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有度

方有度,字方叔,安徽省歙縣人,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進士,因議論紅丸、移宮兩案獲罪魏忠賢而削籍,抱恨而死,崇禎初年復官。著有《工垣疏草》、《長治條議》二集行於世。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入境,即遍訪民瘼及邑利弊,如報富民署戶曹總書充監司買辦,巡方問地方奸蠹於郡司理,及買牛、買馬、買潞綢退回等弊,共數十事,列狀請之,直指使者。使者擊節嘆異日:“令孰有賢如長治者哉!”遂一如所請,著為令,邑民賴以蘇。

史籍記載

天啟二年(公元11622年)五月,擢工科給事中。值邊塞用兵,民困於供餉有度公入朝,即首言其害,日:“加派以濟軍需,譬之剜肉療瘡。臣不暇慮瘡之不即瘳,而慮肉之無可剜也。乞召輔臣並六部大臣共議永久之計,勿為旦暮之謀。度每歲用兵若干,應餉若干,舊額若干,新增若干,或以三年五年為率,廟算既定,而無益之冗費可以全革,不急之工作可以暫停,以上之損為下之益,以此之盈濟彼之虛。他如屯田、如鑄錢,凡可為軍需計者,多方措處,而加派二字斷從蠲免,此收拾人心之至要也。”疏上,朝議難之。六月,抗章極論輔臣沈灌為言官所糾,當奉身而退,不宜俳徊觀望;為端揆玷紅丸一案,方從哲身為首輔,不能討賊反行賞奸,乞正其罪。御史徐景濂為從哲奏辨,宣付史館。有度公爭之益力。八月,再疏言端揆政本,枚卜宜廣,乞追永宣嘉靖之盛,不必盡由翰林,上不能從。又因孫慎行、盛以弘、余懋衡諸大臣相繼罷去,言於上曰:“祖宗二百餘年培植之蒼鬆勁柏,曾不得其棟樑之用,而竟聽其剝蝕於風雨之中,人材幾何堪此摧折也?至貴州布政使趙健,三邊總督、都御史劉敏寬二臣老成宿望,當此疆場多事,此二臣皆未可以老而置之也。昔趙充國自稱無瑜老成,卒奏先零之功焉,伏波據鞍矍鑠,思奮征南之績,方之二臣當不少愧。”上以其言復用之。時遼左新潰敗,在廷懲諸經撫覆轍,莫敢輕議邊事,公獨備陳戰守方略,且言毛文龍、袁可立當罷。有司因光宗陵寢未繕,議開事例以佐陵工,公力諫不可,謂:“陛下纘服大業,富有四海,乃惜數十萬帑金,不思少盡人子之誼,有司不能仰贊孝思,而反貽朝廷以賣官營葬之名,臣竊為不取。”疏入,降旨切責,奪俸半年。時逆踏魏忠賢用事,群小皆伺竊政柄,公憂之,其疏有日:“臣聞諸道路嘖有煩言,蓋小人每朋謀以空人。國定非無因,而人臣務竭慮以事,主上必防其漸與其使,臣言之於他時,不若皇上慎持於今日。”自是側目者益眾矣。遂有報慶潞藩之命,蓋思以去之也。陛辭,復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今加派之徵慘於剔髓,而民當其弊;矧考成之法密於凝脂,而官亦當其弊。民當其弊,不得不以財殉也,禍已中於民。官當其弊,其誰肯以官殉也?禍亦中於民。至禍兩中於民,民終不能以命殉也,禍必且中於國。人主所以為寧邦計者,將若何?今生財之孔已盡,清餉之路亦窮,惟有節之一法。然言節必白宮闈始,今宮闈之年例日取其盈,海內之物力日受其縮,是海宇為困苦之天下,而宮闈為太平之天下也。夫民當困苦之時易德爾。減上用之錙銖,便是民間之巨萬;裁內庭之涓滴,已成宇內之汪洋。民有不歡呼雷動以終事者,臣不信也。”又言“贈光祿卿任環有平倭奇績,已故戶部尚書殷正茂有平兩廣大功,皆未得而易名祭葬,何以勸勞臣?原任山東參政梅守相,開洳河三百里以通漕運,國家明享其利,而終棄其人;徐州知州汪心淵堵截妖賊,保障江淮,而身在羈紲夫!國之有是,猶天之有日也,國是不定,有如夜行,惘惘何適?大抵今時議論,非行以愛憎之心,則出於附和之口,或查勘已明而苛求未已,或功罪久核而議論猶棼,國是之定,臣知其無由耳。”時三年(公元1623年)閏十月也。使事竣,嘆日:“言既不用,復何面目立於廟耶!”遂移疾歸里,上章請告,尋轉吏科左給事中,即以本官予告。公曆朝僅十六閱月,章數十上,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廷諸臣盡嚴憚之。七年丁卯(公元1627年)八月二十三日,享年六十五。初,閹勢日熾,楊璉、左光斗諸公抗疏論之,舉朝莫敢助一言。楊公嘆日:“使方方石在朝,國事或猶可為也。”已而逆閹既慘斃楊、左諸公,懼公復出,目為東林黨人,嗾台臣摭拾劾之,落吏科左給事職,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復其官。

主要著作

著有《工垣疏草》、《長治條議》二集行於世。

明朝東林黨成員(四)

東林黨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公元1604年,顧憲成等修復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等講學其中,“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論被稱為清議。朝士慕其風者,多遙相應和。這種政治性講學活動,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