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桿胡同

旗桿胡同

位於東城區東北部,東起針線胡同,西至東直門北小街,南鄰針線一巷,北靠北官廳胡同,屬北新橋街道辦事處管轄。

旗桿胡同

旗桿胡同,清朝屬鑲黃旗,稱十根旗桿胡同,民國稱十根旗桿。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旗桿胡同。

歷史

舊時旗桿為衙署、祠廟用以張掛旗幡的立柱,需依制度規定而設,不得隨便建立。此胡同內既立旗桿,而且多達十桿,應非一般地區。在《乾隆京城全圖》中已有其胡同名,可知胡同得名最晚也在清初。據推測,旗桿胡同地名很可能和胡同內的履親王府和真武廟有關。履親王府在旗桿胡同旁,康乾時,為履親王府最盛時。王府的旗桿,加上寺廟的旗桿,多達十根,人們便稱所在胡同為十根旗桿胡同。後府主的爵位下降,到鹹豐時,履親王府的主人只襲鎮國公。再加上一次大火,王府被燒毀,變成一片荒煙蔓草。而地名一直流傳下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