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塍鎮

新塍鎮

新塍鎮位於嘉興市西北部, 東鄰秀洲新區, 西接桐鄉市烏鎮, 南瀕桐鄉市濮院鎮,北靠江蘇省吳江市,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水陸交通暢通便捷。全域面積133.1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總人口達10萬人,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和江南水鄉特色的千年古鎮,也是嘉興市秀洲區最大的的中心城鎮,先後被譽為浙江省教育強鎮、衛生鎮、歷史文化名鎮、東海明珠文化鎮、十大新興花卉鄉鎮、嘉興市文明鎮、特色文化鎮、外資利用十強鎮和嘉興市六大衛星鎮之一。

基本信息

鄉鎮介紹

(圖)新塍鎮新塍鎮

新塍鎮位於嘉興市秀洲區西北,全鎮區域面積為133.1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4.2平方公里,擁有耕地118118畝,其中:水田103557畝,旱地14561畝;轄6個居民社區、24個行政村,總人口77737人,其中城鎮人口10771人,農村人口66966人。

2007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4.2億元,增長58%,其中:工業產值59.5億元,增長68.6%,農業產值4.7億元,增長8.8%,地區生產總值15.3億元,增長1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6億元,增長29.2%,其中:工業生產性投入完成6.6億元,增長30.4%,財政收入1.43億元,增長42%,契約利用外資6085萬美元,實際到位外資1412萬美元,引進區外資金2.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9260元,增長15.2%。

(圖)新塍鎮新塍鎮

工業經濟發達,投資環境優良。全鎮有工業企業300多家,主要產業有不鏽鋼金屬製品、電子電器、機械製造、紡織針織等,有規模企業116家。秀洲工業園區新塍分區總規劃面積7.9平方公里,4平方公里的工業功能區開發已初具規模,道路、水、電、通訊、污水管網、綠化等配套設施完善,進區企業達80多家,以不鏽鋼金屬製品、電子電器、機械製造為產業發展導向,著力打造國際先進制造業產業集聚地。

農業設施完善,產業特色明顯。新塍鎮初步形成糧油、蠶桑、畜禽、水產、苗木花卉、瓜果蔬菜六大主導產業,苗木花卉面積達1萬多畝,是浙江省十大新興花卉鄉鎮、浙江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強鎮、興林富民示範鎮。沿洪新公路兩側的秀水萬畝生態農業休閒園,經過建設已初步形成產業格局,有特色苗木、高產桑園、綠色蔬菜、優質糧油等產業和生態餐飲休閒場所,成為都市型休閒觀光農業示範園。

自然地理

(圖)新塍鎮新塍鎮

新塍,位於長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嘉興市域的西北部,北瀕瀾溪塘,隔河與江蘇省接壤,南臨京杭運河與桐鄉市相望。自然條件優越,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物產豐富。

地理:新塍地處江南水鄉,地勢平擔;河港縱橫交叉;密如蛛網。新塍緊連嘉興市區,是嘉興城市西翼擴張、秀洲新區西北拓展的前沿陣地,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十分便捷,嘉銅公路到乍嘉蘇高速公路新塍出入口僅5分鐘,並與滬杭高速公路相連,10分鐘可達嘉興市區,1小時均可到達上海、杭州蘇州三大城市,離嘉興港僅40公里,申嘉湖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2007年正式通車,並在新塍設有出入口。城鎮道路寬暢,設施完善,蓬萊路仿古一條街和古鎮相映成輝,頗具水鄉風韻,鎮區有環境優美的小蓬萊公園、千年古剎能仁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嘉興地方黨史陳列館。總規劃面積為315畝集旅遊、休閒為一體的蓬萊休閒園將啟動開發。生態環境保持鄉鎮領先,是嘉興市人居環境首選的中心城鎮。

氣候: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 15.5℃;年降雨量為1167.5毫米,年日照量達到2007小時,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全鎮地勢平坦,平原面積占88.1%;水面占11.9%;平均海拔高度為3.7米。

公路:滬杭高速公路8車道、乍嘉蘇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並擁有互通立交出入口,320國道、07省道貫通全境,大型貨櫃可直達全國各地。鐵路:嘉興火車站是滬杭鐵路複線在本地的唯一停靠站,與中國28個省市相連。水運:京杭大運河及北郊河、新塍塘貫穿全境,可容納300~500噸級船舶。航空:距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浦東國際機場、蕭山國際機場均在100公里以內。港口:距上海港、寧波港、乍浦港分別為120公里、100公里、40公里,東方大港乍浦港可容納5萬噸級船舶。

歷史文化

據歷史文獻記載,新塍鎮始建於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已有1160多年的歷史。新塍曾有“新城”、“柿林”、“新溪”之稱。“新城”之名,相傳始於春秋築城時。至唐代建鎮,仍稱“新城”。唐宋以來,此名沿稱已久,其間有時也稱“新塍”,其名最早見於宋代。“塍”即“堤”,因低鄉苦於大水,築“塍”御之,故又以“塍”為“城”。清末,為與其他稱“新城”的地名相區別,定名新塍。新塍之為“柿林”,是因地處柿林鄉而得名。新塍鎮域,自唐至清,均在柿林鄉境,鄉因產柿得名,鎮以柿林為別稱。

“新溪”之稱,多見於清代。《新溪詩初鈔·序》記述道:新塍“其水源於天目,環鎮皆水,故統名之曰‘新溪'”。清順治蔡聯壁《能仁寺碑記略》也載:“嘉郡西北二十七里,眾流塗徊,人煙輻轉,西納露水,北接瀾溪,匯而成鎮,鎮名新溪。”故新塍又為“新溪”。

1949年5月新塍解放,成立新塍鎮人民政府。1951年5月,新塍升格為縣直屬鎮。以後隸屬於嘉興縣、嘉興市、嘉興市郊區人民政府。1992年7月,新農鄉併入新塍鎮。1998年5月,桃園鄉、八字鄉併入新塍鎮。2001年4月26日,浙政函[2001]63號批覆同意嘉興市秀洲區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洛東鄉、高照鄉,原洛東鄉和高照鄉部分行政區域(5個村)併入新塍鎮;新塍鎮1個村和原高照鄉其餘行政區域(5村1居)改由秀洲區政府直轄。新塍鎮現下轄30個村、5個居委會。

城鎮建設

(圖)新塍工業功能區新塍工業功能區

新塍鎮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培育和發展以元宵民俗文化為特色、企業和民眾文化為基礎的基層文化。每年都舉辦元宵民俗文化節和國慶廣場演出,以“元宵民俗文化節”為主題的文藝行街、廣場文藝晚會吸引數萬民眾參與。抓住有利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挖掘古鎮歷史文化、革命文化、宗教文化。2006年,新塍鎮被浙江省政府命名為浙江省第三批歷史文化鎮。

重視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科教興鎮戰略深入實施,新塍鎮投資2600萬元,完成鎮中學一期、二期工程建設,新建鎮中學體育館和階梯教室,學校校舍得到進一步改善。加強學校管理和教育資源整合,對鎮中學、中心國小進行合併和國小網點的調整。素質教育不斷推進,2003年創建為浙江省教育強鎮,2006年鎮中學和2所國小成功通過浙江省萬校標準化學校驗收,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幼兒教育進一步發展。

新塍鎮認真做好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失土農民安置等工作,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行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制度。社會慈善事業進一步發展,新改建了敬老院,鎮敬老院被評為浙江省先進敬老院。認真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實關心城鄉困難民眾生活。同時,做好三峽移民安置工作,2003年,新塍鎮被浙江省評為三峽移民安置工作先進集體。

獲得榮譽:新塍鎮於2005年2月獲得中國千強鎮榮譽稱號,排名920位。新塍是一個歷史悠久、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千年古鎮,是嘉興市衛星鎮,秀洲區規模最大的中心城鎮之一,是浙江省教育強鎮、衛生鎮、歷史文化鎮、東海明珠文化鎮、十大新興花卉鄉鎮、嘉興市文明鎮、特色文化鎮、民間藝術之鄉。

大事記

(圖)新塍鎮新塍鎮

1978年,八字公社鎮南大隊第二生產隊劃歸新塍鎮管理,次年正式成立新塍鎮蔬菜隊。

1979年,新塍郵電局改裝電話交換機200門開通使用,與嘉興市內自動電話聯網。

1980年,新建新塍至嘉興公路通車,全長17公里。

1984年起,新塍國營商業實行“改、轉、租”,推動全鎮的商業改革。

1990年,完成有線電視網安裝工程。

1992年,全鎮舉行首次田徑運動會;新農鄉併入新塍鎮,實行鎮管村體制。

1995年,會同杭州大學城鄉規劃設計研究所編制完成新塍鎮總體規劃(1995~2010年)。

1996年,投資500萬元,日供水1萬噸的地面自來水廠建成。

1997年,舊城改造工程全面啟動;《新塍鎮志》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發行;千年古剎能仁寺恢復開放,1998年元旦舉行盛大恢復迎佛儀式。

1998年,桃園鄉、八字鄉併入新塍鎮,使新塍成為郊區最大的中心城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