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簡

施簡,1906年出生於崇明外沙,中國共產黨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革命烈士。

簡介

施 簡(1906一1932)
施簡,原名施漾旌,1906年出生於崇明外沙黃倉鎮(今江蘇啟東縣決心鄉)。父施聖范,在黃倉鎮開油米行,並有農田1萬多步(合40多畝)。施聖范有6個子女,施簡最小。

生平

施簡聰穎好學,8歲上私塾,1920年夏從海門啟秀高小畢業,三哥施漾東將他帶往上海求學。
在上海,施簡受到革命的強烈影響,萌發了拯救中華、獻身祖國之志。他一邊讀書,一邊開始投身於革命活動。在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浪潮中,施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人黨以後,在黨組織的領導下,他更積極地工作,不顧危險,日夜奔波,搞宣傳,發傳單,作講演,宣傳革命道理,喚醒民眾。在此期間,他曾兩次遭租界巡捕房拘捕,在黨組織設法將他營救獲釋後仍繼續活動。
1926年夏,施簡中學畢業,受黨組織委派。考進了上海郵政總局,以揀信練習生為公開身份,開展地下革命活動。日子一長,施簡的活動被察覺,郵政總局將他調到基層支局當辦事員。施簡在黨的領導下,仍繼續進行地下活動。他穿行於大街小巷,散發傳單。張貼標語,傳送黨的指示,多次機智地躲過了租界巡捕的搜身和上海地方當局“耳目”的監視,圓滿地完成了任務。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上海工人為配合北伐進軍。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施簡按照黨的安排,積極參加了起義。。
1927年2月,施簡與同鄉姑娘盛青德結婚,婚後不久,黨決定派他去蘇聯學習,他毫不猶豫地服從了黨的決定,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按時赴蘇。
1930年,施簡奉調回國。此時,蔣介石正調集兵力,準備對我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大規模“圍剿”。閩西主力紅軍出擊東江連遭失敗,部隊受到損失,根據地被迫縮小。在這時刻,黨中央決定將施簡派往閩西,組建新紅十二軍,配合中央紅軍粉碎國民黨政府軍的大規模“圍剿”。
施簡受命後,即從上海起程,於1930年10月1日到達閩西蘇區基地龍巖。到龍巖後,施簡即對閩西的政治經濟狀況進行了實地考察。同月7日,施簡在龍巖主持召開了由閩西總行委、二十一軍軍委、閩西紅軍學校校委參加的聯席會議。會上,施簡傳達了中央指示,分析了閩西的政治軍事形勢,著重指出,閩西之所以面臨如此嚴重的局面,主要是由於閩西紅軍在策略上犯了單純軍事觀點的錯誤,機械地執行向外發展的路線,軍隊與地方蘇維埃關係未處理好,以致影響到整個的鬥爭和工作。會議完全同意中央的指示和施簡的報告,決定轉變閩西鬥爭策略,向閩南發展,奪取漳州,並把二十一軍、二十軍改編為新紅十二軍。改編後的新紅十二軍,下轄一、二、三步兵團,有3100多人,1600多枝槍,施簡任政委,賀沈祥(賀沉洋)為代軍長(後左權任軍長)。10月20日,閩西(南)工農革命委員會宣告成立,施簡為主席,張鼎丞、左權等人為常委。內設黨務、軍委、政務三個部。
新紅十二軍改編後,施簡與其他領導人一起,按照中央指示精神,將部隊悉數集中於龍巖,進行嚴格訓練;將軍校第一期200餘學生提前畢業,派到新紅十二軍中充任連、排級幹部,開設政治委員訓練班,對全軍的團、連、排50餘名政治工作幹部加以培訓。從此,新紅十二軍中的政治工作搞得生動活潑,軍政人員素質都有較大提高,部隊的面貌煥然一新。
施簡任新紅十二軍政委期間,不僅負責部隊和地方的黨政工作,而且還同軍的其他領導人一道,部署、指揮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新紅十二軍在龍巖整訓後即向永福(今屬漳平)、適中(今屬龍巖)進軍,消滅了當地的團匪,接著又揮師挺進平和大蘆溪,打敗了國民黨政府軍張貞部楊育庭營,繳獲80餘支槍,2萬餘發子彈,俘敵百餘人。正當新紅十二軍乘勝前進,準備再取南靖、漳州時,黨中央發出指示,要求新紅十二軍執行打通閩粵贛三省邊界,使三省革命力量得以匯合的任務。施簡等即率領新紅十二軍回師閩西,進入永定境內,在苦竹與龍潭兩地打擊民團反動武裝。其後部隊又向長江、連城移動,10月25日進抵連城的朋口,擊潰了馬鴻興邦一個團及團匪800餘人的三路進攻。11月1日,克復長汀城,11月7日,施簡等又率部轉攻連城,翌日攻陷,守敵易啟文團及團匪1000餘人棄城逃竄。這幾個月中,施簡等所率的新紅十二軍輾轉於閩西、閩南地區,連續作戰,打擊了敵人,鞏固了閩西根據地,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粉碎國民黨政府軍的第一次“圍剿”。
其後,針對敵強我弱、革命根據地被分割的具體情況,施簡潛心研究鬥爭策略,提出了很好的主張。1930年12月29日,施簡與左權就閩西的軍事問題聯名向黨中央、南方局報告,詳細匯報了閩西的政治、軍事情況,並認為閩西紅軍和整個閩西武裝總共只有4000人,不可能馬上遠離根據地出擊敵人,應以蘇區為依託,相機打擊敵人才是正確的方針。
施簡與左權正在籌劃並指揮新紅十二軍以更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奪取新的勝利時刻,閩粵贛省委於1931年春在永定虎崗召開了省委擴大會議,傳達貫徹黨的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名義上繼續反“立三”路線,實際上接受了比“立三”路線更“左 的王明路線,決定在黨、政、軍中開展“肅反”運動。新紅十二軍隨即集中於虎崗,進行“肅反”,就在這次“肅反”中,施簡被誣陷,同年11月遭監禁,不久又平反。
1932年5月,施簡率新紅十二軍到福建龍巖接防,兩三天后又率部隊攻打離龍巖二、三十里的眼石鎮,晚上攻擊碉堡時,不幸頭部中彈,部隊當夜撤回龍巖,施簡犧牲,時年26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