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雲䲁

方氏雲䲁

方氏雲䲁(學名:Enedrias fangi)為錦䲁科雲䲁屬的魚類。在中國,分布於黃海、渤海等海域,一般生活於近海。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煙臺。幼體在50毫米左右時,體呈微黃色,俗稱蘿蔔絲。成魚俗稱高粱葉。主要食物為浮游生物。1齡可達性成熟。生殖期9—11月。卵胎生。分布於黃海、渤海。常用底拖網、張網類漁具捕撈。幼魚味鮮美,多加工鹹乾品。成魚味差,多做飼料。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方氏雲䲁EnedrasfangiWangetWang
種名:方氏雲䲁
方氏雲䲁方氏雲䲁

拉丁學名:EnedrasfangiWangetWang
科名:錦䲁科Pholidae
綱名:硬骨魚亞綱Osteichthyes
生活環境:海洋
分類編號:10067001

簡介

體延長,甚側扁,小帶狀。體被小圓鱗,無側線。背鱗臀鰭僅與尾鰭的基部相連。背鰭全由短小鰭棘組成。胸鰭較長,其長約為頭長的2/3。腹鰭短小,喉位,各具1鰭條。鰓蓋膜相連,與峽部分離。體具黃褐色斑紋腹部無斑紋,沿背下方有10餘個深褐色眼狀斑。近海小魚,體長一般均在200毫米以下。僅見於我國北方海區我國僅分布於黃海和渤海。

特點

俗稱高粱葉,幼魚稱麵條魚、蘿蔔絲。硬骨魚綱、鱸形目、錦䲁科。系冷溫性近海底層魚類。體低而延長,甚側扁,呈帶狀。頭短小,側扁,吻端鈍圓,頭長為胸鰭長的1.5倍左右。口小,前位,稍斜裂。下頜略長於上頜。兩頜齒短粗。眼小,側上位。鰓孔大。背鰭1個,基底與背緣近等長,由鰭棘組成,棘很短,末端與尾鰭基相連。胸鰭長圓形,側下位。腹鰭退化,特短小,喉位,僅留有1棘和1鰭條。臀鰭基底較短,始於背鰭基底近中間下方,鰭條稍長,前緣有2棘,末端與尾鰭基相連。尾鰭圓形。體被小圓鱗。無側線。成體棕褐色,腹部色淡。背上緣和背鰭有13餘條白色垂直細橫紋,橫紋兩側色較深。體側有雲狀褐色斑塊。自眼間隔到眼下有1黑色橫紋。眼後頂部有1個V形灰白色紋,其後為同形黑紋。背鰭、胸鰭、尾鰭棕色。臀鰭色較淺。體長一般為10厘米。棲息於近岸沙泥底質水域底層。常在岩礁附近的海藻叢中活動。幼魚喜集群,成魚較分散。幼體在38毫米左右時,體無色透明,俗稱麵條魚。幼體在50毫米左右時,體呈微黃色,俗稱蘿蔔絲。成魚俗稱高粱葉。主要食物為浮游生物。1齡可達性成熟。生殖期9—11月。卵胎生。分布於黃海、渤海。常用底拖網、張網類漁具捕撈。幼魚味鮮美,多加工鹹乾品。成魚味差,多做飼料。
背鰭LⅩⅩⅧ-LⅩⅩⅨ;臀鰭Ⅱ-39—42;胸鰭15—16;腹鰭Ⅰ-1;尾鰭22。體細長,側扁,背腹緣低平。頭小。吻短,突出,吻長略小於眼徑。眼小,上側位。口小,前位,口裂斜。上下頜牙粗短。鰓孔大,鰓蓋膜左右相連,與峽部分離。鰓蓋條5。鰓耙細長。背鰭低。棘粗短。胸鰭較雲䲁寬而長,頭長為胸鰭長1.4—1.5倍,位低,呈圓形。尾鰭小,圓形,背鰭和臀鰭後端皆連於尾基。體側具雲狀斑紋,不呈塊,背鰭和臀鰭上無斑紋。為近海小魚。分布於我國黃海渤海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目:鱸形目Perciformes
科:錦䲁科Pholidae
屬:雲䲁屬Enedrias
種:方氏雲䲁E.fangi
二名法
Enedriasfangi
(WangetWang,1935)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