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學宗師

他們為文化的傳承,更為文化的創新,竭盡了他們的才智,取得了偉大的成果。 據我們的粗略統計,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學家皆占全國總數的五分之一。 其間的“安史之亂”,也是北南文化彼消此長的關節點。

內容介紹

《新史學宗師(范文瀾傳)》主要講述了:浙江這塊並不算太廣闊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眾多的文化名人。他們為文化的傳承,更為文化的創新,竭盡了他們的才智,取得了偉大的成果。
據我們的粗略統計,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學家皆占全國總數的五分之一。而現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蓋領域之廣更令人嘆為觀止!面對這么一座豐厚的文化寶藏,今天如果不做點什麼,豈不愧對先人!開闢鴻蒙,舊事難具論。但據新的研究成果,可知約在十萬年前,“建德人”已在浙江大地上活動。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六七千年前的勝景,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則透出了文明時代的曙光,充分證明了中華民族的多中心起源說。不過,與後來得到迅猛發展又逐漸被確認為華夏文化核心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早期的浙江文化弱勢地位明顯,良渚文化的神秘消失,也許就是這種弱勢地位的原因或者結果。
儘管到西漢,浙江一帶仍被視為“方外之地”,但是,即便從較狹窄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浙江文化也已經能夠成為那曲多聲部合唱中的一個聲部了。春秋時期的范蠡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和企業家,同時也是一個洞明世事的經濟學家。而王充,則以他的《論衡》震動了漢末的京兆。
魏晉南北朝時期與兩宋時期的兩次從北到南的人口大遷徙,以及吳越錢氏保境安民,是浙江文化後來得以繁茂的關鍵。其間的“安史之亂”,也是北南文化彼消此長的關節點。自此,浙江這塊美麗的土地開始得到大規模和深層次的開發,優美的山水給了藝術家、詩人,乃至高士高僧無盡的靈感。
范文瀾是學林皆知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卓越前驅。他出生於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之地、女革命家秋瑾的故鄉——紹興,沐受浙江人文精神的薰陶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濡染;他曾苦讀於北大,執教於京津,學貫古今、蘊蓄深厚。在風雨如磐的20世紀,新學舊學衝撞交融、馬克思主義逐漸成為東來西學的主流,范文瀾際會風雲、與時俱進,從一個“追蹤乾嘉諸老”、專精訓詁考據的“夫子”、“學究”成長為正確總結歷史遺產、運用馬列原理研究國史的一代宗師。范文瀾在經史子集各個領域均有作品問世,尤其是《中國通史簡編》和《中國近代史》,雄辯宏論別出機杼,謀篇布局匠心獨運,堪稱譽滿30世紀史壇的煌煌巨著。范文瀾不僅是著述宏富的學問家,還是一個愛國進步的革命者,從五卅時期入黨到抗戰時期脫下教授長衫換戎裝,從為解放區培養各種人才到建國後領導史學界,他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均有建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