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

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

中國明永樂八年至二十二年(1410~1424),成祖朱棣五次親征漠北地區蒙古貴族勢力的戰爭。

基本信息

正文

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
元王朝被推翻後,皇太子愛猷識里達臘,於洪武三年(1370)繼元順帝為可汙。傳數代,至明建文四年(1402),蒙古貴族鬼力赤奪位,自稱可汙。從此,蒙古分裂為韃靼、瓦剌與兀良哈等部。各部貴族經常派兵南下襲擾。朱棣為保境安民,除在任燕王時兩次率軍遠征漠北外,稱帝後又先後五次親征。
永樂七年(1409)七月,朱棣命淇國公丘福等率軍10萬北征韃靼,因輕敵冒進,全軍覆沒。朱棣遂決意親征。戰前,為解決供應困難,特備武剛車(一種有圍有蓋的戰車)3萬輛,運糧約20萬石隨軍行動;沿途每十天行程存糧一批,以供返回時食用。次年二月,朱棣率軍50萬從北京出發。五月,抵達斡難河(今鄂嫩河),擊敗韃靼首領本雅失里。隨後,朱棣轉兵進攻韃靼太師阿魯台。六月初,明軍經飛雲壑至靜虜鎮(約在今貝爾湖東南)的途中,阿魯台率部迎戰。朱棣率精騎將其擊敗,乘勝追擊百餘里,殺韃靼名王以下百餘人,阿魯台遠逃。朱棣下令班師回京。
十一年十一月,瓦剌部首領馬哈木派兵向漠南逼進。次年三月,朱棣率軍50萬從北京出發,再次親征。六月初到達忽蘭忽失溫(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東南),瓦剌軍以全部兵力3萬人迎戰。朱棣分兵三路,以寧陽侯陳懋率部攻其右,豐城侯李彬率部攻其左,安遠侯柳升率“神機營”(火器部隊)攻其中。雙方展開激戰,明都指揮滿都戰死。朱棣又親率騎兵馳擊,殲瓦剌王子以下數千人,馬哈木乘夜北逃。同月,明軍勝利還師。
二十年三月,朱棣聞韃靼阿魯台大舉攻興和(今河北張北),決意第三次親征。當明軍進抵雞鳴山(今河北懷來北)時,阿魯台急忙北撤,避而不戰。七月,明軍追至闊灤海子(今呼倫湖)北岸,阿魯台仍避戰北走。朱棣遂遣兵數萬進攻依附阿魯台的兀良哈部,在屈裂兒河(今內蒙古洮兒河上游支流)斬其數百人,餘眾潰逃。不久,兀良哈部眾復聚,朱棣揮軍四面圍攻,斬獲過半,餘部多數投降。八月,朱棣班師回京。
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二年四月,朱棣又先後兩次率軍北征。但阿魯台始終避戰遠走,明軍每次均因尋戰不成而撤軍。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朱棣在回師途中,病逝於榆木川(今內蒙古林西北)。
明成祖朱棣遠征漠北,採取攻撫兼施、各個擊破的方略,沉重打擊了蒙古貴族勢力,為維護國家統一作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