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島

日島

日島位於威海市劉公島東南2000米的海面上。因從陸上清晨遠眺,衣島恰處東方日出方位,故又將其改稱日島。也因為它是威海海灣最早見到日出的地方,所以得名“日島”。日島面積不大,島岸線只有0.88千米,但其山勢突兀,草木繁茂,海鷗翔集,風光宜人。

(圖)日島日島

日島由來

日島原為露出海面的一片礁石,原名"衣島",遠遠望去,露出海面的一片礁石,像一堆衣服漂浮在海面上,“衣島”由此而得名。因其位於太陽升起之處,且方言“衣”與“日”兩字同音,清朝初期便有了日島之稱。。

日島的海市奇觀是威海八景之一,清代威海衛人、福建巡撫王士任曾有詩云:“東溟遙望白雲封,幻出奇觀千萬重。才見冠裳皆列象,俄驚樓閣已無蹤。”描寫的就是日島的海市奇觀1887年北洋海軍從日島南岸運土加高,修建了日島炮台。在劉公島的最東端還有一座島上現存的清朝時期遺留下來的最大的炮台——東泓炮台。
日島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威海港南北兩岸山勢險峻,劉公島矗立其中,將港灣分為南北兩口,而日島又將南口一分為二。據史料記載,1888年5月,李鴻章在勘察各口岸海防奏摺中提出在此修建鐵甲炮台一座。於是,北洋海軍從南岸載來砂石,在島上修築了一座地阱炮台。炮台設英國阿姆斯特朗廠製造的20厘米口徑的地阱炮兩門。該炮台北距劉公島東泓炮台2000米,南距威海灣南岸鹿角嘴炮台2500米,西距威海衛陸地一萬米。它的位置決定了在110多年前的甲午威海衛港保衛戰中的重要作用。但當年儘管駐島海軍將士屢挫進犯的日本軍艦,卻沒能挽救北洋水師全軍覆滅的命運,更無法扭轉清政府戰敗求和的屈辱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