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軍反對國民黨統治的武裝鬥爭

新疆民族軍反對國民黨統治的鬥爭,是中國人民民主革命運動的一部分,不但牽制了10萬國民黨軍隊,有力地配合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而且為新疆的和平解放準備了條件。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4月至1949年9月,新疆民族軍為反對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而進行的武裝鬥爭。

1945年4月8日,在伊犁地區游擊隊的基礎上,新疆民族軍正式成立,下轄7個團又5個營。7月攻占塔城,9月解放阿山(現阿勒泰)、烏蘇、沙灣,挺進至瑪納斯河西岸,距迪化(現烏魯木齊)僅200公里,使伊犁、塔城、阿山三區根據地連成—片。迫於形勢,新疆國民黨政府派出代表同三區革命政府代表舉行和平談判,1946年1月2日簽訂《十一項和平條款》,7月1日成立聯合政府。但是,國民黨當局毫無和平誠意,不斷向新疆增兵,1946年至1947年在新疆的總兵力由4萬人猛增到10萬人;任命反動的大上耳其主義和大新疆主義分子麥斯武德為新疆省政府主席,並收買阿山民族軍叛徒烏斯滿、賈泥木漢等人,製造顛覆革命政權的武裝叛亂。民族軍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經過艱苦的鬥爭,粉碎了烏斯滿等人的叛亂,打退了國民黨軍隊的進攻,鞏固了革命根據地。至1949年9月,民族軍發展到1.4萬餘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