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先主寺

新津先主寺

新津先主寺始建於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此地原名“九龍口”,初建時名大禹廟,供奉水母,後因三國時期蜀漢劉備為民在此祈雨,並祈雨有應,故改名為先主祠。至清康熙年,附近新津、大邑、邛崍、蒲江、雙流、溫江、眉山等縣均遇乾旱來先主祠求雨。至民國時期占地50畝左右,大殿供奉身高六至七尺的劉、關、張坐像,並有行身木偶等像。大殿後是護法韋陀塑像,二殿供奉水母坐像,三殿供奉武候坐像等。

基本信息

簡介

新津先主寺新津先主寺
新津先主寺始建於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此地原名“九龍口”,初建時名大禹廟,供奉水母,後因三國時期蜀漢劉備為民在此祈雨,並祈雨有應,故改名為先主祠。至清康熙年,附近新津、大邑、邛崍、蒲江、雙流、溫江、眉山等縣均遇乾旱來先主祠求雨。至民國時期占地50畝左右,大殿供奉身高六至七尺的劉、關、張坐像,並有行身木偶等像。大殿後是護法韋陀塑像,二殿供奉水母坐像,三殿供奉武候坐像等。
每年先主祠廟會規模宏大,更有廟會期間的“陰差會”,從正月十三至正月二十結束,促進了農村物資交流。文革期間,寺廟改為先寺村國小,後於1996年重新開放並定名為先主寺。
開放後寺廟進行了重新修建,建講堂一座,共三層4000平方米,居士樓一棟,先後建起往生塔、先主殿、山門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