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會川

1941年,他到延安軍政學校學習,1942年轉入中央黨校一部學習。 1944年12月調晉西,在鄒大鵬的領導下從事情報工作,任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情報處長。 1945年,中共大連市委研究決定建立人民法院和檢察機構,並責成於會川負責組建工作。

基本信息

概述

原名於百恩。出生於遼寧省黑山縣。1921年畢業於奉天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生平

於會川從學校畢業後,曾在奉天省立第三國小任教導主任,因支持省城學生抗日示威遊行、反對日本無理擴大鞍山礦山而被撤職。1922年3月考入東北陸軍第八混成旅當兵,歷任司務長、排長、連長。1927年2月,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第七期,攻讀步兵專科,1928年畢業後被派往東北軍第六教導隊任少校中隊長,翌年1月調任東北陸軍講武堂第十一期戰術教官。1931年1月奉命舉行儀式集體加入國民黨(無黨關係),1932年1月加入青年黨,同年2月脫離青年黨加入國社黨。“九·一八”事變後,他在北鎮、義縣等地組織抗日義勇軍,歷任遼西抗日義勇軍獨立第一支隊(後改為第一軍區第三路軍)司令、東北義勇軍第一軍團第十二路軍司令,開展對日寇的武裝鬥爭。1933年起,他結識進步青年蘇西林和楊雨民,同年6月同國社黨斷絕關係,用近2年時間閱讀進步書刊,認識到只有跟中國共產黨走才能實現抗日救國的願望。因此,他輾轉華北地區從事救亡活動,擔任過北平難民子弟學校的軍事教官,誠懇地向共產黨靠攏。

1936年8~9月間,於會川通過蘇西林、楊雨民與中共北平西區區委溝通聯繫,和楊西光同往西安,在楊的指導下開始革命活動。1937年2月,經劉玉新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奔走於西北、華北各省發展進步青年參加革命隊伍。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在濟南、徐州等地從事敵後抗日活動,曾任山東愛國將領范築先的高級參謀,併兼任該部政治學校副教育長。同年8月,他以民主人士身分,擔任國民黨肥城縣第一任抗日縣長,並將縣大隊改編成我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親任司令員。1939年後,他歷任八路軍山東縱隊六支隊第五團團長、泰西行政委員會副主任、魯西支隊司令員。1941年,他到延安軍政學校學習,1942年轉入中央黨校一部學習。1944年12月調晉西,在鄒大鵬的領導下從事情報工作,任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情報處長。1945年“八·一五”抗日戰爭勝利後,調中共中央東北局社會部工作,同年11月調大連工作,任中共大連市委社會部部長、市公安總局副局長。

1945年,中共大連市委研究決定建立人民法院和檢察機構,並責成於會川負責組建工作。

1946年1月,大連市地方法院正式成立,於會川擔任大連市地方法院第一任院長兼首席檢察官.

於會川由於長期晝夜工作,積勞成疾,不久肝癌惡化,接連吐血。但他為了黨的事業,仍然堅持晝夜工作。1946年5月2日,他以極大的毅力,強忍著晚期肝癌的痛苦,對身邊的同志說:“我不行了,你們好好為黨工作吧!”說完便離開了人世,時年47歲。

現狀

於會川去世後,大連市行政委員會和大連市臨時參議會召開會議,決定將法院門前南北馬路(今北京街)命名為會川路。1946年5月26日,全市10萬人在大佛山烈士陵園為於會川同志舉行了莊嚴隆重的安葬儀式。當天,全市各機關、團體、廠礦、企業學校等都下半旗,停止娛樂,表示哀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