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慎德

於慎德

於慎德(1907年-1942年6月)又名於敬庵,山東省濱州市霑化縣下窪鎮於家村人。出身貧困農家,8歲入本村私塾,是品學兼優的學生。1927年,考入無棣縣立第一高小。在校期間,曾參加學生運動,初步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1941年3月擔任中共慶雲縣委書記。1942年6月19日拂曉,日軍掃蕩隊包圍了地委、專署駐地東光縣大單村。在激戰中,他不幸重傷被俘,最後,被敵人剖腹,壯烈犧牲,年僅35歲。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信息

生平經歷

早年經歷

1929年,高小畢業後,和同學丁潤生石玉廷一起外出尋找共產黨,未果,只好回到家鄉。1930年,考入山東省立第四中學(即惠民中學)。在校期間,閱讀了魯迅的《吶喊》、《彷徨》,蔣光赤的《鴨綠江上》、《少年漂泊者》等進步文學作品,參加了石景芳組織的無棣“同學會”,協助石景芳開展進步活動,同學校的反動勢力鬥爭。

1933年,省立四中畢業後,考入北京師範專科學校。他更加積極地閱讀進步書刊,研討社會問題,追求真理,並參加學校的各種進步活動。

1935年,北京師專畢業後,經校長羅青山介紹,到臨沂《土地陳報》所當職員。看到《土地陳報》大部分內容是為國民黨宣傳欺騙民眾的,便建議改革,宣傳進步思想,但遭到《土地陳報》領導的拒絕。他憤然辭職回家,先後在本縣於家、樓字莊等村任教,在無棣車鎮高小任教導主任。對貧困學生,他不收學費,並幫助解決學習上的困難。

政治活動

1937年“七·七”事變後,返回家鄉,投筆從戎。同年9月,由關星甫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從事抗日救亡活動,組織學生宣傳隊,下農村、到街道宣傳抗日。還利用夜校,向工農青年宣傳革命道理,號召貧困農民團結起來鬧革命。

1938年春,先後發展王振民、於壽山、於守剛入黨。山東霑化黨組織主要創始人和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同年9月,任霑化縣二區區委書記,並建立了霑化縣第一個黨支部--於家黨支部,他兼任書記。他親自用毛筆書寫傳單和標語,還和無棣縣黨組織負責人傅文沐接上關係,搞到一台油印機,大量印刷傳單。有時,一夜之間,標語傳單傳遍全區各村,造成極大的聲勢,使敵人驚恐不安。1939年7月,無棣縣第二次成立抗日民主政府,他任縣政府秘書,協助縣長劉寶田培訓幹部,開展工作。

1940年5月的一天,縣政府機關在曹莊子(今海興縣內)被土匪武裝包圍。在激戰中,縣長劉寶田犧牲,他率少數人突出重圍,幸免於難,無棣縣政府因損失慘重,被迫解散。

1941年3月,調任中共慶雲縣委書記,在寧津、慶雲、東光一帶,隨冀魯邊一地委、一專署機關活動。

壯烈犧牲

1942年於慎德和冀魯邊區一地委及專署機關的同志們駐大單家村(現屬河北省東光縣)。是年5月,侵華日軍華北司令官岡村寧次親率5萬重兵“掃蕩”冀中。6月19日,日軍包圍大單家一帶,地委、專署100多名幹部戰士被敵人壓縮到趙家柳林村附近的一片開闊地帶。激戰竟日,戰士大部陣亡,於慎德和專員石景芳率領戰士退至墓林中,與數倍於己的敵人展開肉搏。石景芳戰死,於慎德身負重傷被俘,受盡酷刑,寧死不屈,慘遭剖腹殺害,時年35歲。

獲得榮譽

2018年8月24日,為永遠銘記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勳,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於慎德烈士是其中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