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敏中學

方誌敏中學

方誌敏中學坐落在弋陽縣城東、信江之濱望江路315號,南臨信江,依山而建,視野開闊、環境優美。是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方誌敏烈士名字命名的一所完全中學,是烈士方誌敏和前江西省省長邵式平、方誌純的母校。 學校前身是疊山書院。是歷代文人學士、志士仁人講學論道和名官遠宦瞻仰聖地。1988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命名為“方誌敏中學”。原國家副主席王震和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汪東興先後為學校題名、題詞。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歷經時過遷境,書院幾經更名。如:龜峰高等國小、縣初級中學、弋陽縣中學、弋陽縣城鎮中學、弋陽縣第二中學,到方誌敏中學。方誌敏、邵式平、方誌純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少年時曾在此求學並萌發了初期的革命思想。又因這裡曾誕生了贛東北第一個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九區青年社,並建立了贛東北第一個共產主義青年團支部。開展了一系列的愛國救國活動,如:遊行、焚燒日貨、演講……革命前輩在此留下了得天獨厚的革命傳統教育資源後,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88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將校名命名為“志敏中學”。次年,前國家副主席王震同志親筆為學校題寫了“志敏中學”的校名,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弘揚方誌敏精神,使紀念意義更加明確,經弋陽縣委批准,將校名更為“方誌敏中學”,並創辦了高中,成了弋陽縣的第二所公辦完中。2006年弋陽縣委根據縣城以信江為帶,分城南、城北兩個地區的地理特徵。鑒於城南新區拔地而起,人貿聚集,發展迅猛的勢頭,對弋陽教育布局有了新的思路,為方便城南民眾子女就近入學,利於教育競爭和發展,經研究決定整合城區內中學教育資源,在城南辦一所公辦完全中學——弋陽縣第二中學。於當年秋季,將我校改為國中義務制教育學校,校名仍為“方誌敏中學”。

悠久歷史

方誌敏中學具有悠久的文明史。追溯淵源,有近千年的歷史。為中華民族培育了數以萬計的國家英才,民族脊樑。學校最早的前身是“疊山書院”。宋末元初,愛國詩人、民族英雄謝枋得(字:疊山)為報效祖國,嘔心瀝血,奮力征戰,英勇殺敵,被捕後剛正不阿,拒絕元朝任命,並憤然書寫檄文《卻聘》,盪氣迴腸,千古流傳,展示了愛國愛民的胸懷。最後隱姓埋名,賣卜維生,終日穿麻衣,躡履向東而哭,與當時腐朽的朝庭絕食抗爭。終卒於北京。其門人虞舜臣為紀念謝疊山,弘揚謝疊山愛國愛民的精神,而修建了疊山祠。後來,歷代為了傳播儒家思想,鞏固統治階級地位,弘揚謝疊山精神,在疊山祠里創辦學堂,直至近代愛國名將林則徐,因虎門銷煙被昏庸無能的朝庭貶謫新疆、途徑弋陽,出於對謝疊山的由衷敬仰,思緒萬千,與自己的愛國心產生共鳴,在此,毅然命筆,題寫了“疊山書院”的匾額。懸掛在書院的後院,後因為時局動盪,戰亂連連,匾額被毀。疊山書院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延綿辦學近千年的聖地,也就成了歷代文人學士,名官達賢接踵而至或講學、或瞻仰的寶地。建國後的1962年,我省首任省長邵式平同志,重遊母校故地,因他與方誌敏曾在此求學,並走上革命道路,心潮起伏,欣然潑墨揮毫題寫了“疊山書院”四個蒼勁有力的墨寶,後製成匾額,懸掛在院內古建築群中,一直保留至今。

師資力量

方誌敏中學現有在校學生3500餘名,現有教職工160餘人,師資力量雄厚。高級教師27人、中級教師77人,98%是大專以上學歷,高中教師86%是大學學歷。教師中榮獲“全國先進教師稱號”2人,“省級勞動模範”1人,省級骨幹教師3人,市級骨幹教師1人。僅2002年就有10餘人在省、地以上教學刊物上發表論文。隨著政府不斷加大對學校的教育投入,學校辦學條件日益改善,教學設施一應俱全。

這裡有一流的師資,完備的教學條件,更有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我校教學質量幾乎每年都位列全縣國中之首。連續多年被評為教育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多次獲得省、市、縣的表彰。

辦學規模

方誌敏中學更是一所德育特色學校。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歷來重視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1990年學校應邀出席全省中國小革命傳統教育經驗交流會。學校姚培同學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勇救落水兒童,曾榮獲1991年《半月談》助學金。為弘揚方誌敏精神,扶助家庭經濟困難的有志青年就讀本校高中(現高中已撥離),從2000年開始,學校每年劃撥18萬元,幫助60名學子進入本校高中部學習。這一舉動得到了縣裡的表彰。多次榮獲共青團中央、文化部、省少工委、地(市)表彰。1995年被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評為“愛國主義先進學校”,2000年被上饒地區行署授予“先進學校”稱號,同年被評為上饒地區“文明學校”。2002年被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確定為國家級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實驗學校。

自改革開放以來,辦學規模和設備大有改觀。

學校擁有一個團結奮進、開拓進取、年富力強,知識年齡結構合理的中青年的領導班子;擁有一支刻苦求學、銳意進取、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教師隊伍。截止2011年在編教職工有172人,其中高級教師88人,中級教師60人。在校學生3531名。國中三個年級共56個教學班。

校園占地面積八十五畝,校舍建築面積11355m2,除“疊山書院”古建築群現劃給弋陽縣旅遊局外,現有教學樓兩幢、實驗樓、綜合樓、寄宿部宿舍樓兩棟,寄宿部管理大樓,還有兩幢五層的教師宿舍集資樓,正待籌建多功能打卡餐廳,和設備齊全的學生公寓等,校圖書資料室內藏書有兩萬餘冊,國中理化生實驗器材齊備,一個能容納八十餘人的多媒體教室,現代教學技術設備初具規模、體育設施,如:六個籃球場、單雙桿、4個室外桌球台、運動場,與弋陽一中共用的一個400米跑道等多種體育活動設施。

總之,無論是教學設施,還是生活設施,都大大地超過了以往,我校正在迅速地發展成為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又有強烈現代化設備的義務教育制新型初級中學。

方誌敏中學由於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在各級黨政領導帶領下,全體教師團結努力,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國中教學一直處在本縣的領先地位。

教學成果

方誌敏中學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優秀成績:

(一)學科競賽方面:榮獲的團體和個人單項成績情況

2008年團體獎:

榮獲全國國中數學競賽 弋陽縣團體總分第一

榮獲全國國中物理競賽 弋陽縣團體總分第一

榮獲全國國中化學競賽 弋陽縣團體總分第一

榮獲全國國中英語競賽 弋陽縣團體總分第一

榮獲全國國中計算機競賽 弋陽縣團體總分第一

單科獎:

榮獲全國一等獎1人次 二等獎3人次 三等獎3人次

榮獲全省一等獎6人次 二等獎6人次

2009年團體獎:

榮獲全國國中數學競賽 弋陽縣團體一等獎

榮獲全國國中物理競賽 弋陽縣團體一等獎

榮獲全國國中化學競賽 弋陽縣團體二等獎

榮獲全國國中英語競賽 弋陽縣團體一等獎

單科獎:

榮獲全國一等獎1人次 全國二等獎3人次 全國三等獎3人次

全省一等獎3人次 二等獎7人次

2010年團體獎:

榮獲全國英語能力競賽 上饒市團體二等獎 弋陽縣團體一等獎

榮獲全國數學競賽 弋陽縣團體二等獎

榮獲全國物理競賽 上饒市團體三等獎 弋陽縣團體一等獎

榮獲全國化學競賽 弋陽縣團體一等獎

單科獎:

全國一等獎1人次 全國二等獎3人次 三等獎4人次

省一等獎4人次 二等獎6人次 三等獎3人次

(二)中考成績方面:也在年年遞升,2010年中考錄取省重點高中的人數:錄取達378人

部分教師競賽獎:

朱惠萍,2004年5月代表江西省英語參賽選手在武漢參加了《第五屆全國中學英語多媒體優質課比賽》榮獲國家二等獎。

化學教研組參加“上饒市中學化學備課、上課、反思新課標三環節比賽”獲得一等獎。

周志勇老師被全國國中套用物理知識競賽委員會授予“金牌教練”稱號。

(三)學科課題研究方面:

近幾年來教師在業務進修、教學研究上也做出了一些成績,其中進行了一系列的學科課題研究。

1、2004年3月—2005年9月,方華為組長的《加強家長,學校與班級建設,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市級課題,已經結題,參與研究人員:余長生、廖懷禮、王建雄、呂愛新、朱惠萍、張忠旺、管江風、孫鋼。

2、2005年—2006年,萬陸軍、吳濟北主持的《嘗試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的市級數學學科研究課題,已結題。

3、2007年,孫鋼、王建雄主持的《農田荒蕪的調查》市級學習性研究課題,並榮獲市級學習性課題一等獎。2009年汪新民主持的《校園資源浪費現象的調查》獲市二等獎。2010年四月孫鋼、管江風主持的《方誌敏精神弘揚情況的調查》獲市一等獎。2010年十二月汪春鳴主持的《校園網路情況使用調查》獲市一等獎

4、2007年9月—2010年6月,袁貞貞為組長的《中學英語評價改革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研究》的英語課題研究,屬國家級課題。參與人員:黃蘭芳、楊忠河、雷韻環、張琳、朱惠萍、帥惠華。

5、2010年“六步式教學法”被作為校本教研示範,向全市展示。

學校發展

方誌敏中學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目標指導下,落實“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我校領導率先逐字逐句領會其深刻內涵,綜合我校校情,把握學校發展的“關鍵”——教師問題。狠抓師德師風建設,教師新理念,新知識的培訓。已出台了《方誌敏中學學科帶頭人評選方法(討論稿)》《方誌敏中學師德標兵評選辦法(討論稿)》、《方誌敏中學名班主任評選辦法(討論稿)》。通過實施這些方案,激勵教師不斷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文化業務水平和履行職責能力;引導教師在教學研究教育教學改革、教材建設、教法學法研究中,刻苦鑽研,勇於探索、大膽創意、創造性地完成本職工作。通過一系列管理措施,將方誌敏中學的發展推向新台階。

校歌歌詞

作詞:肖紅

碧落山下,信水河畔,有我們美麗如畫的校園。疊山風骨,永垂青史,民族精神育我成長。書院文脈代代傳,一石一木皆濡染,憂國憂民為古訓,勤奮學習永向前,同聲歌唱,輝煌校史,文武之才湧現,不斷湧現。

文化深厚,師生向上,是我們溫馨和諧的校園。志敏精神,千秋弘揚,《可愛的中國》引我遠航。愛國創新謀發展,特色教育換新樣,樸素正直成風尚,智慧把希望點燃,共同描繪,美好明天,壯麗藍圖胸中鋪展胸中鋪展,壯麗藍圖胸中鋪展胸中鋪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