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久銘

方久銘

方久銘,男,法號妙音居士,出生於安徽桐城,一名儒學家。

方久銘方久銘

方久銘先生

法號妙音居士,生於魯中一個書香世家,祖籍安徽桐城,據先輩講,是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科學家、易學家方以智的後裔,易學淵源較為深厚。
方久銘先生,自幼受家庭傳統文化的影響,崇儒愛文,涉獵群書,對玄學與民俗文化尤感興趣。早年從政,後來經商,自然接觸周易,有幸投拜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兩位人物為師,在他們的親自指導下學習實踐;這兩位一是擅長傳統經驗派的易壇泰斗邵偉華老師,二是擅長五行生剋派的易壇新秀李涵辰老師,由此兼收並蓄了新舊兩方面的易學專業知識,擅長八字婚姻與生肖姓名等熱門項目。在此期間還師從《金鎖玉關》傳人與相學專家,學習掌握了風水絕學與相學秘訣。
為博採眾長,提高知識水平,在工作與學易期間,不斷遊歷名山大川,參訪世外高人,融會各家之長。曾駐足武當、青城、終南三山;修行雞足、普陀、九華等境,學佛悟道,實證實修,親聞妙音,漸解人生真蒂。後應社會需要,註冊成立妙音易文工作室,專業從事易學研究與策劃,發表多篇專業文章,出版易學教材。期間應邀擔任多家公司易學顧問,為多家房地產項目進行風水策劃。並成為新浪、搜狐、騰迅等各大網站的合作大師,同時擔任《東方文化》等一些刊物的欄目主持人。

周易這個詞,來源於一本書,名叫《易經》

此書的內容源於上古,成書於周朝,所以也稱《周易》 。其原文是八卦卦爻詞,內容是預測方面的一些知識學問,所以後人便把所有與預測有關的一些學科,比如六爻八卦、生辰八字、手相面相、風水堪與,還有姓名學等項內容,統統稱為“周易”,“周易”於是便成了這門“玄學”的代名詞。
周易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到現在基本形成了兩大分支,一是研究“數術”的“學院派”,主體是高等院校的一些“專家學者”,他們主要以理論為主,一般不進行周易預測的實踐;二是實際“套用”的“江湖派”,主體是民間的一些“易學從業者”,他們主要以實用為主,同時也兼顧理論。

經過十五年的研究學習,對周易有了更深的認識

認為周易並不單是一門預測方法,而是指導人生與自然的一門哲學,對人生與自然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周易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字:“變”,因為“易”就是“變易”,變易才有發展,才有進步,就象《易經》里所說的“與時俱進”,所以周易永遠是發展進步的,任何固步自封的學問都不是“易”。周易的特徵也是一個字:“通”,它融會貫通與三教九流之中,在各個學科之間起著基礎作用和橋樑紐帶作用。
從本質上來講,周易就是一部樸素的辯證法,它教會人們善於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從正反兩個方面去看問題。比如生辰八字裡面都講“用神”和“忌神”(用神就是需用的五行,忌神就是忌諱的五行),當用神旺而逢生時,便會在用神所代表的方面應大吉,當用神弱而受制時,便會應大凶;同理,當忌神弱而受制時,也會在忌神所代表的方面應大吉,當忌神旺而逢生時,則會應大凶。所以對用神與忌神,也必須辯證地看,而不能看到八字裡面缺什麼,就去補什麼,先天缺了忌神本來會應大吉,但如果後天又補上了,當然會應大凶,結果就適得其反了。
周易與“三教九流”都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儒家的創始人孔夫子就“增刪補易”,把周易作為儒家學說的哲學基礎,把《易經》列為六經之首;儒家的核心內容“五常”都與“五行”巧妙相配,比如木主仁、金主義、火主禮、水主智、土主信。
周易與佛家也有很深的淵源,古代很多高僧大德都是善易高手。 佛家的四象“地、水、火、風”,與周易的五行“金、木、水、火、土”,都是極其相似,是他們認識自然與人生的基本方法之一。很多高人只不過是“善易者不占”而已。
周易與道家更是有密不可分的淵源,周易的基礎是陰陽,而道家的“太極圖”就是陰陽兩魚,而且與現代銀河系圖極其類似。道家除了重視修煉之外,更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研究套用周易。倘若你走遍道教名山,便會發現,處處都有“抽籤算卦”的道人……
周易與中醫更是一對母子關係,自古就有“易醫不分”之說,據說中醫就是從周易裡面誕生分離出來的。中醫看病,不論是望聞問切,還是施醫用藥,都講究陰陽協調,中醫里的五臟正對周易的五行,比如金主肺、木主肝、水主腎、火主心、土主胃。易與醫都認為“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周易與現代科學技術更是結合的近乎完美,現代的環境建築學其實就是古代的風水堪與學;網際網路的形成與發展,更是不折不扣地運用了易經術數“二進制”的理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