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道

日本神道

神道教,簡稱神道,原本是日本的傳統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為主,屬於泛靈多神信仰(精靈崇拜),視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為神祇。神道教起初沒有正式的名稱,一直到公元5至8世紀,佛教經韓國傳入日本,漸漸被日本人接受,為了與“佛法”一詞分庭抗禮,創造了“神道”一詞來區分日本固有的神道與外國傳入的佛法。

概述

神道教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信仰,也是在日本歷史比較長的宗教。它沒有類似於釋迦牟尼那樣的教主或惟一神靈。它產生於日本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但又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深刻影響。其信徒分別與設在各地的神社或教會保持著某種聯繫。一般根據這些神社等組織的性質將神道分為二類,即神社神道教派神道

神社神道與神社本廳

神社神道是日本的神道的主體。所謂“神社神道”,是指以神社為中心的神道。換言之,是指沒有宗教理論或宗教教
日本神道祭祀用器物日本神道祭祀用器物
派基礎的、以族緣或地緣為基礎、以神社為中心的崇敬祖先神、氏神、地域神的信仰。日本幾乎每個人口聚集地都至少有一個神社。至今全國仍 有8萬2千餘家神社。這些神社有的祭祀祖先(氏神),有的祭祀地域神,有的祭祀專門保佑人們某一方面利益的神祗,如農業豐收的稻荷神、保佑身體健康、生子繁衍後代的神等。日本自古有“八百萬神”的說法。每個神社都祭祀著其中的一個或兩個神。所謂天照大神即天皇的祖神只是這八百萬神中的一個,因而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也是神社神道的一個神社。由於日本人有參拜神社、特別是出生、出嫁後和過年時參拜神社的習俗,因而幾乎每個人都被視作某一神社的“氏子”。這就是本節開頭所述文化廳統計中神道信徒幾乎與人口總數相等的原因。在這個意義上,掌握了神社神道,就等於掌握了全體國民。因此,戰前,日本軍國主義當局以神社神道為主體建立了旨在對國民進行思想統治的“國家神道”。二戰結束以後,占領日本的盟軍總部為了防止軍國主義復活,於1945年12月向日本政府下達“神道指令”,廢止國家神道,實行政教分離。鑒此,大日本神祗會、皇典研究所等神社神道團體於1946年2月14日共同設立了非國營的宗教法人——神社本廳。它以奉天皇祖神天照大神為主神的伊勢神宮為本宗,以“尊奉神祗恩德,謀求神社興隆,宣揚神道,作興道義”為宗旨,在全國各個都道府縣都設有支部—神社廳。至2000年2月末,它已經下統分布於全國各地的近80100家神社或團體,擁有神職人員27500人約占全國神社總數的98%。它的法人代表叫“統理”,決策機構是由神職人員和“氏子”( 即信徒)中選出來的代表組成的“評議員會”,執行機構為理事會。

教派神道的形成及其現狀

教派神道源自產生於江戶時代後期的新宗教,明治政府先後布批准這些新宗教和其他教派等13個教派為“教派神道”,俗稱“神道十三派”。這些教派的特點是各個宗派幾乎都有明確的教義和教規以及嚴密的組織,名稱上幾乎都有一個“教”字,顯示了它們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二戰結束以後,原十三派除了一些教派退出以外,余者組成了作為教團的教派神道聯合會。1964年,教派神道聯合會所屬的分支教派已達80餘個。至2000年12月末,教派神道共有信徒361萬人,擁有教會等法人團體5860個。教派神道的信徒數量雖然遠不能與神社神道相比,但在日本社會仍然占有一定地位並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由柳洪平創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