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十中求實校區

昆十中求實校區

昆明十中前身是求實學校。1920年12月,由雲南省教育界前輩、著名愛國民主人士蘇鴻綱先生等發起,在舊文廟內創辦了求實國小,增設國中班後更名為求實學校昆十中為深化教育改革,始終堅持"高質量,有特色,現代化"的總體發展目標,和"苦練內功強素質,精雕細刻抓質量,改革創新求發展,崇尚一流創名校"的發展方針。現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已成為獨具特色的視窗學校。學校具有悠久的歷史,光榮的傳統,建校來為國家培養了近三萬畢業生,在各條戰線作出應有的貢獻。

簡介

一座以園林、綠化帶貫穿教學、生活、文體等區域的標準化學校在北市區落成——昆十中求實校區正式投入使用。高規格的校園環境和完善的教學設施,有效整合了教育資源,讓廣大學生和家長懸了1年的心放下了。
應永生、楊麗張顯忠林怡平等市領導出席典禮。 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應永生說,求實校區的建成,將極大緩解昆明北市區教育資源不足的壓力,改變昆明主城北市區缺乏優質學校的狀況,促進盤龍區社會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氣勢恢宏的教學樓前噴泉池不停地噴吐著清水,高大的鐘樓成為了學校的標誌,主教學樓的背後則是山水相間的園林。“一心、四區、一環、多點”的總體布局,讓求實學校格外精緻。 據了解,綠化核心區,由主題園林構成,結合水面、草坪、鋪地布置紀念學校歷史上傑出人才事跡的雕像銘石;教學辦公區,位於南部入口處。包括教學樓、實驗樓、圖文信息和行政辦公等功能在內。各功能建築之間通過連廊聯繫,形成整體大氣的建築布局。結合校園入口主廣場和校園主體綠化景觀帶形成有廣場,有內院,有連廊,有園林的教學辦公活動環境;生活後勤區,位於地塊北部。由學生宿舍、食堂和教師接待中心組成。教師接待中心和食堂都鄰近學校出入口,宿舍樓由一幢男生樓和一幢女生樓組成,兩樓圍合一個環境優美的內院;文體活動區,位於地塊西部。由一幢體育綜合館、網球館、400米標準跑道、看台、音樂教室、六個籃球場、五個排球場和兩個網球場組成。文體活動區不止相對集中,同時與其他功能區通過道路、綠化等分割開來,形成相對獨立的區域,避免對其他功能區的干擾。同時文體活動區與教學辦公區和生活後勤區聯繫便捷,符合中學體育教學,活動規律。 開學之前,新同學瀋陽的媽媽曾恆香和爸爸對學校進行過多番考察。“比我們想像中好多了,過去我的大學都沒這么漂亮。”曾大姐指著校門口那條路說,原來這邊的路很差,現在都修好了。 在首批入學的新生中就有300多人住校,學校考慮到交通等方面的原因,住宿學生比較多。在男生宿舍弘毅樓,安排學生4人/間,設計各方面都突出了人性化。晚上10點多晚自習過後,為讓孩子有自由安排學習的時間,宿舍內還有專門的自習間。看到這所花園式學校以及學校建設,像曾大姐一樣的學生家長們放心地離開。目前,求實校區已經招收了高一年級8個班、初一年級2個班總計574名學生到校就讀。 據悉,昆十中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是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母校。求實校區於去年12月開工建設。南臨第七屆全國殘運會游泳館,西臨盤龍江,北臨市公安局用地,東臨北京路延長線。校園規劃總用地面積225.98畝,總建築面積88541.51平方米,是一所寄宿制的完全中學,設計辦學規模90個班,在校生4950人。 又訊 盤龍國小雲南印象分校昨日建設完成,目前已有雲南印象業主子女91名學生到校就讀一年級。該校由盤龍區教育局與昆明城建公司簽訂協定,在其開發的“雲南印象主題文化社區”配套建設一所功能設施完善的國小,解決上千戶住戶子女就近入學問題。 學校占地23畝,總建築面積15411.25平方米,辦學規模30個班,可滿足1500名學生學習。學校位於穿金路雲南印象主題文化社區,學校為公辦性質。

歷史

昆明十中前身是求實學校.1920年12月,由雲南省教育界前輩、著名愛國民主人士蘇鴻綱先生等發

昆十中首任校長蘇鴻綱先生昆十中首任校長蘇鴻綱先生
起,在舊文廟內創辦了求實國小,增設國中班後更名為求實學校。1930年遷到雙塔寺側大德山,停辦了國小,更名為求實中學。1934年增設高中班,成為完全中學。1939年盧漢等捐款資新建一幢三層教學樓,學校初具規模。中共雲南省地下黨創始人王德三、原中共昆明地下黨市委書記陳盛年和雲南著名科學家陳一得等曾在求實中學任教,著名愛國人士聞一多李公朴朱自清吳晗楚圖南也在求實中學講過學。原教育廳長、省文聯主席徐嘉瑞也是學校創辦人之一,曾任求實中學校務和教務主任。四十年代,有近30位師生參加了中共地下黨組織,“民青”組織有很大發展,在民主運動中被譽為“戰鬥堡壘”。求實中學為國家培養了很多人才。人民音樂家聶耳於1925年在求實畢業。畢業生中還有原昆明師範學院院長盧睿等一批知名學者和實業家。李笳等7位師生為新中國的建立獻出了生命。
1952年,昆明市人民政府接管私立學校,求實中學改名為昆明第十中學,學校得到更好的發展。愛國民主人士張用一、張用之捐贈大綠水河房舍一院,使校舍有了擴大。學校曾作過九年一貫制、十年一貫制和文理分科等改革實驗,接受過僑生入學。聞名全省的知青先進集體——“峨山九兄妹”中,有五位是十中畢業生。還有不少畢業生為祖國的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1962年,為回響政府“多種形式辦學”的號召,雲南著名的工商聯愛國民主人士王少岩王昭明,張相時等出資、政府提供校址和人員,創辦了東風中學。1969年,政府合併兩校,校址定為白塔路原東風中學校址,延用“昆明第十中學”校名。學校辦學認真,成績顯著,贏得社會好評。
1980年,昆明十中被雲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屬重點中學,並連續評為區文明學校、市文明學校、市級文明單位,全國體育衛生工作先進集體。1988年,開始實施"三制改革",實施校長負責制。《人民日報》稱讚"昆十中以良好的精神風貌聞名全市",學校被評為省德育先進學校,團委連續七年被評為市紅旗團委。1994年被省政府定為“一級完全”中學,評定為市"三制改革"優秀學校、昆明市先進黨支部。1997年在省、市、區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學校經歷了近15年的努力和奮鬥,擴展校園15畝,為學校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1998年至今,學校在新擴展的校園裡建蓋了綜合大樓,修建了塑膠足球場、籃排球
最早的畢業證書最早的畢業證書
場,建成了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演播廳、擴充裝配了學生和教師計算機教室以及設備先進的網路理、化、生實驗室,功能齊全的音樂和美術教室。與此同時學校設立了專門領導教學科研的教科室,設立了專管教育技術現代化和信息教育的信息中心,加快了教學技術現代化的步伐。1999年又被省教委認定為"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師大教科所確定的"雲南師範大學科研實驗學校"。多年來,昆十中中考成績一直名列昆明市教辦中學前茅。高考成績穩步上升,2003年高考達到重點院校錄取分數線的同學,占考生人數的78%,綜合上線率達98%

主要設施

主樓(辦公樓):求實樓
教學樓:博思樓 琢玉樓
藝術展演中心:百川樓
教師接待中心(教師公寓):集賢樓

路標路標

男生宿舍:弘毅樓
女生宿舍:坤秀樓
藝術樓:聶耳藝術中心
實驗樓:格致樓
藝展廳:藝海苑
食堂:惜禾堂
運動場:室內體育場、室區域網路球場、400米足球場、六塊籃球場、一塊小足球場、三塊排球場、兩塊室外網球場
昆明市第十中學求實校區的HANHU-112系統是該系統問世以來最為全面的一次運用,包含以下內容:
一. HANHU-112校園全自動數字定點廣播及水電綜合控制系統。包含整個校園的定點、定片自動廣播;教室、宿舍的用電自動管理控制。
二. 配備六音源同步播放功能。
三. 設定了緊急報警廣播。 四. 設定了學生播音室(在指定時間內由學生在學生播音室內向指定區域播音,不需到主控室)。

雅韻合唱團

昆明第十中學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名校,人民音樂家聶耳就是昆十中的校友,這也是雅韻少年合唱團每一位團員最引以為榮的驕傲。

第三屆“博藝杯”童聲合唱節,團體第一第三屆“博藝杯”童聲合唱節,團體第一
雅韻合唱團是一支訓練有素、作風嚴謹的隊伍,初建於一九九七年,團員來自全校各班,都是愛好合唱藝術、並具有一定藝術素質的同學。通過歷屆團員的共同努力和學校領導的支持同時在雲南省合唱學會的關心下,我團在演唱和表演方面得到不斷的提高和發展。曾榮獲“博藝杯”中國第三屆童聲合唱節演唱金獎、全國中國小文藝調演三等獎、雲南省中小學生文藝調演一等獎、一九九八年以來,歷屆市、區舉辦的學生藝術節中獲得合唱類一、二等獎的優異成績,,也曾多次參加省市區舉辦的大型文藝演出並受到社會各界好評,。目前我團已經成為雲南省合唱學會的集體會員。 我們合唱團不僅在合唱水準上要求嚴謹,而且在人格塑造、生活教育上全力以赴,培養團員們具有認真負責、肯吃苦、肯犧牲的精神,精雕細刻、崇尚一流,以達到音樂的最高境界——純真、至善、完美。
1997年6月 榮獲盤龍區學生藝術節合唱比賽一等獎及優秀組織獎
1998年5月 榮獲雲南省中小學生文藝調演合唱比賽一等獎
1998年6月 榮獲盤龍區學生藝術節合唱比賽一等獎及優秀組織獎
1998年7月 榮獲全國中小學生文藝調演合唱比賽二等獎
1999年6月 榮獲盤龍區學生藝術節合唱比賽一等獎及優秀組織獎
1999年9月 榮獲雲南省大、中、小學生“慶國慶、迎回歸”文藝匯演優秀節目獎
2000年6月 榮獲盤龍區學生藝術節合唱比賽優秀獎及優秀組織獎好
2000年7月 舉辦“獻給媽媽的愛”向家長匯報專場合唱音樂會
2000年8月 應邀參加《滇池晨報》首屆讀者日活動演出
2000年10月 榮獲昆明市第十一屆學生藝術節合唱優秀節目獎
2001年2月 到駐滇某部野戰部隊新春慰問並舉辦新春合唱專場音樂會
2001年6月 參加雲南省音協、雲南省合唱學會舉辦的“黨的頌歌”慶祝建黨八十周年大型合唱音樂會
2001年6月 參加慶祝建黨八十周年盤龍江藝術節合唱比賽榮獲二等獎
2002年2月 到駐滇某部野戰部隊新春慰問並舉辦新春合唱專場音樂會
2002年6月 榮獲盤龍區學生藝術節優秀獎及優秀組織獎
2002年10月 榮獲雲南省“好醫生藥業杯”合唱比賽銀獎
2002年10月 榮獲“喜迎十六大”盤龍江藝術節合唱比賽二等獎
2003年6月 榮獲盤龍區學生藝術節優秀獎及優秀組織獎
2003年9月 榮獲昆明市學生藝術節優秀節目
2004年6月 榮獲盤龍區學生藝術節合唱比賽一等獎
2004年8月 榮獲第三屆中國童聲合唱節演唱金獎、作品金獎、指揮金獎、組織獎
2005年6月 榮獲盤龍區學生藝術節合唱比賽一等獎
2006年6月 榮獲盤龍區學生藝術節合唱比賽一等獎
2007年6月 榮獲盤龍區學生藝術節合唱比賽二等獎
2008年6月 榮獲盤龍區學生藝術節合唱比賽一等獎
2008年6月 榮獲昆明市學生藝術節合唱比賽一等獎
2008年10月 榮獲參加雲南省音協、雲南省合唱學會舉辦的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大型合唱音樂會
2009年6月 榮獲盤龍區學生藝術節合唱比賽一等獎
2010年7月 榮獲中國紹興舉辦的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公開賽童聲組銀獎

教育成績

國中抓管理,高中出成績
高中升學率達99.52%
重點率達58.3%
高考上線率:
2005:96.86%
2006:97.25%
2007:97.3%
2008:99.3%
2009:99.52%
2010:100%

白塔校區

白塔校區白塔校區
昆十中注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堅持“改革創新求發展,崇尚一流創名校”的發展方針,投資300多萬元建成了完整的校園網路,近70套“三機一幕”多媒體設備進入教室,開通了具有遠程教育功能的衛星接收系統,購置了價值數十萬元的學校管理及教育教學軟體。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提供了較為先進的、便捷的交流平台。 昆十中擁有有一支學識淵博,素質優良,樂化春泥,甘為人梯的教師隊伍。在職教師中有8人榮獲特級教師榮譽稱號,有市、區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34人,已有11人獲得碩士學位,53人獲得研究生學歷,有40多人在讀研究生。近年來,有18位英語老師分別出國學習、交流,有數十位教師到省內外講學或學習交流。有十幾個國家、省、市、區級的教育教學課題正在進行之中。許多老師分別在國家、省、市、區級教學競賽中獲獎,近百篇教師撰寫的論文和課件分別獲得國家、省、市、區特等獎和一、二、三等獎。僅2007年度就有2人獲全國一等獎,3人獲省級一等獎,5人獲市級一等獎,7人獲市級二等獎。教師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理論功底紮實,和教學實際結合緊密,2006年度有74篇教育教學論文在雲南省教育科研論文競賽中分獲一、二、三等獎。
2005年,學校有11個課題通過了省市專家的論證,2個被列為區重點課題, 6個被列為區規劃課題,開題論證百分之百通過。2006年學校有兩個課題被審定為雲南省“十一五”規劃課題,有一個國家級課題獲全國三等獎。2007年有4個國家級的科研課題、5個省級教育科研課題、3個市級規劃課題已經通過了開題論證,正在研究進行中。
近年來,隨著高中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師資的需求日益遞增。學校面向全國選聘了一大批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業績突出的優秀教師,他們年富力強,學識淵博,投身在高中教學中忘我工作,取得了不斐的成績。此外,高中教學管理科學、有序,實驗班和平行班協調發展,“培優輔弱”工作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到老師的諄諄教導,使各科學習均衡發展。
正是在優越的教育環境中,優秀敬業的教師隊伍的教育薰陶下,昆十中在不擇優的情況下,中考成績一直名列昆明市前茅,並多次位居榜首,實現了中考五連冠。學校規模由38個班2000多名學生擴大到現在的72個班4000多名學生,其中高中增加了14個班。成為高中會考全科免考學校,被評為雲南省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學校。2005年高考上線率近96%,2006年高考綜合上線率近98%(文科為99.3%,理科為97%),600分以上人數達30餘人。在同級同類學校中,我校高考質量顯著提升,再次獲得昆明市教育局頒發的“高考綜合質量優秀獎”,並在雲南省教育廳的評比中獲得“高考綜合質量優秀獎”,榮獲全省第五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昆十中高考優異成績是在三年前高中錄取線僅為533分的情況下取得的,其中高三(1)班的安尼維、劉博同學,今年高考取得了674分(名列全省第52名)、663分(名列全省第151名)的好成績。但他們三年前的入學成績僅為564分、559分,通過在昆十中三年的學習,成績佼人。2007高考綜合上線率近97.3%,600分以上人數達52人。並有一名同學取得卷面700分的好成績。被市教育局評為“昆明市高考綜合質量優秀學校”。(2007年省教育廳的評定還未公布)
昆十中注重全面發展學生素質。學校現在有課外活動小組近50個,其中獲得省市教委表彰的課外活動項目有13個,這些活動獨具特色,確有實效。近兩年,我校學生在全國各級學科競賽中分別有近50人次獲得國家級獎勵;110人次獲得省級獎勵;90人次獲得市級獎勵;50人次獲得區級獎勵。藝術、體育教育辦出特色,成績喜人。我校“雅韻合唱團”及校游泳隊、籃球隊在全國及省、市比賽中頻頻獲獎。創辦了雲南省第一個中學互動科技館,創立了全省第一個“學生科技創新協會”,並由昆明市科協、盤龍區科協、盤龍區教育局委託雲南省天文台在我校建成了在全國獨一無二的太陽曆廣場。組織學生在全國創新大賽中連續獲省一等獎,全國二等獎,組織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每年舉行“頭腦風暴大賽”成為學校科技創新的慣例,該活動獲創新大賽優秀項目一等獎。學校被評為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示範點、昆明市一級科普教育示範校、雲南省推進現代教育技術試驗學校,昆明市青少年現代技術教育示範學校。
昆十中成為了特色視窗學校,正逐步向精品化方向發展,一個擁有現代化理念、注重傳統文化的、學生熱愛、家長信賴、社會讚譽的示範學校邁進。而今,昆十中繼續秉承“求實”之風,走向更燦爛的明天。
昆明第十中學是雲南省一級完全中學,1980年被審定為省屬重點中學,1994年被評為省一級(二等)完全中學。
昆明第十中學創辦於1920年,人民音樂家聶耳曾就讀於我校。悠久的歷史,光榮的傳統積澱成昆明第十中學“求實、嚴謹、勤奮、活潑”的獨特辦學風格。多年以來,以校風好、教風嚴、學風正,辦學效益好、師生綜合素質高而深受社會讚譽。
學校曾獲全國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學校、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省對口支教先進單位、
省級“綠色學校”、被雲南省教委評定為“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實驗研究學校,是雲師大教育科學研究實驗學校;昆明市文明單位、昆明市文明學校、市“三制改革”優秀學校、昆明市優秀黨支部、,昆明市青少年現代技術教育示範學校,及昆明市文明交通示範學校;還多次被評為盤龍區優秀學校、文明學校、優秀黨總支、教育科研先進學校;盤龍區教委“教書育人,崗位建功”先進學校; 盤龍區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昆十中有一支學識淵博,素質優良,樂化春泥,甘為人梯的教師隊伍。“不做教書匠,要做教育家”,昆十中曾有7位特級教師,現有36名高級教師。受國家教育部獎勵的老師有:陳志聰、俞泰紅、劉應天、楊學元;有受省、市政府獎勵的教師劉振昆等16人,有市、區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18人。學校精心打造的“名師工程”已見雛型。
多年來,昆十中中考成績一直名列昆明市教辦中學前茅。2003年中考以平均分504分超兩城區平均分(437分)67分的好成績位居全市之冠。高考成績穩步上升,2003年高考達到重點院校錄取分數線的同學,占考生人數的64.8%,綜合上線率達95%。外語、藝術、體育類考生100%上線。經省教育廳考評,首批成為高中會考全科免考學校。
昆十中一貫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注重課堂與課外教育教學的結合。學校現在有課外活動小組近50個,其中獲得省市教委表彰的課外活動項目有13個,這些活動獨具特色,確有實效。
昆十中為深化教育改革,始終堅持“高質量,有特色,現代化”的總體發展目標,和“苦練內功強素質,精雕細刻抓質量,改革創新求發展,崇尚一流創名校”的發展方針。利用國債資金興建的15000平方米的綜合教學樓將於8月竣工,9月正式投入使用;近5年間共投資300多萬元建成了1個完整的校園網路,現有多媒體教室63間,“三機一幕” 多媒體設備63套,寬頻專線3條(共10兆),在信息技術套用上占領了制高點。
昆十中現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已成為獨具特色的視窗學校。學校的發展目標是由精品化向大十中發展,目前,即將在昆明北市區興建一所占地近200畝的高標準的寄宿制高級中學,力爭2005年秋季完成學校建設並開始招生,把昆十中的教育優質資源向社會更廣闊地進行輻射。把昆十中辦成學生熱愛、家長信賴,社會讚譽的一級一等學校和全國示範性學校。

地理位置

昆明第十中學求實校區位於昆明北市區北京路延長線上,毗鄰殘運會游泳館
車站名字:北京路(昆十中)
郵編:650224

交通

23路 - 25路 - 92路 - 168路 - 182路 - 共5條線路
23路
市區線路{6:00—23:00(北部公交樞紐站—昆明站)}二元,可使用IC卡。昆明新巴北部公司北部公交樞紐站-北部公交樞紐站(灃源路)-龍頭街-昆十中求實校區-霖雨橋(北京路)-江東花園(北京路)-金泉汽車廣場-金星立交橋-白雲路口(金江路口)-鳳凰新村-火車北站(北京路)-鳳凰村東風廣場明通國小)-塘子巷(北京路)-和平村-北京路(錦江大酒店)-昆明站(北京路)(共17站)
25路
市區線路(北部公交樞紐站—昆明站 6:00-21:30)二元,可使用IC卡。昆明新巴北部公司北部公交樞紐站-北部公交樞紐站(灃源路)-龍頭街-昆十中求實校區-霖雨橋(北京路)-江東花園(江東花園北路)-江東商業街-北辰中路-北辰小區-金菊路-金實小區-雲南茶葉市場-白雲路(北京路口)-王旗營(萬宏路)-萬宏路(龍泉花園)-聯盟路(萬宏路口)-聯盟路口(穿金路口)-蓆子營(環城東路)-昆明理工大學(新迎區)-延安醫院(環城東路)-董家灣-東站(環城東路)-民航路口(環城南路)-吳井橋-春城路-昆明站(共26站)
92路
市區線路(北部公交樞紐站—端仕街 6:00-21:30)二元,可使用IC卡。昆明新巴北部公司北部公交樞紐站-北部公交樞紐站(灃源路)-龍頭街-昆十中求實校區-霖雨橋—(北京路)-江東四季園-金實西區-仿江南水鄉-金色大道-月牙潭公園-雲師大龍泉路校區-龍泉住宅區-馬村立交橋-上馬村(龍泉路)-下馬村(教場北路口)-下馬新村-電子技術學院(北教場)-教場東路(教益路口)-蓮花池-民院路-北門街口(一二一大街口)-丁字坡-北門街-圓通街(圓通寺)-華山東路-小綠水河-正義路(馬市口)-端仕街(共28站)
168路
市區線路(6:00——22:00;北部公交樞紐站——黃土坡)二元,可使用IC卡。昆明公交集團6公司北部公交樞紐站-昆十中求實校區-北市區車場(霖雨路)-沙壩營(霖雨路)-昆煙二部-崗頭村-雲師大龍泉路校區-龍泉住宅區-馬村立交橋-上馬村(龍泉路)-下馬村(教場北路口)-教場北路-巴士家園-教場中路口(教場北路口)-教場中路(軍區高原訓練基地)-教場西路口(教場中路)-學府路口(教場中路)-昆明理工大學北門(學府路)-冶金工校-學府路(陽光果香)-虹山新村(景秀山莊)-金鼎園-黃土坡后街-黃土坡(共24站)
182路
市區線路(6:00——22:00北部公交樞紐站——菊花村)二元,可使用IC卡。昆明公交集團6公司北部公交樞紐站-昆十中求實校區-霖雨橋東-江東花城-鉑金大道-鉑金大道東口-世博花園酒店-世博園-世博吉鑫園-白龍寺(白龍路)-佳園小區(豪都家具商場)-石閘立交橋(白龍路)-新迎路口(白龍路)-白龍路(理工大學新迎區)-延安醫院(環城東路)-董家灣-東站(環城東路)-菊花村(共18站)

昆明市第十中學中加班

背景介紹
中加班是“中國加拿大雙語雙文憑高中班”的簡稱,是中國的中學與加拿大省教育部合作,在中國設立的海外學校。加拿大國家教育中心(Canada National Education Center)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簡稱BC省)教育部合作並在中國成功推廣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教育部“中加雙語雙文憑高中班”(簡稱:BC省中加班),就是該項目主要模式之一。中加雙方教育主管部門本著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引進西方先進教育體系,為中國學生搭建直升世界一流名校教育平台的治學理念,構建了融中西教育精華為一體的中、加高中課程體系。合作課程全部採用BC省教育部的教學大綱,原版教材,由該省高中文理教師親自赴華執教,創造具國際標準的學習環境,通過世界性的教育使學生具備在世界各地高等學院深造和多元文化環境交流的能力,該合作項目是中加兩國教育政府在合作層面,合作內容,合作形式上的一次高定位,高起點,高素質的合作,獨樹一幟,意義深遠。
合作方式
加拿大BC省教育部與中國高中合辦的海外高中(中加班)是中加兩國擴大文教科技交流的成果,中國教育部和學校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加拿大BC省政府、加拿大駐華使館都給予了大力支持與關注。
加拿大BC省教育部在華設立中加雙高中文憑班已經有超過10年的歷史,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優質的教育資源,通過與中國高中學校的精誠合作,取得令學生、家長、學校、社會都滿意的積極成果,也為中國的基礎教育走向世界提供了成功的範例。因此許多中國高中學校都希望引進BC省中加班這一成熟的中外教育合作項目。在加拿大國家教育中心動議和推動下, BC省教育部進一步放寬了在中國設立BC省中加班的地域範圍與合作條件,並授權加拿大國家教育中心負責該項目的在華推廣與運營。
加拿大BC省中加班項目合作對象是中國地市一級以上的重點高中及優秀的民辦高中(國際部)。申請開設加拿大BC省中加班的中國高中需向加拿大BC省教育部和加拿大國家教育中心提交書面申請及相關資料,在通過條件預審後,加拿大BC省教育部官員將會同加拿大國家教育中心對中方學校進行實地考察,評估合格後將簽署三方工作協定,共同推動項目的落地與實施。
在中國高中開設加拿大BC省中加班,屬於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需獲得加拿大BC省教育部和中國高中所在省教育廳的雙重認證與批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