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玉[新疆直轄縣級市]

昆玉[新疆直轄縣級市]
昆玉[新疆直轄縣級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昆玉,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地處崑崙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於2016年2月26日掛牌成立。行政區劃包括第十四師47團(駐墨玉縣)、皮山農場(駐皮山縣)、一牧場(駐策勒縣)、224團(駐皮山縣和墨玉縣之間),面積為687.13平方公里。2016年5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增加225團(駐于田縣)。 市名源於中國最早的文化典籍《山海經》——崑岡出美玉。崑崙山自古出產美玉,而又以和田玉為最佳,將崑崙山與和田玉相結合,即崑崙山的美玉。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漢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漢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

西漢,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于闐國王接受漢王朝印綬,下屬官員由漢王朝授予官職,完善西漢王朝在西域的統治。

東漢,西域有55國,于闐國仍為大國;到東漢中期,于闐國更加強大,相繼吞併精絕、戎盧、渠勒、皮山、扜彌等國,從精絕至莎車十三國皆服從於闐。

唐朝,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唐高宗在於闐設毗沙都督府,分境為十州隸屬於安西都護府。

宋朝,景德三年(1006年),喀喇汗王朝滅“大寶于闐國”,于闐國地域歸喀喇汗王朝。嘉定五年(1212年),東喀喇汗王朝滅亡,西遼統治于闐。嘉定十八年(1218年),成吉思汗滅西遼。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屬宣慰司都元帥府。元大德十年(1306年),屬察合台汗國。

明朝,正德九年(1514年),屬葉爾羌汗國。

清朝,康熙十七年(1678年),屬準噶爾汗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屬和闐辦事大臣領導。清光緒九年(1883年),屬和闐直隸州。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屬和闐縣。

中華民國九年(1920年),屬和闐道。

沙漠行軍 沙漠行軍

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二軍五師十五團1800名官兵創造了指揮部署沙漠日急行軍90華里的記錄,徒步1580華里橫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瑪乾大沙漠,進軍和田,平暴剿匪,接管邊防、組建政權、減租反霸、開荒造田、發展生產,翻開了和田歷史的新篇章,得到了彭德懷司令員和習仲勛政委的通令嘉獎。

1954年,全體官兵回響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集體就地轉業,屯墾戍邊,建設邊疆,保衛邊疆。

1975年,兵團建制撤消後歸和田行署領導,為和田地區農墾局。

1975年3月,撤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制。是年11月,設立和田地區農墾局,轄農三師47團、農一師一牧場和和田地區于田新園農場、洛甫林場。

1977年11月,47團、新園農場、洛甫林場組建崑崙農場(47團場),為縣團級,下轄4個分場(營級建制)。新園農場為三分場,洛甫林場為四分場。

1979年,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1978]120號檔案和自治區革委會[1978]284號檔案精神,經和田地委行署決定,和田地區農墾局接管國營皮山農場,為營級建制。

1979年4月,崑崙農場(47團場)改為47團。撤銷四分場建制,由和田行署接管。

1979年10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新園農場恢復獨立建制,仍為縣(團)級建制。

1980年9月,自治區農墾局同意撤銷新園農場建制。同年10月,國營皮山農場改稱皮山農場,升為縣團級。

1981年4月,兵團建制恢復後,更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田農場管理局,系副師級單位。

1982年4月,和田地區農墾局更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田農場管理局,為副師級建制。翌年2月正式改隸。

1984年,正式撤銷新園農場。

1999年,自治區批准組建皮山、墨玉墾區。

2000年11月,黨中央批准組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十四師。

2000年12月,撤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田農場管理局,設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十四師,為正師級建制。翌年2月,正式設立。

2001年7月,成立皮墨墾區開發建設指揮部。

2002年4月,皮墨墾區開發建設指揮部改稱農十四師皮墨墾區開發建設籌建處。

2004年3月,以農十四師皮墨墾區開發建設籌建處為基礎組建農十四師224團。同年6月,正式成立。

2012年12月,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正式批准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十四師”更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

昆玉市[新疆直轄縣級市] 昆玉市[新疆直轄縣級市]

2016年1月,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為基礎組建昆玉市。2016年1月20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設立自治區直轄縣級昆玉市。  

2016年2月26日,兵團第九個城市昆玉市掛牌成立,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將同兵團阿拉爾、鐵門關、石河子等城市一樣,採取 “師市合一”管理模式。

2016年5月8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225團成立暨新城區建設奠基儀式在於田縣喀孜納克開發區內舉行。  

行政區劃

師市現轄5個農牧團場(35個連隊),其中47團(駐墨玉縣)、皮山農場(駐皮山縣)、一牧場(駐策勒縣)、224團(駐皮山縣和墨玉縣之間)、225團(駐于田縣),31個獨立核算的工交建商企業。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昆玉市地處崑崙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其中47團(駐墨玉縣)、皮山農場(駐皮山縣)、一牧場(駐策勒縣)、224團(駐皮山縣和墨玉縣之間)。市中心城區位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224團團部玉龍鎮,東距和田市70多公里、西距喀什市380公里,行政區面積為687.13平方公里。中心位置處於北緯37°12′39.87″東經79°17′28.73″。

氣候

昆玉市屬暖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乾旱少雨。冬季嚴寒,夏季炎熱,氣候變化大。

地貌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山地占33.3%,沙漠戈壁占63%,綠洲面積僅占3.7%,且被沙漠和戈壁分割成大小不等的300餘塊。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昆玉市總人口57028人,比上年末增加5986人,增長11.7%。其中,男性29706人,女性27322人,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8.73。按民族分,漢族21565人,占總人口37.8%;維吾爾族35194人,占總人口61.7%;其他少數民族269人,占總人口0.5%。

民族

昆玉市是以維吾爾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地區,有漢、維吾爾、回、哈薩克、柯爾克孜、滿族、蒙古族、藏族、土家族、烏孜別克族等22個民族。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7年末,轄區土地總面積1719.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3.65平方公里,園地86.9平方公里,林地55.3平方公里,草地846.66平方公里,城鎮工礦用地26.72平方公里,交通運輸用地10.58平方公里,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5.5平方公里,其他土地553.84平方公里。

水資源

昆玉市地表水主要來源於高山冰川、積雪融水和山區降水。農田灌溉用水主要來自伙什塔克河、桑株河(皮山農場),喀拉喀什河(47團、224團),努爾河(一牧場)和和田駐地的地下水,儲量在0.45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昆玉市野生植物有針葉和闊葉等喬木50種,紅柳、沙拐棗、石榴等灌木16種,以及飼草、藥物、纖維和固沙等455種草本植物。野生動物23目36科116種。

礦產資源

昆玉市鐵礦、煤礦、石灰石、石膏、玉石、石墨石等,分布在一牧場的礦產還有玉石、雲母、金礦及稀有礦。天然草場,分布在一牧場。

政治

和田地委書記、第十四師昆玉市第一書記、第一政委:楊發森

第十四師昆玉市黨委書記、政委:楊秀理

第十四師昆玉市黨委副書記、副師長,昆玉市人民政府黨組書記、市長,224團黨委書記、政委:肖勇

第十四師昆玉市黨委常委、副政委、統戰部部長:阿不都克力木·阿卜杜熱依木

第十四師昆玉市黨委委員、常委、副政委(援疆):王愛軍

第十四師昆玉市黨委常委、副政委:李華斌

第十四師昆玉市黨委常委、副師長(援疆):趙衛東

第十四師昆玉市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委主任:麻林

第十四師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艷

第十四師昆玉市黨委常委、副師長:劉期國

第十四師黨委常委、副政委:楊建玲

第十四師總農藝師:黃然

經濟

綜述

2017年,昆玉市生產總值19.54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09億元,增長10.9%;第二產業增加值6.21億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4.23億元,增長7.3%。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為46.5%,第二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為31.8%,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為21.7%;三次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分別為49%、36%和15%,分別拉動經濟成長4.9%、3.6%和1.5%。全年人均生產總值36155元,比2016年增長3.6%。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19元,比上年增長7%;連隊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30元,增長8.7%。

昆玉市就業人數26726人,增長9.9%。年末在崗職工21092人,增長9.3%。全年新增就業3011人,安置就業困難人員10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388個,發放公崗補貼580萬元,社會保險補貼368萬元,培訓補貼102.32萬元,爭取就業補助資金1611萬元。年末就業人數26726人,增長9.9%。年末在崗職工21092人,增長9.3%。全年新增就業3011人,安置就業困難人員10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388個,發放公崗補貼580萬元,社會保險補貼368萬元,培訓補貼102.32萬元,爭取就業補助資金1611萬元。

第一產業

2017年,昆玉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4535萬元,比上年增長13.0%。

第二產業

2013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4917萬元,2012年年下降7.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243萬元。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4207萬元,比上年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4950萬元,增長5.5%。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0104萬元,比上年增長26.3%。建築施工產值93509萬元,增長38.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0.16萬平方米,下降6.1%;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3.78萬平方米,增長30.3%。

第三產業

2017年,昆玉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665萬元,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623.2萬美元,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6151輛。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7年,昆玉市共有各類學校20所,其中中學4所,國小4所,幼稚園11所,職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12640人,教職工856人。國中在校生2445人,比上年增長8.7%,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766人,增長11.9%;國小在校生5431人,增長4.8%,其中,少數民族學生3990人,增長4.9%;高中在校生456人,增長16.6%;職業教育在校生382人;學前教育幼兒數4643人,增長99.7%。

文化

截至2017年,昆玉市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兵團第七次黨代會精神、兵團深化改革宣講34場次。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弘揚沙海老兵精神主題實踐活動12批次,2023名兵地黨員幹部受教育;開展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共圓夢想”為主題的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68周年暨“天安門廣場國旗贈旗升旗儀式”,天安門廣場升起過的國旗於2017年在47團隆重升起並走上兵團春晚;舉辦首都文藝家、兵團文化下基層慰問演出、紅歌大賽、民族團結一家親聯誼活動、迎十九大文藝演出、百日廣場文化活動及電影放映下連下村820餘場次;舉辦清明、端午鄉愁筆會及全民宣誓儀式。啟動拍攝電影《奔襲和田》、出版《昆玉情》《記住鄉愁》《永不換防》。製作專題片12部,其中《予人玫瑰 手有餘香》獲得兵團紀錄片一等獎,《一個人一段人生》獲得兵團微電影大賽三等獎。《喜喜連長張永進》音樂廣播劇及主題歌曲獲得兵團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衛生

截至2014年,第十四師有衛生機構38個。其中,團場醫院4所,衛生監督所1個,防疫站1個,連隊衛生室23個;師門診部、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各1個;個體6個。有病床215張,衛生技術人員136人。醫院門診接診54764人次,收治病5161人次。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7540人,基本醫療保險19850人,失業保險15398人,工傷保險19730人,生育保險17142人。2017年有51人享受大病待遇,645人享受慢病待遇。全師共1029戶3338人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發放生活補助資金969.4萬元。

交通運輸

昆玉有吐和高速公路,吐和伊高速公路、三莎高速公路,G314、S215國道。昆玉市東距和田市75公里、墨玉縣50公里距和田機場70公里。  

風景名勝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

在1999年12月原二軍五師十五團進軍和田50周年之際,修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座落於47團廣場正東方,占地面積為1742平方米(包括紀念碑廣場),紀念碑整體由紅白兩色的阿拉伯數字47組成,寓意47團,紅色部分由南向北看,形似一把犁,由南向北看,形似一把盒子槍,寓意四十七團軍墾人在亘古荒原上鑄劍為犁,一手拿槍,一手拿坎土曼,屯墾戍邊的英雄壯舉。正面刻有“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字樣,紅色部分背面刻有碑文,紀念碑高度為7.19米(寓意47團的前身為三五九旅719團)。紀念碑長度為15米(寓意47團的前身為二軍五師十五團)。

從199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已接待參觀人數達4.6萬人。200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被自治區團委命名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又被兵團命名為“兵團首批屯墾戍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自治區旅遊局命名為“自治區紅色旅遊景。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田屯墾戍邊紀念館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田屯墾戍邊紀念館,坐落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47團團部樓前廣場上,位於和田地區墨玉縣境內。1999年在紀念碑的正後方修建了“解放和田紀念館”,但後因原紀念館設施簡陋,主體建築僅有410平方米,面積有限,大量內容、實物無法增補等原因被拆除。經四十七團黨委申請上級部門批准,於2006年11月,在紀念碑正前方修建了新紀念館,並更改為屯墾戍邊紀念館,於2007年5月開館。主體建築1000平方米。館藏珍貴歷史文物和照片達300餘件,以重大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的有關遺物和文獻為主,生動的再現了這支老部隊的光輝歷程。紀念館為分六大展區,即:一、光輝的歷程;二、穿越死亡之海;三、屯墾戍邊;四、老戰士的忠誠;五、親切的關懷;六、奮進中的47團。

原始地貌旅遊景點

原始地貌旅遊景點位於六次乾以北地區,屬於未開發地塊。南面是整齊的條田林帶,北面是連綿起伏的沙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