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衝擊波飛行表演隊

藍色衝擊波飛行表演隊

藍色衝擊波飛行表演隊,日本唯一的正式飛行表演隊,屬於日本航空自衛隊,駐守於宮城縣松島基地。始建於1960年。最初編制為5人,使用F-86f型戰鬥機 ,1994年改用T-4教練機至今,機身大部為白色,綴有藍色條紋。

簡介

藍色衝擊波飛行表演隊是日本航空自衛隊的表演飛行隊,隸屬第4航空團第21中隊,駐守於宮城縣松島基地。1959年,美國空軍雷鳥飛行表演隊赴日訪問表演,給日本航空自衛隊很大振動。1960年,按當時航空幕僚長源田實的指令,在靜崗縣濱松北基地的第1航空團組建了一支飛行表演隊——“空中機動研究班”。 1965年,“空中機動研究班”改稱“戰技研究班”。最初,這支部隊的領導稻田三佐在隊員中募集別名,剛開始稱為“天龍”,後決定為“藍色衝擊波”。

藍色衝擊波飛行表演隊在1982年11月14日的一次事故中停飛,直到1984年7月才恢復表演。

藍色衝擊波飛行表演隊雖然並不出名,但水平卻很高。1964年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成功的用五架飛機拉出奧運五環標誌。

組成

藍色衝擊波飛行表演隊最初使用5架F-86F,故這個時期表演隊又稱為F-86F“藍色衝擊波”。

1981年2月,在經過545次表演之後,重新經建的藍色衝擊波飛行表演隊換裝三菱公司研製的T-2超音速教練機。表演機增為6架(4架編隊特技,2架單機特技)。新的“T-2藍色衝擊波”隸屬於第四航空團第二十一中隊。

到1994年,“藍色衝擊波”再次換裝,裝備了川崎重工公司研製的T-4中級超音速教練機。

藍色衝擊波飛行表演隊有8架飛機,8名飛行員全是飛行技術精湛的教官,飛行時間一般為2000-3000小時,除隊長以90%時間用於表演飛行隊外,其他隊員30%-40%的時間還要擔任飛行教官業務。

飛機的表面塗色方案由航空自衛隊在1980年向社會徵集,收到設計方案2055件,最後選中的方案設計者竟是時年19歲的立高島高校3年級女學生。

表演史

“藍色衝擊波”飛行表演隊在成立之初,表演項目只有16個,目前已經增加到50多個。其中最優秀的、最具特色的表演項目主要有:單機滑出、單機側飛、單機垂直8字飛行、單機草花筋斗、菱形編隊垂直盤旋、4機菱形隊形草花筋斗、5機向上開花等等。

組隊第一年共進行了13場表演,並以拉煙顯示航跡來增加表演的藝術性,之後通常在每年的第四季度表演20-30場左右。

“藍色衝擊波”飛行表演隊成立以來,其表演已經超過400多場,有許多令國際航空界震驚的絕妙之舉。最讓“藍色衝擊波”驕傲的則是在1964年10月10日東京第18屆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表演。當時“藍色衝擊波”以5架時速490公里的F-86F用,藍、黃、黑、綠、紅五色彩捆在300來空中拉出象徵奧林匹克的5個直徑1830米的圓環,使94個國家的選手和數萬觀眾驚嘆不已。

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開展時,“藍色衝擊波”飛行隊又成功地在藍天上繪出“EXPO70”的複雜圖案,顯示出高超的飛行技巧。

1980年底,由於F-86F飛機老化和部件供應困難,F-86F開始從航空自衛隊中淘汰,其維修工作也越來越困難,“藍色衝擊波”飛行表演隊也因此在545次表演後解體。

1981年2月,“藍色衝擊波”飛行表演隊重新組建,並換裝T-2超音速教練機,表演機增為6架。公開表演時6機上天,另外還有兩位飛行員在地面上為觀眾提供講解並密切注意飛鳥或其他妨礙飛行的異常情況。

1997年4月,“藍色衝擊波”飛行表演隊去美國參加了“黃金航空表演”,以紀念美國空軍成立50周年。這是日本軍用飛機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首次再海外出現,也是該隊首次再海外演出。

3·11地震時受損

松島基地在2011年3·11地震中遭到海嘯襲擊,“藍色衝擊波”飛行隊的一架被水淹沒,其餘8架中有6架當時為參加九州新幹線鹿兒島線開通紀念活動而轉移至福岡縣蘆屋基地,2架因定期檢修而不在松島基地免遭水淹。

“藍色衝擊波”自2011年5月起在蘆屋基地恢復活動,2013年隨著松島基地停機坪加固工程的順利進行得已重返該基地。4月起重新展開飛行訓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