰役始末

明斯克戰役明斯克戰役地圖
蘇德戰爭初期,德軍於1941年6月22日~7月9日在比亞韋斯托克和明斯克地域進行的進攻戰役。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司令為F.von博克元帥)根據“巴巴羅薩”計畫,企圖以強大的裝甲部隊實施鉗形突擊,圍殲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蘇軍集團。蘇軍西方特別軍區(開戰後改編為西方面軍,司令為D.G.巴甫洛夫大將,7月2日起為S.K.鐵木辛哥元帥)奉命固守突出部及其以南共470公里寬的邊境地帶,掩護主力展開。德軍參戰兵力為56個師又2個旅及1個航空隊;蘇軍參戰兵力為44個師。

6月22日凌晨,德軍突然出動數百架飛機轟擊蘇軍西方特別軍區的26個機場,當天擊毀蘇軍飛機738架,奪得制空權。德軍第3裝甲集群蘇瓦烏基地域出發,在蘇軍西方面軍和西北方面軍的接合部突破防禦,爾後向維爾紐斯、明斯克方向發展進攻,第9集團軍隨後跟進;第2裝甲集群從華沙以東地域出發,迂迴布列斯特要塞,繼而向斯盧茨克、明斯克方向快速推進,第4集團軍隨後跟進。23日,德軍占領格羅德諾。蘇軍第10和第3集團軍各一部向該市實施反突擊,未達目的。24日,德軍占領維爾紐斯。巴甫洛夫大將急令西方面軍預備隊前出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25日,德軍向西方面軍深遠後方實施兩翼包圍,使其面臨被合圍的危險。蘇軍第3和第10集團軍奉命通過僅剩60公里寬的走廊,撤離突出部。26~27日,德軍2個裝甲集群先後進至明斯克近郊,並於28日占領該市;西方面軍主力和西北方面軍一部在明斯克以西新格魯多克附近地域陷入合圍。29日,德軍第9和第4集團軍在比亞韋斯托克以東地域會合,將被圍蘇軍分割為兩部分。7月9日,被圍蘇軍大部被殲,一部分散突圍,一部在德軍後方開展游擊活動。據德軍戰報:此役俘虜蘇軍約32.4萬人,繳獲坦克3332輛、火炮1809門,幾乎占領白俄羅斯全境。戰役中,德軍發揮快速機動的優勢;蘇軍則因準備不足、指揮不當和後撤過遲,蒙受重大損失,但以頑強的戰鬥掩護了戰略第二梯隊的展開。

戰役過程

明斯克戰役白俄羅斯志願部隊
戰役企圖是在已展開的對敵追擊過程中,以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為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大將)左翼以及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右翼一部向明斯克方向實施迅猛的向心突擊,與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司令為扎哈羅夫大將)協同,合圍並粉碎敵第4集團軍基本兵力,解放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同時,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司令為巴格拉米揚大將)、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右翼、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一部,應繼續向西迅猛進攻,消滅敵開進中的預備隊,為向希奧利艾、考納斯、華沙等方向發展進攻創造條件。各方面軍未經間歇即著手完成所賦予的任務。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在6月29—30日間進抵別列津納河,在數處強渡了該河,開始向明斯克迅猛前進。7月3日,近衛坦克第2軍首先突入白俄羅斯首都。在明斯克方向和巴拉諾維奇方向追擊敵人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也同樣順利地行動。該方面軍快速兵團(近衛坦克第1軍)於7月2日夜間從南面迂迴明斯克,並前出到東南郊,在此與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會合。這樣就完成了對德軍第4集團軍基本兵力、第9集團軍部分兵團的合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也同時向明斯克方向進攻。他們牽制、分割和消滅德軍各部隊,大讓其脫離和迅速西逃。蘇軍航空兵牢固掌握制空權,對德軍實施了強大突擊,使其難以有計畫地撤退軍隊和調遣預備隊。游擊隊給進攻明斯克的蘇軍提供了很大幫助。每個方面軍都有白俄羅斯游擊運動司令部的作戰組,負責協調各游擊兵團、支隊與蘇軍部隊的行動。游擊隊在德軍退路設伏,襲擊德軍司令部和個別部隊,奪占渡口,實施偵察。至7月3日日終前,白俄羅斯首都的德軍已被完全肅清。7月4日,白俄羅斯第3、第1方面軍進抵納羅奇湖莫洛傑奇諾克拉斯諾耶斯托爾布齊涅斯維日一線。最高統帥部大本營賦予的任務遂告勝利完成。7月5—11日,蘇軍在明斯克以東消滅德軍10萬餘人的集團。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第33集團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第50集團軍一部和第49集團軍負責執行這一任務。

戰役人物

明斯克戰役二戰德軍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司令為F.von博克元帥)。費多爾·馮·博克(Fedor von Bock,1880年12月3日出生於布蘭登堡省庫斯特林的軍人世家。父親曾升至少將,母親也是軍人家庭出身,博克從小就嚮往成為真正的軍人,在軍界大幹一番。博克先後到格羅斯利希特菲爾德軍校和波茨坦軍校學習。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博克指揮中央集團軍群(51個師)從比亞威斯托克突出部以北和以南實施大規模的鉗形攻勢。他命令第3裝甲集群和第9集團軍在北面從東普魯士蘇伐烏基出發突向敵縱深,第2裝甲集群和第4集團軍在南面從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地區出發,沿著普里皮亞特沼澤地的北緣向前推進。這兩支裝甲集群象鐵鉗的兩臂迅速伸向蘇軍深遠後方,6月27日,在蘇聯境內縱深250英里的明斯克收攏鉗口,將蘇聯西方方面軍一部台圍。7月9日,全殲包圍圈內的蘇軍32萬餘人。

蘇軍西方特別軍區(開戰後改編為西方面軍,司令為D.G.巴甫洛夫大將,7月2日起為S.K.鐵木辛哥元帥)。S.K.鐵木辛哥蘇聯元帥(1940.5),軍事家。生於今敖德薩州富爾曼諾夫卡鎮。1915年加入俄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偉大衛國戰爭中1944-1945年西部方向上的蘇軍戰役戰略軍團。1944年2月17日由白俄羅斯方面軍改變番號組建。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編有諸兵種合成第3、10、48、50、61、65集團集團軍、空軍第16集團軍。爾後,時間長短不等地編有諸兵種合成第28、33、47、69、70集團軍、近衛第8集團軍、突擊第3、5集團軍、近衛坦克第1、2集團軍、空軍第6集團軍、波蘭第1、2集團軍和第聶伯河區艦隊。1944年4月5-16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改為白俄羅斯方面軍。1944年初,方面軍部隊在博布魯伊斯克和布列斯特-盧布林方向實施局部戰役。

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蘇德戰爭中1944-1945年西部方向上的蘇軍戰役戰略軍團。方面軍於1944年2月17日組建,下轄諸兵種合成第47、61、70集團軍和空軍第6集團軍。方面軍野戰領率機關是在原購方面軍野戰領率機關基礎上組建起來的。1944年4月5日撤銷建制。原方面軍所屬第47、61、70集團軍轉隸白俄羅斯方面軍,其野戰領率機關調往日托米爾地域大木營預備隊。1944年4月24日,由於西方面軍劃分為白俄羅斯第2、3方面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重新恢復。在第10集團軍野戰指揮部基礎上,組建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的野戰領率機關。方面軍編有原西方面軍諸兵種合成第33、49、50集團軍、大本營預備隊空軍第4集團軍。爾後階續編人第3、10、43、48、65、70集團軍、突擊第2集團軍、近衛坦克第1、5集團軍。

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蘇德戰爭中1944-1945年西部方向上的蘇軍戰役戰略軍團。由於西方方面軍劃分為白俄羅斯第2、3方面軍,1944年4月24日組建。最初編有諸兵種合成第5、31、39集團軍和空軍第1集團軍。爾後陸續編入近衛第2、11集團軍,諸兵種合成第3、21、28、33、43、48集團軍,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和空軍第3集團軍。

戰役成果

明斯克戰役二戰軍車
從蘇聯軍事學術進一步發展的觀點看,明斯克戰役具有重大意義。在明斯克以東合圍德軍重兵集團,是在距敵防禦前沿200公里處計畫和實施的。這證明了蘇聯軍事學術的高水平。完成這種任務之所以可能,是因為各方面軍無論沿平行道路(白俄羅斯第3、第1方面軍),還是從正面(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追擊退卻之敵,互相間都進行了周密協同。在明斯克戰役中,合圍的對內正面和對外正面軍隊之間協同的組織問題,按新的方式得到了解決,對外正面的軍隊並未象以往合圍戰役(如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戰役)那樣在一定地區轉入防禦,而是繼續向縱深發展進攻,使德軍不可能組織其被合圍集團與合圍的對外正面基本兵力之間的直接協同,因為對外正面在不停地移動。蘇軍在追擊過程中從行進間順利克服了許多江河及其他天然地區。蘇軍十分重視教育補充的新兵,特別是從新解放區徵召和第一次來到前線的新兵。蘇軍50餘個兵團和部隊由於在明斯克戰役中英勇善戰,被授予“明斯克”光榮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