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說文解字

內容介紹一、本書是一部通過漢字古文字字形,探討早期漢語多義詞詞義關係的古代漢語字詞專書。 《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有明確理論指導的編纂字形、說解字義、標註部分字音的語言文字專著。 因此,它既是釋讀更早古文字的必由階梯,又是確定漢字字形所顯示的本義不可缺少的依據。

內容介紹

一、本書是一部通過漢字古文字字形,探討早期漢語多義詞詞義關係的古代漢語字詞專書。書中所收的字(單音詞)按三個原則選入:(一)《說文解字》(包括新附)已收;(二)先輩兩漢文獻典籍使用頻度較高;(三)對現代文字辭彙發展影響較大。依此三個原則,本書共收5402字。
二、編寫本書是基於以下兩方面的構想:一方面是想通過對足夠量的字詞材料的普查與整理,證實早期漢字的形義統一狀態,並證實由字形求本義、由本義統帥引申義並根據音同音近確定假借義的詞義考證方法,從而展多義詞詞義的系統性。另一方面,是想為學習古代漢語的當代讀者,提供一套有明確理論指導、材料較確切、收字{詞)較多、使用較方便的古代漢語工具書。本書未必能全部實現原定的構想,尚待今後增補訂正。
三、本書以許慎《說文解字》為基礎材料進行編寫。《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有明確理論指導的編纂字形、說解字義、標註部分字音的語言文字專著。它不僅保存了戰國晚期和秦漢時代的篆字規範字形,而且還貯存了秦漢以前文獻典籍所使用的詞義,形成了一個自足的形義關係系統。因此,它既是釋讀更早古文字的必由階梯,又是確定漢字字形所顯示的本義不可缺少的依據。但是,在探討漢字字原上,《說文解字》的局限性也是十分明顯的:由於許慎所見的篆字已是經過演變的漢字,有些已去漢字的原始形體甚遠,加之許慎本人認識上的局限,《說文解字》所解說的字義,有些已不是原始漢字造字時所依據的本義,一部分只是晚出的引申義,個別還有主觀附會的臆說。為了採用《說文解字》寶貴資料,本書上垂金甲,下探隸楷,儘量吸取前人和現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對《說文解字》的材料重新進行了參訂與核實,對未有成說或雖有成說而論證未詳的字形和詞義,則本著存一家之言供讀者參考的態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介紹

梁東漢,一九二0年十月生,廣東省珠海市人,教授。一九三九年就讀於西南聯大中文系,一九四三年進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學習。一九四六至一九九一年,先後在北京大學、內蒙古大學、汕頭大學任教。在西南聯大及北大學習期間,深受唐蘭教授提倡創新的影響.喜歡鑽研前人沒有解決的一些問題,並致力於創建新的文字學。其論著《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頗多創見,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許多高校曾採用為指定參考書,有些高校列入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羅傑瑞教授在他的教材《漢語略說》中把它列為指定[閱讀材料]。其論文《再論轉注》《說章、黃、單獸》《說[禿、充、失、佴]》都有獨到的新見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