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沼蝦

日本沼蝦

日本沼蝦蝦體形粗短,分頭胸部和腹部二部分。頭胸部較粗大,往後漸次細小,腹部後半部顯得更為狹小。體色青藍並有棕綠色斑紋故名青蝦。

基本信息

簡介

英文名: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科屬:隸屬長臂蝦科(Palaemonidae)、沼蝦屬(Macrobrachium)。

日本沼蝦 日本沼蝦

國內分布:這種沼蝦為我國重要的淡水食用蝦,棲憩湖泊,池塘和江河中,河北白洋淀、山東微山湖以及江蘇太湖等都是著名產區。

形態特徵

頭胸甲

雄性日本沼蝦外形 雄性日本沼蝦外形

日本沼蝦青綠色,帶有棕色斑點。長40mm~80mm。體外被有甲殼(Crust),即外骨骼。全身原有20體節,組合成兩體部,即頭胸部和腹部。前者由頭部6體節與胸部8體節相互癒合而成,節間界線已完全消失;背麵包被一塊特別發達的甲殼,稱為頭胸甲(carapax)。頭胸甲略呈圓筒狀,前端有一尖的突起稱為額劍(rostrum)。額劍短於頭胸甲本身之長,左右側扁,上緣幾乎平直,帶鋸齒11~14個,下緣向上孤曲,有鋸齒2~3個。頭胸甲前緣在第一觸角基部處有一對觸角刺;觸角刺之後,頭胸甲左右兩側還有一對肝刺。頭胸甲有被護軀體、附肢和鰓的功能;額劍可能在游泳中起平衡身體的作用。暖部呈長柱形,肌肉發達,分為6節。第二腹節的側甲覆蓋在第一腹節的側甲上。第六腹節末端還有一尾節;尾節略呈長三角形,肌肉不發達,背面有2對短小的活動刺。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附肢

日本沼蝦 日本沼蝦

除第一體節的一對附肢已完全退化外,其餘各體節即使癒合也仍保留一對附肢,因此全身共有19對附肢。這些附肢多為雙枝型,前5對是頭肢,後續8對為胸肢,末6對系腹肢。5對頭肢包括原第二和第三體節的2對觸角和原頭部後3個體節的3對口肢。第一對觸角又名小觸角(antenula),原肢分為3肢節,末端有3條細長的鞭,內側一鞭最長,稱為內鞭,外側一鞭稱為外鞭,其內側又分裂出一短鞭,稱為附鞭。每鞭分為許多小節,上生多數嗅毛。第二對觸角也名大觸角(antenna),原肢只見2肢節,內肢演變成一條長鞭,上生多數觸毛。外肢不分節,扁平呈鱗片狀,可能對動物在水中的升降有關。2對觸角的長鞭均能向四面八方擺動藉以獲得水中較大範圍內的外界信息。3對口肢是攝食的主要器官,前一對為大顎,後兩對是小顎。大額原肢不分節,十分堅硬,可分咀嚼體與基柄兩部分,前者又分門齒突(processus incisivus)與臼齒突(processus molaris);食物用門齒突撕裂,用臼齒突研磨。基柄著生大顎肌,大顎肌的伸縮可引起左右大顎相向活動。外肢完全退化,內肢演變成細小而分3肢節的大顎須。2對小額都扁平呈葉狀,用來傳送食物,並輔助大顎咀嚼。第一對的原肢內葉形成2個小顎突起,外肢完全退化,內肢演變成不分節的小顎須。第二對的原肢內葉也形成2個小顎突起,外肢發達,形成扁平寬大的呼吸板(respiratory flat),稱顎舟葉(scaphognathite)用來激起水流。使鰓室內外的水不斷交換。內肢也演變成不分節的小顎須。8對胸肢的前3對為顎足,後5對系步足。顎足是攝食的輔助器官,與一對大顎,2對小顎共同經成口器。各對顎足原肢均有2肢節,但第一對有內葉,後2對無。外肢都不分節。內肢自第一至第三對漸次發達、第一對不分節.第二對分為5節,第三對由於第一與第二肢節以及第四與第五肢節的癒合而只見3節。5對步足主要用來爬行,均單技型,外肢完全退化而內肢發達,分為5肢節,連同原肢的2肢節,各步足總計7肢節,即基節、底節以及坐節、長節、脛節、附節和趾節。前 2對步足有鉗(chela),鉗由附節末端的尖突起和趾節構成,用來捕食和禦敵。有些甲殼動物附節末端的突起短,不達到趾節末端,這種鉗稱為半鉗(subchela)。有鉗的第二對步足十分發達,特稱贅足(cheliped);雄蝦的螫足長度超過其體長。6對腹肢均雙枝型,前5對稱為游泳足(swimmeretes),扁平呈片狀,原肢2節,內、外肢均不分節,周緣密生剛毛,用來游泳。游泳足的內肢內側還有一小棒狀內附肢(annenpdix interna),內附肢具小鉤,游泳時同時左右腹肢借小鉤相互鉤聯,同步撥動。此外,雄蝦第二對游泳足內肢內緣在內附肢背面還另有一細棒狀帶刺的小突起,稱為雄性附肢(aappendix masculina),有協助兩性交配的功能。末一對腹肢稱為尾肢(uropod),原肢只一節,內、外肢扁平寬大,也不分書。外肢外緣有一小刺;從小刺基剖直到內緣有一橫紋。尾肢伸向後方,與尾節共同組成尾扇(tail fan),藉以增強腹部撥擊的功能。

消化體統

口位於頭胸部腹面,周圍有大顎和小顎。食道很短。胃大,分為二部分,前是責門胃(cardiac stomach),用來研磨食物,後是幽門胃(Pyloric stomach),有過濾食物使之進入中腸的作用。中腸頗長,直達第六腹節、能吸收養料。未連後腸,後腸也短,其末端的開口即肛門位於尾節腹面。在胃和中腸之間有一對不發達的盲腸。一對肝臟位於胃的左右兩側,左右肝臟均由多數分枝的直管組成,各以一短的輸出管注入中腸腹側的左右。肝臟不僅分泌消化酶,分解食物,還通過其輸出管儲存腸內已消化的食物。

循環系統

循環系統開管式,包括心臟和動脈兩部分,前者略呈三角形,位於頭胸部的後半部內,靠近背側,外包圍心竇,共有3對心孔,計背面、腹面以及左右兩側各一對。由心臟發出7條動脈,向前一條前大動脈、一對觸角動脈和一對肝動脈;向後一條後大動脈;向下一條下行動脈。下行動脈由心臟發出後,穿過腹神經鏈,分為前後2支,前一支稱為胸下動脈,後一支稱為腹下動脈,二者合稱神經下動脈。血液通過這些動脈及其分支由心臟流入身體各部分與各器官的組織間隙內。組織間隙分兩類,狹小的稱為血腔(lacuna),寬大的稱為血竇(sinus)。血腔和血竇都不像血管,周圍並無管壁,自然也無肌肉,只外被較為緻密的結締組織而已。這兩類組織間隙在體內分布有序,因此血液在其中循環是定向而有規律的。血液流出動脈先到血腔,與周圍細胞進行氣體交換和物質交換然後再流入血竇內。可見血腔和血竇不僅寬狹不同,同時內部所合血液的性質也不同,血腔內含動脈血,而血竇內卻含靜脈血。靜脈血最後匯集在一個寬大的腹血竇內,再通過幾條人鰓血管,流入鰓內,進行氣體交換。這樣靜脈血經過充氧,變成動脈血,隨即經幾條出鰓血管流入圍心竇,最後經小孔回歸心臟。 鰓共7對。各著生於後2對顎足和5對步足的基部,被頭胸部與頭胸甲左右兩側所形成的鰓室圍護著。鰓室有入水孔和出水孔各一對,與外界相通。由於第二小顎呼吸板的撥動,鰓室內的水不停地內外循環,使鰓永遠洗浴於新鮮水中,這樣血液流經鰓時,可以獲得足夠的氧氣。

排泄系統

排泄系統為一對觸角腺,位於食管之前的頭胸部左右兩側內,開口在第二觸角基部。

中樞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分腦、食管下神經節和腹神經鏈三部分。腦較發達,由原頭部前3對神經節癒合而成,以圍食管神經與食管下神經節相連。食管下神經節由原頭部後3對神經節和原胸部前3對坤經節癒合而成。此外腹神經鏈共有 11個神經節,即 5個胸神經節和 6個腹神經節。腦和各神經節都發出神經通到身體各個部分。

第一對觸角是沼蝦重要的味覺器官,上有多數所謂嗅毛,以感受水中的化學刺激。分布在第二對觸角以及身體其他部分的觸毛則接受機械刺激。一對平衡囊位於第一觸角原肢第一肢節內,能感知身體所處的方位。復限一對,位於眼柄頂端;眼柄分兩節可活動。

生殖系統

雌雄異體、生殖腺位於頭胸部內中腸上方,心臟下方。雄蝦的一對精巢前部左右分離,後部則相互癒合、左右兩側共發出一對輸精管、輸精管頗長,迂迴曲折、末端開口於第五步足基部內側。雌蝦的一對卵巢左右已全部癒合,兩側發出的一對輸卵管短而直,向下開口於第三步足基部內側。

繁殖

日本沼蝦多在春夏兩季繁殖。交配後,受精卵粘附在雌蝦後4對游泳足上,經2~3星期,孵出酒幼體,經過8次蛻皮,發育成為九齡酒狀體,再蛻度一次,變為期幼體(postlarve)。末期幼體是已完成變態的仔蝦,體長5.4mm,其活動恣態顯然不同於前各齡酒狀幼體,無論游泳或爬行都背面在上、腹面在下,完全和成蝦一樣。

營養價值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可食部 86 水分(克) 78.1 能量(千卡) 87

能量(千焦) 364 蛋白質(克) 16.4 脂肪(克) 2.4

妓??銜?克) 0 膳食纖維(克) 0 膽固醇(毫克) 240

灰份(克) 3.9 維生素A(毫克) 48 胡蘿蔔素(毫克) 0

視黃醇(毫克) 48 硫胺素(微克) 0.04 核黃素(毫克) 0.03

尼克酸(毫克) 0 維生素C(毫克) 0 維生素E(T)(毫克) 5.33

a-E 0.06 (β-γ)-E 0.43 δ-E 4.84

鈣(毫克) 325 磷(毫克) 186 鉀(毫克) 329

鈉(毫克) 133.8 鎂(毫克) 60 鐵(毫克) 4

鋅(毫克) 2.24 硒(微克) 29.65 銅(毫克) 0.64

錳(毫克) 0.27 碘(毫克) 0

成分名稱 含量(毫克) 成分名稱 含量(毫克) 成分名稱 含量(毫克)

異亮氨酸 0 亮氨酸 1573 賴氨酸 1406

含硫胺基酸(T) 492 蛋氨酸 492 胱氨酸 0

芳香族胺基酸(T) 1283 苯丙氨酸 683 酪氨酸 600

蘇氨酸 694 色氨酸 0 纈氨酸 846

精氨酸 1155 組氨酸 390 丙氨酸 1240

天冬氨酸 1891 谷氨酸 3027 甘氨酸 1064

脯氨酸 721 絲氨酸 728

食療作用

我國海域寬廣、江河湖泊眾多,盛產海蝦和淡水蝦。海蝦是口味鮮美、營養豐富、可制多種佳肴的海味,有菜中之"甘草"的美稱。海蝦有對蝦、明蝦、基圍蝦、琵琶蝦、龍蝦等;淡水蝦有青蝦、河蝦、草蝦、小龍蝦等;還有半鹹水蝦如白蝦等。不管何種蝦,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其肉質和魚一樣鬆軟,易消化,但又無腥味和骨刺,同時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磷、鐵等),海蝦還富含碘質,對人類的健康極有裨益。根據科學的分析,蝦可食部分蛋白質占16~20%左右。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蝦的營養價值極高,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性功能,補腎壯陽,抗早衰。常吃鮮蝦(炒、燒、燉皆可),溫酒送服,可醫治腎虛陽痿、畏寒、體倦、腰膝酸痛等病症。如果婦女產後乳汁少或無乳汁,鮮蝦肉500克,研碎,黃酒熱服,每日3次,連服幾日,可起催乳作用。蝦皮有鎮靜作用,常用來治療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諸症。海蝦是可以為大腦提供營養的美味食品。海蝦中含有三種重要的脂肪酸,能使人長時間保持精力集。

食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中老年人、孕婦、心血管病患者、腎虛陽痿、男性不育症、腰腳無力之人更適合食用;同時適宜中老年人缺鈣所致的小腿抽筋者食用;

日本沼蝦 日本沼蝦

2.宿疾者、正值上火之時不宜食蝦;體質過敏,如患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反覆發作性過敏性皮炎的老年人不宜吃蝦;另外蝦為動風發物,患有皮膚疥癬者忌食。

食物相剋注意

蝦忌與某些水果同吃。蝦含有比較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把它們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鞣酸和鈣離子結合形成不溶性結合物刺激腸胃,引起人體不適,出現嘔吐、頭暈、噁心和腹痛腹瀉等症狀。海鮮與這些水果同吃至少應間隔2小時。

選購

色發紅、身軟、掉拖的蝦不新鮮儘量不吃,腐敗變質蝦不可食;蝦背上的蝦線應挑去不吃。

買蝦的時候,要挑選蝦體完整、甲殼密集、外殼清晰鮮明、肌肉緊實、身體有彈性,並且體表乾燥潔淨的。至於肉質疏鬆、顏色泛紅、聞之有腥味的,則是不夠新鮮的蝦,不宜食用。一般來說,頭部與身體連線緊密的,就比較新鮮。

分布資源

日本沼蝦自然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緬甸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等,近年來也逐漸擴散到新加坡、菲律賓、烏茲別克、伊拉克南部以及摩爾多瓦、哈薩克、伊朗等地。在我國,日本沼蝦廣泛分布於全國各淡水水域,有時也出現在一些半鹹水水域,其野生資源量尤以長江流域及華南地區為多,其中長江中下游及其所屬的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和巢湖最為豐富,另外江蘇洪澤湖、山東南四湖和河北白洋淀等水域也有較大的野生資源量。上世紀80年代,鄱陽湖日本沼蝦產量占蝦類年總產量的30%~40%;太湖日本沼蝦產量占漁產量的4%~5%,占蝦類產量的28.7%;巢湖日本沼蝦產量約占蝦類產量的16%左右;日本沼蝦是這些區域重要的捕撈產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