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凌波

於凌波

於凌波是一名醫師、科主任,出生於1927年,代表作品有《向智識分子介紹佛教》。

於凌波老居士近照於凌波老居士近照
於凌波老居士,河南省洛陽縣人,民國十六年 (1927) 出生。 生逢亂世,家道中落,十二歲喪母,依父生活。 民國三十二年春在中學讀書時,時當八年抗戰末期,暴敵壓境,乃流亡後方,考入軍醫學校西安分校受學。 三十三年秋季畢業,分派至陸軍基層單位任軍醫,戍守黃河河防。 翌年抗戰勝利,渡河隨軍北上,戍守北平。 三十五年國共內戰復起,隨軍入察哈爾,參加收復張垣戰役,及轉戰於北平、津、保三角地區,積功升至少校。
三十七年秋,在北平考入上海國防醫學院深造,三十八年三月,隨國防醫學院遷校來台,畢業後服務於陸軍醫院及總醫院,歷任醫師、科主任。 四十七年退役,繼而受聘馬台灣?業公司醫務室主任。在此期間參加公務員特種考試,甲種衛生行政人員及格。 此後曾入中華學術院職業醫學研究所研究。
民國四十九年,以續梁啓超著《佛教與群治關係》一書信了佛教。因購佛書因緣結識『菩提樹』雜誌發行人朱斐居士。 由朱居士之引介,皈依於台中太平鄉印弘茅蓬懺雲法師座下,法名戒□;復納贄禮拜於雪盧老人李炳南居士門下授業,修學淨土念佛法門
民國五十年九月,已受朱斐居士之約,赴獅頭山為閉關的會性法師醫病因緣,發願創辦一所為佛門四眾服務的醫院。 後來因緣和合,他辭去原有的工作,在炳公老居士領導之下,由菩提樹雜誌對外宣傳,他負責策劃推動,各地捐款源源而來,在台中大里市的佛教菩提醫院也開工興建。 建院之初先設門診部,為佛門四眾及貧民服務。 在他擔住院長的三年多時間內,免費醫療貧民一萬七千餘人。 到五十五年,一所現代化醫院建設完成,開幕之後,他功成身退,辭去院長一職。
於老居士信佛之初,勇猛精進,禮佛誦經,進境甚速,五十年開始撰寫《向智識分子介紹佛教》長文,在菩提樹月刊連載,五十一年印單行本發行,深受讀者歡迎,菩提樹月刊連印十餘版,台灣許多道場相繼翻印。 以後數十年間,東南亞、美加各地凡有華人之處莫不有此書流通,至今不衰。 尤以 1980 年大陸改革開放以後,缺乏初機佛書,當時僅有陳海量居士的《建設佛化家庭》、李圓淨居士的《佛法導論》及《向智識分子介紹佛教》三數種書流通,後來此書各地紛紛翻印,數量在百萬冊以上,成為二十世紀後五十年流通最廣的傳道書。
於老居士離去菩提醫院後,在台中開設普濟醫院,並創辦開明高級中學、富台幼稚園,也擔任過台中市議員。 由於長期免費為貧民醫療服務,設清寒學生獎學金,扶危濟難,熱心公益,膺選為全國好人好事代表。
民國七十年以後,於老居士謝絕外緣,收斂身心,禮佛讀經,探究法義。 以讀經心得,寫出了《般若心經蠡解》、《簡明佛學概論》、《唯識學綱要》、《唯識三論今詮》等著作,許多佛學院都選為教材。 民國七十九年兩岸開放,他自公職退休,回大陸探親,發現「十年浩劫」後的大陸佛教,寺廟殘破,經典文物蕩然無存。 他是有「歷史癖」的人,於是又發下心愿,要蒐集資料,補充這一段佛教史上的空白。 此後他結束了世俗事業,全力投入佛教文化工作。 每年一次或兩次返大陸,訪問佛教寺院,佛門人士,蒐集資料十多年來寫出了五冊《近代佛門人物誌》、《民國佛教高僧傳》六冊、《民國佛教居士傳》二冊、 《民國佛教學人傳》二冊,以及收錄二千餘位緇素大德傳記、上下兩厚冊的《現代佛教人物辭典》。
民國八十三年,於老居士應美國「世界宗教研究院」院長沈家楨博士之邀,到紐約沉府作客。 沉博士聘他為世界宗教研究院研究員,委託他研究海外佛教發展的過程。 此後數年間,他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各大城市,及東南亞各國,訪問寺院社團、高僧大德,蒐集資料,撰寫出《美加華人社會發展史》、《海外弘法人物誌》二書。
於老居士著作頗豐,有關佛學之著作,從早年的《向智識分子介紹佛教》以至最後完成的《現代佛教人物辭典》共有三十四種;世俗雜學方面之著作,有《健康長壽手冊》、《古今藝文志趣》等十多種;其他散見各佛教雜誌及一般報刊者則不計其數。
自民國八十年以後,於老居士受請在台北、台中的佛學院所授課。 最初是聖嚴法師邀他到農禪寺三慧修學院授唯識課,繼而在慧炬佛學會、慕欽講堂、華藏講堂、曼殊講堂等處開設佛學講座。 後來在中華佛學研究所、慈明佛學研究所、佛光山叢林學院、玄奘學術研究院、中華佛教學院、海明佛學院等院所授課,課程以唯識學論典為主。
民國八十三年,為繼承雪廬老人遺志,發揚老人弘法利生的精神,於老居士捐資成立了「財團法人李炳南居士紀念文教基金會」。 基金會的宗旨為:
一、促進雪廬老人受業弟子聯誼,舉辦各種文教活動。
二、舉辦佛、儒學術講座,接引知識青年研究佛學。
三、發行刊物、叢書、弘揚佛陀正法
為了基金會有一個固定的會址,他在台中市學府路 199 號七樓公寓中,買下了二、三層,二樓提供基金會使用,三樓自己居住。 基金會成立翌年,開始發行「弘法資訊」月刊,月印四千份,免費贈閱佛教各寺院、社團。 繼而成立「雪廬講堂印經功德會」,編印佛學書籍,贈送結緣。
迄今刊物發行一二二期,印出叢書七十種,開設佛學講座五期(每期三、四月),及論語、書法、國畫等研習班,並敦請侯秋東中醫師每月在雪廬講堂義診,同時在中華慧炬佛學會設定「李炳南居士獎學金」,慧炬佛學會中區分會也設在本會,每月還寄送大批佛書到大陸各寺廟、團體。
於老居士自皈依三寶以來,持誦佛號從未間斷。 由於深究「唯識」,對於「妄心」深切了解,起一念貪愛、一念□恚,即洞察無遺,煩惱自然消失,心境平靜怡悅,恆時充滿著法喜。 他極少生病,也極少吃藥,包括任何補藥、補品都不吃。 雖然他說健康的秘訣只是「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實則學佛後「心無煩惱」大有關。
但是人的肉體終究會敗壞,「生、住、異、滅」是必經的過程,一期的人生終有落幕之時,二00五年八月二十九日下午二時,於老居士因心臟病復發,離開了人間,享壽七十九歲。 臨終前交代不必急救,並從容囑咐家人及基金會幹部,了無□礙的放下娑婆,迎向極樂。 家屬、基金會、慧炬佛學會及台中蓮社蓮友在身旁助念佛號,助念十小時後,面容紅潤、含笑,頭頂微熱,呈諸瑞相,必蒙阿彌陀佛接引,安詳往生佛國。 縱觀於老居士一生,少年投筆從戎,立志報國,歷經抗日、戰亂、徒步轉戰三千里。 隨政府來台以後即行醫救人身命,並從事文化、教育、社會服務工作。學佛以後,弘法講學,著書立說以救人慧命。 並為報答學佛恩師李炳南老居士,承繼恩師弘法利生的精神,設立了紀念恩師的基金會,全部身心都奉獻給佛教、奉獻給眾生,把生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一直做到滴盡最後一滴心血為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