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指導:早期教育始於0歲

6月22日,北京市人大正式通過了《北京市學前兒童教育條例》,該條例將於今年9月1日正式實施。條例中規定:“本市倡導和支持開展3周歲以下嬰幼兒的早期教育”,讓新生兒成為最早接受教育的對象,這與國際上早期教育的研究成果一致。

記者為此採訪了草案起草人之一、兒童早期教育工作者程淮教授。

兒童早期教育是世界潮流

據程淮介紹,對於兒童早期教育立法,北京並非是最早將0-3歲兒童教育作為法規寫進地方立法的。世界上一些國家都開展了這項研究或已經有了這項立法。

譬如在紐西蘭,以前首相名字命名的“普魯凱特計畫”屬於一項國家行動計畫,主要研究0-3歲兒童早期教育,現已取得很重要的研究成果。布魯姆博士對1523個0-3歲兒童進行跟蹤調查,發現早期接受教育的兒童比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兒童智商平均高出17%左右,這一數據與許多專家的深化研究取得的結果相一致,目前已被許多國家所認同。

歐美一些國家流行的“Head Start”即“頭腦啟動”計畫,也是針對0-3歲兒童早期教育的研究。現在美國的一個州對此已有專門立法,規定六個月以下的小孩必須由家長親自來撫養,而不能送出去由人代撫養,使嬰幼兒對父母建立初步親子關係,為早期嬰幼兒教育打下基礎。

新生兒開始的早期教育,近年來也逐漸被我國一些家長所接受,一些相關的教育機構也應運而生,大部分是以俱樂部的形式對入會兒童進行定期家訪,指導家長進行兒童早期教育,開展一些符合兒童個性化發展的活動,效果不錯。程淮教授認為,有必要把嬰幼兒早期教育用立法的形式來規範,這是一件造福於後人的事情。科學研究表明:兒童時期是大腦發育最快時期,在這一時間內進行早期教育將會影響寶寶今後的一生。

“由於家長對兒童的早期教育認識定格於3歲後的幼稚園中,所以大部分嬰幼兒失去了3年很有價值教育機會”,程淮教授在談到北京目前嬰幼兒教育的現狀,對兒童早期教育未來的普及性表示了相當大的信心:“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已實施兩年的2049計畫,對全國100萬兒童進行跟蹤教育,到2049年將為中國造就百萬人才”。

早期教育的孩子什麼樣

進行過早期教育的姜驍小朋友,現在已6歲了,他遍識常用字,會彈琴,智商達到140以上;而沒有經過早期教育的兒童,平均智商在109左右。小男孩子豪11個月能說59個單詞,一歲時能識別130多種物品,一歲半時能將有11塊的零部件的塑膠拼板,組成“海盜船”圖案,用積木搭成“大雁塔”。程淮教授說,像這樣的例子,經過早期的兒童教育,已不再是什麼神奇的事情。

新生兒能學什麼

據程淮教授介紹,新生嬰兒可以從五個方面來開發其潛能,這五個方面指運動、精細動作、認知、語言和社會行為。

運動可以從嬰幼兒的頭部控制、抵足爬行、走貓步等方面,來培養兒童早期的行動能力;精細動作指抓握東西、發現手和手指按摩三個方面,訓練嬰兒對細小動作的掌握,讓嬰幼兒反覆來做,以刺激其觸覺的靈敏性;認知主要指從視覺角度來鍛鍊嬰兒的視覺能力;語言是從聽覺方面來訓練嬰幼兒的說話能力;社會行為是指要針對嬰幼兒個性制定符合他自己的行動指南,讓他多說、多動,但是不要勉強他去這樣做,使其適得其反。

程淮教授表示,這些學習內容,有的家長可以直接教兒童去做,有的要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使兒童在科學規範的前提下接受良好的教育。

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美國、日本之所以在科學的前沿取得了領先的位置,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來抓。程淮教授呼籲: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們,請讓你的寶寶在第一時間內接受最好的教育,讓寶寶在學習的道路上捷足先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