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體制

新聞傳播體制是新聞傳播的制度問題,主要包括新聞資產的所有制、傳播宗旨、組織結構、管理方式、經營運作模式等等內容,其中新聞資產的所有制是核心,它決定著其他體制內容的具體安排方式。是社會制度體系中的構成要素,它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一個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

基本作用

(1)決定著新聞傳播業的整體利益取向。

(2)決定新聞傳播的總體方針和價值取向。

(3)影響著新聞業的經營方式。

基本類型

1,國有型體制(政府所有制)

(1)新聞資產歸國家所有,實際上歸代表國家政權的政府所有。

(2)負責人由政府直接指派任命。

(3)經濟來源依賴國家財政撥款、廣告收入、發行或視聽收費等。

(4)國家政權的附屬物,即國家的耳目喉舌和宣傳工具,屬於政治宣傳型媒體。

2,政黨型體制

(1)新聞媒體的所有權掌握在政黨手中,按照政黨的政治綱領和組織原則來運行。

(2)政黨媒體的領導者由政黨組織直接委派,負責媒體的新聞業務和經營管理。

(3)傳統的政黨媒體一般不考慮贏利問題,主要作為政黨的一個組織部門或思想中心來運作。

(4) 政黨媒體以宣傳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核心,報導內容主要圍繞政黨的政治需要展開。堅持黨性原則是政黨媒體的首要原則。

3,公有型體制

(1)所謂公共廣播電視,就是大家共同擁有的廣播電視機構。

(2)營運經費是由大眾透過不同形式支付,例如(電視)執照費、政府撥款、節目成品零售、基金會,以及各種形式的贊助。公共媒體不以贏利為目的,通常不播廣告。

(3)根據世界電台電視議會 (World Radio Television Council) 的定義,公共廣播電視台是不受制於商業或政府利益,為公眾服務的傳播機構。

4,私有型體制

(1)新聞媒體屬私人所有的體制,所有權歸私人。

(2)經費來源於二次售賣,將媒介產品以低於成本的價格賣給消費者,再將消費者賣給廣告商。

(3)大報和小報的分野。

體制的類型

Siebert,Peterson and Schram

《報刊的四種理論》(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

集權主義模式

自由主義模式

社會責任模式

共產主義模式

Ralph Lowenstein 的雙層理論

(two—tiered approach)

體制改革

體制改革前的特點為:

辦報所需要的資金由國家按預算撥給。

辦報所需要的物資由國家按計畫供給。

報紙的發行交郵局,郵發合一。

辦報所需的人員由國家定編定員。

報紙的領導由黨委指派。

新聞體制改革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

第二階段:晚報和都市報的崛起

第三階段:傳媒集團化

第四階段:“政治與資本合作型”的資本化變遷

中國新聞體制改革的特點

性質的複雜性

過程的曲折性

潘忠黨:

我國新聞改革的三大特點:

(1)現行新聞體制的基本原則不變,

(2)缺乏目標體制的完整設計, 因此,

(3) 新聞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不確定程度很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