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漢壽

於漢壽是一名研究員,主要從事資源微生物學、植物病原微生物學。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主要從事資源微生物學、植物病原微生物學、植物內生菌和磚茶微生物等研究。先後主持和參加10多項國家級和部省級課題。

研究課題

主要研究課題有(1)“西瓜枯萎病的發病規律及防治技術研究”(江蘇省科委以及江蘇省農科院院基金資助項目);(2)“小麥紋枯病發生的災變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江蘇省九五科技重大攻關項目);(3)“新型植物生長調節劑-甲殼素衍生物的套用及作用機理研究”(江蘇省九五科技重點攻關項目);(4)低氟磚茶產品質量的加工技術的研究(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資助項目子專題);(5)新型微生態製劑的研究(國際合作項目);(6)禾本科植物內生真菌資源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我國Neotyphodium 屬內生真菌的分類、起源和遺傳多樣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昆蟲和植物花螺原體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參編專著2本,在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多篇。主要研究結果有:
(1).螺原體(spiroplasma)是一類重要的微生物資源,國內的相關研究很少,除蜜蜂以外其他昆蟲螺原體的研究幾乎為空白。近幾年,致力於調查我國昆蟲和植物花螺原體的資源,系統研究它們的生物學特性、系統發育學特性,為該領域的進一步深入研究、拓展奠定了基礎。
(2).通過從蟹殼、蝦殼等廢棄物製備出在醫學、化工、食品工業、環保和農業等各方面用途十分廣泛的系列甲殼素衍生物,首次套用水溶性殼聚糖(chitosan)作為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植物病害抑制劑套用於大田農作物,明確了殼聚糖在水稻和油菜上的防病增產作用,初步闡明了其作用機制。
(3).調查了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禾本科植物內生真菌(endophyte)資源,研究了它們的多樣性、起源和可能的利用特性。
(4). 研究了我國特有的磚茶(茯磚、康磚、青磚茶等)微生物資源及其對磚茶風味、品質的影響。

研究方向

1. 昆蟲和植物螺原體(spiroplasma)
2. 土壤微生物與植物病害關係

在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我國昆蟲螺原體資源及其生物多樣性研究. (主持)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我國Neotyphodium屬內生真菌的分類、起源和遺傳多樣性研究.(參加)
3. 國家高技術發展研究計畫(863): 菊酯類、黃醯脲類農藥殘留原位降解技術的研究與利用.(參加)
4. 土壤微生物與植物病害(小麥紋枯病、油菜菌核病等)發生關係的研究(橫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