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伯利亞大學

1958年1月,前蘇聯部長會議通過了組建國立新西伯利亞大學(以下簡稱新大)的決議。

基本信息

簡介

新大作為前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總分院(以下簡稱總分院)的組成部分,擬建造1,200人住的學生宿舍和96套教師住房。1959年5月前蘇聯高等和中等專業教育部頒布了該年9月1日新大開學的命令,韋夸就任校長。同年9月新大開學,一年級學生有310人,同時還有50名二年級學生,他們是從國內其它高等院校轉來的。這時新大只有一個系即自然科學系,數學物理學副博士索洛諾烏茨任系主任。該系設5個專業:數學、物理學、力學化學地質學

宗旨

新大的辦學宗旨很明確,就是培養數學、信息學和計算機技術、力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經濟控制論、歷史、哲學、社會學領域的專門研究人員。畢業生面向科學院各研究所、計算機中心、國民經濟各研究部門的研究室以及高等院校。30年來,畢業於新大的名類專家計12.5萬名,其中副博士2.5萬人,博士100人,有8人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

新大的教學原則,就是該校的每一個學生必須參加分院各研究所的科研實踐。學生有機會參加分院舉辦的各種講習班和學術會議、熟知最新科研成果,了解近期內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

分院的新西伯利亞學術中心包括:自動化技術和電測學研究所,生物有機化學研究所,計算數學與信息學聯合研究所,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和礦物學聯合研究所,礦物學和岩類學研究所,歷史學、語文學和哲學聯合研究所等51個科研機構,1個計算中心,70多個試驗站,與這些科研機構相應,新大設有力學數學系、物理系、自然科學系、地質地球物理學系、經濟系和人文學系等系。

可以這樣說,新大是分院的結晶。西伯利亞“科學之父”拉夫連季耶夫、赫里斯季安諾維奇、索博列夫、韋夸(新大首任校長)等人認為,在創辦新大時必須考慮作為一所國家高等學校所具備的良好條件,所以到西伯利亞來的許多科學家都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還以莫斯科技術物理研究所為教學模式,學生在頭三年接受傳統教育,後三年主要在各研究所實習。當時的新大,非常適合於實行這種教育,因為在多爾戈普魯德內不僅有物理中心,而且在科學城裡還有科學院的許多研究所。

至1990年,新大已與國外10所大學確立了校際直接聯繫,它們是中國的大連大學、德國的奧爾登堡大學、美國的史丹福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古巴的核科學和工藝研究所。每年約有200名外國人來新大進修學習和從事科研工作,新大也有這么多的教師出國進修和從事科研工作。此外,每年約有40個外國代表團訪問新大。近年來,新大計畫增派學生去美國、日本、中國、德國幾所主要大學進修學習。

科研部的主要科研工作包括:1.教學與科研的強化與自動化問題;2.物理學、數學、自然科學、經濟學和社會科學中的計算機試驗的數學方法和模擬方法;3.國民經濟、科學和保健所需的測量儀器;4.材料製作新工藝的物理化學基礎,包括微電子技術的物理化學基礎,以及微電子和聲電子的工藝和儀器設備的研究;5.雷射及其在科學技術中的運用;6.大氣的物理過程及其性質;7.在不平衡反應的多形態的氣流中以及與材料表面相互作用情況下的水氣動力學問題和熱交換問題;8.與礦物學和含石油天然氣問題有關的地殼物質結構研究;9.工業信息;10.社會經濟和工業管理機制的完善問題;11.西伯利亞史。

上述科研工作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較重要的科研成果是:對新一代電子計算機的研究,科研和信息收集和處理的自動化系統的建立;新型技術設備的製造,其中有32位數的微電子計算機“KPOHOC”;雷射光譜分析儀的研製;臭氧層及懸空微塵的火箭探測和氣球探測方法和儀器的研究;天電參數測量方法及儀器的研究;大氣過程的計算摸擬;天電研究;計算方法及數學摸擬技術研究;提高人機智力交往水平的方法及器材的研究;利用行星活化劑獲取超薄細散粉末新技術的創立;印刷製版雷射輔助技術的研究;南西伯利亞中世紀考古問題研究;西伯利亞傳統和當代文化問題等等研究。這些科研成果大部分達到了世界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