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貌學

旅遊地貌學

《旅遊地貌學》圍繞地貌學在旅遊方面的套用來組織,增加了各類風景地貌的基礎理論和旅遊地貌的最新進展。既有風景地貌的基礎知識,又有著名風景地貌的“案例”。同時本書在體系上增加了不同於以往旅遊環境保護的旅遊地貌資源保護,強調了人類活動對旅遊地貌的衝擊,增加了旅遊地貌的美學欣賞方面的內容,文字材料與圖像材料密切結合的,書中儘可能多地配了相應插圖。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史興民,男,漢族,中共黨員,博士,教授。2005-2010年曾任鹹陽師範學院旅遊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鹹陽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所副所長、鹹陽師範學院第一屆學術骨幹(學科方向為人文地理學)。
現在陝西師範大學旅遊與環境學院工作,碩士生導師。先後主講了《地貌學》、《自然地理學》、《專業英語》等多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主要從事地貌學與環境變遷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參與了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j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各一項。省教育廳科研基金項目1項結題。
先後在《Geoscience Journal》、《地質學報》、《北京大學學報》、《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乾旱區地理》、《水土保持研究》和《乾旱區資源與環境》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EI檢索3篇。

內容簡介

本書力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反映旅遊地貌學的進展,又適應社會需求,因此本書在編寫中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本書在內容上緊緊圍繞地貌學在旅遊方面的套用來組織,一方面減少了與旅遊開發與規劃、旅遊資源、旅遊環境保護等旅遊學方面重複的內容,另一方面增加了各類風景地貌的基礎理論和旅遊地貌的最新進展。這樣既避免了以往同類書籍中有較多與旅遊學重複的內容,又突出了旅遊地貌的特色。
2.本書既有風景地貌的基礎知識,又有著名風景地貌的“案例”。這樣不僅可以為人們到著名景點旅遊時提供參考,而且有助於人們根據基礎理論認識自己家鄉的山容水貌。現行的導遊詞中神話傳說很多,對旅遊者探求景觀成因的疑問,很難科學地給予解釋。我們的旅遊活動,也應該注入科學!在大眾旅遊的時代,如何在旅遊活動中注入科學,滿足旅遊者日益增長的求知慾,如何科學開發、珍惜不可再生的旅遊地貌景觀——這是每一位旅遊業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本書對這些問題從科學的角度作了系統闡釋和實效點撥。
3.本書在體系上增加了不同於以往旅遊環境保護的旅遊地貌資源保護,強調了人類活動對旅遊地貌的衝擊。另外增加了旅遊地貌的美學欣賞方面的內容。
4.本書內容是文字材料與圖像材料密切結合的,書中儘可能多地配了相應插圖,這是旅遊地貌學的一個鮮明特點,也是提高興趣,加深理解的重要手段。
5.本書在介紹旅遊地貌景觀時,大量地引用了山水詩,增強了感染力。使讀者不僅了解旅遊地貌的科學意義,而且感悟到旅遊地貌景觀所蘊含的文化,有利於提升審美意識和道德修養。
6.本書除了主目錄外,另外增加了書中介紹的著名景點的索引,這樣有利於讀者迅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風景的科學成因與意義。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篇 旅遊地貌基礎理論
第一章 旅遊地貌的物質基礎
第二章 塑造旅遊地貌的內營力
第三章 塑造旅遊地貌的外營力
第四章 旅遊地貌的演化
第五章 中國地形的基本特徵及其對旅遊的影響
第二篇 風景地貌類型
第六章 火山與熔岩地貌
第七章 地質構造地貌與山嶽景觀
第八章 河流地貌
第九章 湖泊地貌
第十章 冰川地貌
第十一章 坡地重力地貌
第十二章 海岸地貌
第十三章 風沙地貌
第十四章 人工地貌
第十五章 黃土地貌
第十六章 丹霞地貌
第十七章 花崗岩、玄武岩地貌
第十八章 喀斯特地貌
第三篇 旅遊地貌資源
第十九章 旅遊地貌資源評價
第二十章 旅遊資源的保護
第二十一章 世界自然遺產與世界地質公園
第四篇 旅遊地貌美學欣賞
第二十二章 旅遊地貌審美與欣賞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