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揚王墓

王無子,生二女,長適季氏,次即朱元璋母。 惟我揚王,昔隸戎麾,獰風盪海,糧絕阻飢。 津里之鎮,王靈所依,於昭萬年,視此銘詩。

明揚王墓
揚王墓:位於安徽省明光市津里鎮官山鄉松山村,南距官山鄉2公里,西距七里湖1.5公里。墓冢封土呈圓丘形狀,高約30米,占地約700平方米。墓前原有神道、碑刻、石雕等,文革期間均遭破壞,部分石刻殘件現湮沒土中。《盱眙縣誌》載:“揚王墓,治西牧羊山西北。”又揚王墓東北有木場河,乾隆盱眙縣誌:發源嘉山,北通淮河,可行舟。今入七里湖。明時屬盱眙縣太平鄉所轄,為當時交通要津。故舊史之中有以木場河,代稱太平鄉,又有以木場津里代指朱元璋出生地靈跡鄉的說法。
《明史外戚傳》載:“陳公,逸其名,淳皇后父也。洪武二年追封為揚王,媼為王夫人,立祠太廟東。明年有言王墓在盱眙者,中都守臣按之信。帝乃命中書省即墓次立廟,設祠祭署,奉祀一人,守墓戶二百一十家,世世復。”揚王於宋末曾從南宋大將張世傑與元兵戰,後世傑師大潰,士卒多溺死。王幸脫死達岸。宋亡後,王歸維揚,因不樂再為軍伍,避之盱眙津里鎮,以巫術行。王無子,生二女,長適季氏,次即朱元璋母。晚以季氏長子為後,年九十九薨。清時《盱眙縣誌》中曾將揚王誤刊為楊王,因王世維揚人,即揚州人,是故,同馬皇后父封徐王例,追贈為揚王。
朱元璋御文中有“祭外祖揚王文”,另曾自製《揚王行實》,並諭翰林學士宋濂文其碑。今將宋濂所作墓誌之銘附後,僅供參考。其銘曰:皇帝建國,克展孝思。疏封母族,自親而推。錫爵維揚,地邇帝畿,立廟崇祀,玄冕袞衣。痛念宅兆,卜之何墟,閭師來告,今在盱眙。皇情悅豫,繼以涕洟,即詔禮官,汝往葺治,毋俾蕘豎,跳踉以嬉。惟我揚王,昔隸戎麾,獰風盪海,糧絕阻飢。天有顯相,夢來紫衣,挾以登舟,神力所持,易死為生,壽躋期頤。積累深長,未究厥施,乃毓聖女,茂衍皇支。蘿圖肇開,鴻祚峨巍,日照月臨,風行霆馳。自流徂源,功亦有歸,無德弗酬,典禮可稽。聿昭化原,扶植政基,以廣孝治,以敦民彝。津里之鎮,王靈所依,於昭萬年,視此銘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