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陶芬伯格

施陶芬伯格

施陶芬伯格下定決心,這次無論如何要殺死希特勒。施陶芬伯格1907年出生在德國一個貴族家庭,他父親是德國皇家軍隊的將軍,他從小生活環境優越,中國小上的是貴族學校。1923年他15歲時就曾在一篇作文中寫到,他要為德意志人民去戰鬥。施陶芬伯格學歷高,聰明能幹,組織能力強,很快就被提拔為高級軍官。1943年底,德軍在各個戰場上已開始節節敗退,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死於他鄉,而希特勒卻更加一意孤行。1944年7月20日早上8點,施陶芬伯格從柏林登上軍用飛機前往地名為“狼窩”的一個位於波蘭偏僻樹林裡的納粹指揮部,這裡四周布滿了地雷,時刻有警衛和狼狗在監視。

從希特勒的擁護者到行刺人

施陶芬伯格1907年出生在德國一個貴族家庭,他父親是德國皇家軍隊的將軍,他從小生活環境優越,中國小上的是貴族學校。1923年他15歲時就曾在一篇作文中寫到,他要為德意志人民去戰鬥。希特勒上台前他畢業於德國軍事學院,不久就加入了國防軍。早期的施陶芬伯格是一名納粹的崇拜者,他十分讚賞希特勒關於純淨德意志民族的說法,以能為希特勒作戰為榮。甚至在結婚時他也一身戎裝,他說,軍人在任何時候都是軍人,婚禮也不例外。在渡婚假時他選擇去羅馬參加莫索里尼執政10周年紀念儀式。施陶芬伯格學歷高,聰明能幹,組織能力強,很快就被提拔為高級軍官。但他慢慢地開始對納粹黨徒們的橫行霸道,尤其對希特勒在軍事上的喪心病狂深為不滿和厭惡。1943年底,德軍在各個戰場上已開始節節敗退,成千上萬的德國士兵死於他鄉,而希特勒卻更加一意孤行。從這時起施陶芬伯格經常說,我必須採取行動拯救我們的國家,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除掉希特勒。通過朋友的介紹施陶芬伯格結識了軍隊中的反納粹小組成員,他們是一批對納粹深惡痛絕的德國軍人,正在密謀策劃暗殺希特勒的行動。從此施陶芬伯格積極參與了策劃暗殺希特勒的準備活動。他們的打算是,除掉希特勒,接管政府,組成以貝克將軍為首的臨時機構並與反法西斯盟國進行談判,簽訂和約。1944年7月1日施陶芬伯格被任命為國內駐防軍總司令部最高長官,從而有了接觸希特勒的機會,從7月初起施陶芬伯格就一直把炸藥放在公文包中,準備見機行事炸死希特勒。在7月中旬他曾三次與希特勒直接接觸,但由於希特勒的左膀右臂戈林和希姆萊不在場,而未下決心動手,因為反納粹小組堅持把希特勒及其主戰骨幹一網打盡。7月20日施陶芬伯格將再次前往“狼窩”,參加討論東部戰役的重新部署問題,這是他幾周中第四次來這裡討論各種方案。施陶芬伯格下定決心,這次無論如何要殺死希特勒。

刺殺希特勒

1944年7月20日早上8點,施陶芬伯格從柏林登上軍用飛機前往地名為“狼窩”的一個位於波蘭偏僻樹林裡的納粹指揮部,這裡四周布滿了地雷,時刻有警衛和狼狗在監視。10點30分,飛機在“狼窩”軍用機場降落,施陶芬伯格手提公文包經過三道崗哨進入“狼窩”的中心,在這個公文包中藏有兩顆重1950克的炸彈。參加希特勒親自主持的軍事會議的軍官們紛紛坐在一起吃著豐盛的早餐。會議預計在中午13點開始,施陶芬伯格必須在開會前啟動定時炸彈的點火裝置,這樣炸彈將在15分鐘後起爆。然而希特勒12點半鐘來到會議室並決定立即召開會議,因為他會後還要會見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希特勒提前開會的決定把施陶芬伯格搞得措手不及,他急忙躲到一處著手組裝炸彈。有幾位軍官甚至從他附近走過,看見他在包什麼東西,但誰能想到,施陶芬伯格竟敢在希特勒的指揮部組裝炸藥,而且他是位眾人皆知人物,1943年他在突尼西亞的一次戰鬥中嚴重受傷,炮彈炸斷了他的右手,左手只剩下三個指頭,右眼完全失明。由於他指揮正確、作戰英勇很受希特勒賞識。希特勒曾表揚他是一個有思想、很理智的指揮官。因此沒有人會懷疑施陶芬伯格在做什麼“壞事”。對施陶芬伯格這樣一個殘疾人來說,要在幾分鐘內組裝好炸彈有多么困難。匆忙中施陶芬伯格只裝配了一枚炸彈就趕往會議室。施陶芬伯格本來開會就經常遲到,這次晚來也沒有引起別人的注意。他主動上前與正在講話的希特勒握了一下手,並把裝有炸彈的公文包放在希特勒旁邊的桌子腿前,兩分鐘後施藉口打個電話離開了會議室。幾分鐘後轟隆一聲巨響,會議室籠罩在煙塵中,碎片橫飛,喊聲頓起,數名軍官被炸得血肉模糊,一個軍官被汽浪彈出了窗外。在參會的24人中有4人當場死亡,水泥屋頂坍塌了一半,地板上炸出一個大坑,但希特勒只是受了輕傷。由於施陶芬伯格只使用了一枚炸彈,而不是原計畫中的兩枚,炸彈缺乏足夠的威力,特別是厚重的橡木桌面成了希特勒的保護屏障,在炸彈爆炸時希特勒正趴在桌子的軍用地圖上看著什麼,這使他躲過一劫。

帶著定時炸彈去見希特勒

施陶芬貝格對克萊斯特面授機宜:德軍即將改用新軍服,一批樣品已經生產出來,軍工廠決定找個時間請軍官和士兵試穿,讓希特勒檢閱。軍工廠的內線已與施陶芬貝格達成秘密協定,刺殺行動就選在希特勒閱兵之時進行,而試穿軍裝的其中一人便是克萊斯特。按照構想,克萊斯特要把炸彈捆綁在腹部,待希特勒上前細看時引爆,與他同歸於盡。但新軍服在盟軍轟炸期間全部被毀,希特勒一紙令下:取消閱兵式。

於是,秘密組織只能等待下一次機會。1944年6月,施陶芬貝格被提升為德國後備軍司令弗洛姆將軍的參謀長。這個位置使施陶芬貝格能夠經常與希特勒進行接觸。他決心著手進行策劃和準備,反覆練習用殘剩的三個手指安裝操控英國制定時炸彈。

1944年7月11日,施陶芬貝格帶了一個炸彈,與希特勒和戈林在一起待了半小時,但他沒有撥動炸彈開關,因為希姆萊不在場。他們曾決定最好將納粹三魔頭(希特勒、希姆萊、戈林)同時殺死。

第二次機會是在7月15日,希姆萊和戈林都不在場。施陶芬貝格離開房間打電話通知夥伴,雖然只有希特勒一人,他也決定啟動炸彈裝置。可是當他返回會議室時,希特勒已經離開。

7月19日,施陶芬貝格突然接到通知,要他次日13時到希特勒藏身的地堡“狼穴”報告關於編組新的 “人民步兵師”的進展情況。這一次,施陶芬貝格決定不論另外兩人是否在場都要炸死希特勒。

7月20日早晨,陽光燦爛,天氣很熱。施陶芬貝格帶著自己的副官哈夫登中尉飛往“狼穴”。他在公文包里放了3樣東西:兩枚炸彈、一個定時引爆裝置和一件襯衫。11時,施陶芬貝格準時到達“狼穴”。一位負責接待的副官發現他的皮包非常重,施陶芬貝格神態自若:“我們有很多事情要談。”

桌子底座救了希特勒一命

12時過後,施陶芬貝格走進最高統帥部長官凱特爾的辦公室。凱特爾告訴他,因為墨索里尼要在14時30分到達,原定13時召開的會議提前到12時30分。時間已所剩無幾了。左眼失明,左手只有3個手指的施陶芬貝格匆忙躲進廁所,開始組裝炸彈。盛夏的高溫加上過分緊張,使施陶芬貝格的動作變得遲緩。在凱特爾副官不斷的催促下,他只好把原定的兩枚炸彈減為一枚,定時裝置設為12分鐘。

施陶芬貝格換下濕透的襯衫,匆忙趕到會場。他原以為會議會在地下室里舉行——地下室的牆是鋼筋混凝土,牆上無窗,炸彈的威力會非常集中。可是他卻被領進了一座木屋,這座木屋有三個窗子。炸彈在這裡的威力將大打折扣。

會議已經開始。希特勒正坐在桌子一邊的中央,背對著門,一邊聽著陸軍副參謀總長兼作戰處長豪辛格將軍的匯報,一邊擺弄著他的放大鏡。桌子四周還站著20來個軍官。施陶芬貝格站到桌子旁邊,把皮包放在了桌子下面,離希特勒的腿約兩米遠。此時是12時37分,再有5分鐘,皮包里的炸彈就要爆炸了。施陶芬貝格請求離開一會給他的上司打個緊急電話,趁機溜了出去。

他身旁的一位軍官俯身到桌上,想更清楚地看地圖,發現施陶芬貝格那隻鼓鼓囊囊的皮包礙事,就用一隻手把它揀起來放到桌子那個厚厚底座的靠外一邊。這樣一來,在炸彈和希特勒之間就隔著這個厚厚的底座。也許就是這個看來不經意的舉動救了希特勒的命,也改變了之後的歷史。

12時42分,炸彈準時爆炸。一聲巨響後,24名與會者中4人當場死亡。但刺殺的目標希特勒卻逃過一劫,僅燒傷了大腿、燒焦了頭髮、震壞了耳膜。

巨響之後,施陶芬貝格看見了建築物冒出濃煙和火舌。他毫不懷疑屋內所有人或被炸死或受重傷。雖然警報立即拉響,施陶芬貝格還是順利通過四道黨衛軍的檢查哨所,抵達了附近的飛機場,飛往柏林。

施陶芬貝格抵達柏林後隨即命令啟動“瓦爾基里計畫”,企圖奪權。然而,幾個小時後,他們得到訊息:希特勒沒死!克萊斯特急忙向施陶芬貝格匯報:“我們現在遇到了麻煩,你要想想辦法。”

他被黨衛軍“焚屍揚灰”

18時,希特勒發表講話:“一夥野心勃勃、毫無理智的軍官企圖篡奪領導權……可天意讓我繼續為人民服務。”氣急敗壞的希特勒隨即展開了血腥報復,他拘捕了約7000名“涉案男女”,並處決了其中約5000人,這些人大部分沒有直接參與暗殺。施陶芬貝格和克萊斯特的父親都被槍決,但他們已經比較幸運,許多人慘遭“蓋世太保”(德國秘密警察)酷刑虐待,然後用鋼琴上的金屬絲吊死,或者用鐵鉤子鉤死。部分過程還被拍攝下來,供希特勒“欣賞”。

施陶芬貝格最終也被抓獲,和另外4名同伴被判以死刑,立即槍決。他在最後一刻還拚命為同伴開脫,高喊:“我們神聖的德意志帝國萬歲!”槍聲隨之響起,施陶芬貝格跌倒在地,年僅36歲。施陶芬貝格的屍體被埋在刑場附近,但黨衛軍頭子希姆萊下令把屍體挖出來焚燒,並把骨灰撒入污水中。

對刺殺希特勒行動的認識

暗殺行動失敗後,希特勒立即展開血腥報復。當夜凌晨施陶芬伯格等四名主要參案者被槍決,死時施陶芬伯格只有35歲,隨後110名涉案軍官被捕。在後來的幾天裡有過反納粹言行的5000多人被投入監獄。凡是參與暗殺希特勒的軍官都慘遭“蓋世太保”的酷刑後被害,這些人要么被鋼琴上的金屬絲吊死,要么被用鉤子鉤死。處死的部分過程被拍攝下來,供希特勒細細“欣賞”。據德國史書記載,被殺的100多名德國軍官沒有一個人對自己的行動表示懺悔,他們默默寫下遺囑,高呼口號英勇就義。 應該說1944年7月20日的這次刺殺希特勒行動是德國反抗納粹統治的一次重要標誌,但很多德國人並沒有把它看作是理所當然的紀念日。到了二十世紀60年代有一半以上的人不同意用施陶芬伯格的名字命名任何一所學校或街道。一些人甚至把施陶芬伯格這些人稱為叛國者。一個曾經參加過刺殺希特勒的人從當時的西德跑到東德,德國輿論竟稱,當過一次叛國者的人永遠是叛國者。直到1983年有關部門才開始把反法西斯的歷史資料集中存放起來,以示重視。但很大一部分史學家堅持認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反對希特勒的只是少數對納粹行為不滿的人,並沒有形成真正的反戰力量。因此當時很多文字在描述“7·20”行動時都使用貶義的“政變”字眼。長時間以來不少德國人仍然不願意特別談及第三帝國和二戰。直到80年代後期,德國領導人開始正視德國二戰的歷史。德國總理施洛德曾講過,如果現在的青少年連那段歷史都不知道,我們怎么能避免歷史重演呢?那些長眠地下的受害者怎么會瞑目呢?這段歷史又怎能用“不堪回首”四個字了得?

希特勒察看爆炸現場希特勒察看爆炸現場

希特勒察看爆炸現場

德國《明鏡》周刊紀念刺殺希特勒事件的封面德國《明鏡》周刊紀念刺殺希特勒事件的封面

德國《明鏡》周刊紀念刺殺希特勒事件的封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