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

拼音:zhān,筆畫:10,釋義;古代一種赤色曲柄的旗;同“氈”;文言助詞,相當於“之”或“之焉”:“天其殃之也,其將聚而殲~”。

基本信息

漢字釋義

(1)古代一種赤色曲柄的旗。
(2)同“氈”。
(3)文言助詞,相當於“之”或“之焉”:“天其殃之也,其將聚而殲~”。詳細解釋旃zhān1,(形聲,本義:赤色的曲柄旗)2,同本義[redflag]旃,旗曲柄也。周禮曰:“通帛為旃。――《說文》通帛為旃。通以赤色為之。――《釋名·釋兵》置旃以為轅門。――《穀梁傳·昭公八年》3,亦泛指旌旗收功單于旃。――晉·陸機《飲馬長城窟行》(4)又如:旃帛(紅旗);旃旌(泛指赤色旗幟);旃戎(軍旅)
(5)毛織品。通“氈”[felt]不知其可以為旃也。――《淮南子·齊俗》被旃裘。――《史記·匈奴傳》旃毛並咽之。――《漢書·李廣蘇建傳》《資治通鑑》
(6)又如:旃席(氈帳);旃衣(以毛氈等製成的衣服);旃車(氈篷車);旃席(氈席;毛氈)旃zhān1,之、焉二字的合讀上慎旃哉,猶來無止。――《詩·魏風·陟岵》。馬瑞辰通釋:“之、旃一聲之轉,又為‘之焉’之合聲,故旃訓‘之’,又訓‘焉’。”黃髮在廷,余感忘古人求舊之義。勉旃!夙夜服此訓辭。――明錢謙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2,又如:勉旃(希望你奮發有為)旃裘zhānqiú[furcoat]即“氈裘”。毛制的衣服旃裘筋角。――《史記·貨殖列傳》旃檀zhāntán[sandal(wood)]古書上指檀香。

相關詞語

旃裘(zhānqiú)
[furcoat]即“氈裘”。毛制的衣服
旃裘筋角。――《史記·貨殖列傳》
旃檀(zhāntán)
[sandal(wood)]古書上指檀香。

出處示例

周禮曰:“通帛為旃。――《說文》
通帛為旃。通以赤色為之。――《釋名·釋兵》
置旃以為轅門。――《穀梁傳·昭公八年》
亦泛指旌旗
收功單于旃。――晉·陸機《飲馬長城窟行》
又如:旃帛(紅旗);旃旌(泛指赤色旗幟);旃戎(軍旅)
毛織品。通“氈”[felt]
不知其可以為旃也。――《淮南子·齊俗》
被旃裘。――《史記·匈奴傳》
旃毛並咽之。――《漢書·李廣蘇建傳》
又如:旃席(氈帳);旃衣(以毛氈等製成的衣服);旃車(氈篷車);旃席(氈席;毛氈)
之、焉二字的合讀
上慎旃哉,猶來無止。――《詩·魏風·陟岵》。馬瑞辰通釋:“之、旃一聲之轉,又為‘之焉’之合聲,故旃訓‘之’,又訓‘焉’。”
又如:勉旃(希望你奮發有為)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說文解字
《說文》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許慎著,成於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原書十四篇,敘目一篇,正文以小篆為主,收9353字,又古文、籀文等異體同文1163字,解釋十三萬餘字。此書在流傳中疊經竄亂,今本與原書頗有出入。
本書首創部首編排法,為後世字書所沿用。本書對古文字、古文獻和古史的研究貢獻極大。在清代研究《說文》成為專門學問,給它作注的就有數十家。

旃檀功德佛

唐三藏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旃檀功德佛:
最後如來佛封唐僧為旃檀功德佛,為何會如此呢?因為早在唐代的時候,楚州地區有個文東塔,供奉旃檀佛,吳承恩認為,旃檀佛應該是一個了不起的佛,於是在創作西遊記時,最後運用了生活中鮮活的素材,確定唐僧的佛家封號為旃檀功德佛。旃檀,香木名,古有旃檀樹,用來做佛像。 佛不是封官職,而是一種授記。授記,就是佛以無礙天眼,遙見無量劫的未來。得知某弟子應在某某世界,化度若干眾生,成佛時名號是某某佛,住世多久時間。然後給面前的弟子授記,你將來過多少劫在什麼世界成佛叫什麼住世多久,等等。

拼音是zhan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