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拉馬克主義

在達爾文死後,自然選擇學說越來越失去其吸引力,越來越多的生物學家採用其他機制來解釋進化是如何發生的。 新拉馬克主義的核心是後天獲得的性狀能夠遺傳,也就是說,由於生物體的活動而出現的結構變化能夠傳給下一代,導致後代出現適應環境的進化。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新拉馬克主義非常流行,甚至當時著名達爾文主義者斯賓塞、海格爾都認為只有把自然選擇學說和新拉馬克主義結合起來才能正確地解釋進化。

緣起

 在達爾文死後,自然選擇學說越來越失去其吸引力,越來越多的生物學家採用其他機制來解釋進化是如何發生的。拉馬克用“用進廢退”機制來解釋生物的進化,但是在其生前和死後相當一段時間,很少有人相信生物是進化來的,自然更少有人會去支持其進化機制。只有在達爾文確立了生物進化的事實之後,那些對自然選擇學說不滿意而尋找其他機制的生物學家,才重新發現了拉馬克提出的用進廢退機制,為了與拉馬克提出的其他顯然已經不合時宜的進化理論有所區別,它被稱為新拉馬克主義。

核心思想

新拉馬克主義的核心是後天獲得的性狀能夠遺傳,也就是說,由於生物體的活動而出現的結構變化能夠傳給下一代,導致後代出現適應環境的進化。

學說影響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新拉馬克主義非常流行,甚至當時著名達爾文主義者斯賓塞、海格爾都認為只有把自然選擇學說和新拉馬克主義結合起來才能正確地解釋進化。如果用進廢退能夠成立,那么它表明生物並不是被動而緩慢地接受自然選擇,而是可以主動而快速地適應並改變世界。強調主觀能動性的新拉馬克主義要比達爾文主義積極得多,也溫暖得多,它給了人們美好的希望。但是美好的希望並不等於就是真理。儘管這種學說立意鮮明、便於理解,但是新拉馬克主義者能夠用來支持自己的實驗很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