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教

新道教是指金朝初年建立的太一道、大道教和全真道,史稱"新道教"。

新道教

太一道、大道教和隨後創立的全真道均創立於金初,史稱"新道教"。
太一道的創始人為蕭抱珍,河南汲縣人。《元史·釋老傳》稱:"太一教者,始金元眷中(1138-1140)道士蕭抱珍,傳太一三元法籙之術,因名其教曰太一","名之曰太一教,蓋取元氣渾論,太極剖判,至理純一之義也!"。太一教,以老子之學修身,以巫祝之術御世,因此,也以符籙濟人治病、祈禳呵禁,衛州的太一廣福萬壽宮內有"法水井",人稱"太一泉",據稱飲之可治病,太一教道士出家,嗣教需受法籙秘物,宮觀始稱庵。太一教師承較嚴,受籙的道士均須將姓改為蕭。太一教的祖師"素不為辭章,及升堂諭眾,隨意而言。悉成文理,勸戒深切,聽者聳然",史載蕭士沖(三祖)卒後,送殯者數萬人。金大定年間,太一教聲教大振,門徒增盛,東漸于海,金貞祐元年、二年(1213、1214)元太祖二次攻打河北一帶,民謠稱:"寒食節,絕人煙。"四祖蕭輔道見"城郭為墟,暴骨如莽,惻然哀之,"傾其所有,招斂"遺骸",於城西北掘大坑三,堆埋成"丘","設醮祭,以妥厥靈",人稱"堆金冢",全城人均去祭奠,於是蕭輔道聲名大振,元世宗賜號"中和仁靖真人",入元後,太一道漸融入正一教派。

真大道教創始

劉德仁,滄州樂陵人,約於金皇統2年(1142)開始傳道,初名大道教,元憲宗時,賜名為"真大道教"。《道園學古錄》稱"真大道以苦節危行為要,不妄求於人,不苟侈於已",劉德仁創立真大道教有"九戒","一曰視物猶已,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於君,孝於親,誠於人,辭無綺語,口無惡聲,三曰除邪淫,寧清靜,四曰遠勢利,安賤貧,力耕而食,量入為用,五曰毋事博奕,毋習盜竊,六曰毋飲酒茹葷 ,衣食取足,毋為驕盈,七曰虛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塵,八曰毋恃強梁,謙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學者宜世守之。"由於"九戒"的規範,真大道教的許多人在動亂凶暴社會環境,都能"遠勢利,安賤貧,力耕而食,量入為用",使子孫不去做官,不巴結朝廷,高風亮節,為後世所稱頌,仍煉之術,不沿符籙,不化緣乞食,其宮觀始稱庵,墓稱塔,與佛教類似,真大道教起初流傳於河北,金盛時曾廣泛流傳於隴蜀、齊魯、江淮地區,元末逐漸衰落,可能融入全真教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