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

新加坡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體制有利於每個學生循序漸進地發展自己獨特的天賦和興趣。新加坡的教育同時吸收了東西方文化的精華,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培養和發展。因此它的教育非常成功,自成一體。

新加坡教育

 

正文

新加坡共和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新加坡人主要是華人、馬來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人。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馬來語為國語。新加坡教育的發展可分為 3個時期:①馬來半島的教育時期(15世紀中~1819)。其特徵是伊斯蘭教教育統治學校。伊斯蘭學校主要讀阿拉伯語的《古蘭經》,兼學一點馬來語文。②海峽殖民地教育時期(1819~1965)。特徵是多種族教育的混合及各種學校的雙語(地方語和英語)教學。英國殖民主義者T.S.萊弗士及其追隨者統治新加坡後,學校分為英語學校、馬來語學校、泰米爾語學校和華語學校 4類。1947年“十年教育計畫”規定:各類學校可用本民族的母語普及6年免費 初等教育。③新加坡獨立後的教育(1965年以後)。其特徵是改組教育結構,在加強普通教育的基礎上,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提高雙語教學質量。
教育行政  1872年,政府就曾建立了負責全國教育的教育局。1956年,教育局改為教育部,教育部長主管國家的教育事業,負責教育政策的實施,並對部長會議負責。1968年,教育部又經改革,下設第一教育局,掌管普通教育;第二教育局,掌管職業技術學校和學院。1979年,教育部再次改革,由教育常務秘書直接負責 4個機構:①行政管理;②財政後勤;③人事工作;④計畫與檢查。教育局長負責教育發展處和學校教育處兩個機構。新加坡勞工部、成人教育局和新加坡大學的校外學習部以及國家工會等組織則負責 成人教育。新加坡的教育行政制度,既重視教育數量的發展,又重視教育質量的提高。教育經費主要由政府撥給。
學制  學前教育從 3歲開始。學前教育機構分公辦和私辦兩種。國小 6年制,入學年齡為6周歲。中學4年制,有普通中學、商業中學和技術中學。學生讀完中學二年級課程後,可選擇這三種中學之一繼續學習。學生讀完 2年制初級學院課程之後,可參加高級教育水平考試,獲得較高的學歷,成為專家。工業人才訓練委員會領導高等 職業教育。各職業院校開設許多技術訓練課程,培養各種工業專門家。成人教育委員會對那些未受完普通教育的成年人舉辦繼續教育院校,開設就業課程,提高其文化水平和就業競爭能力。
新加坡教育發展的總趨勢是為建立一個現代技術社會而培養各級各類的合格人才。國家大力提倡智力投資,在發展普通教育的同時,開辦了更多的職業學校和技術學校。

新加坡教育 新加坡教育
新加坡學校設備的使用率很高,上午為一部分師生使用,下午為另一部分師生使用。國小每周上課21~24節;中學每周上課25節左右。從 1月~11月或12月為一學年。
中國小以雙語(英語和本族語)課程為主,它約占各類課程總數的60%,這是全國的標準課程。
高等教育院校有新加坡大學、新加坡綜合技術學院、義安工學院和新加坡工學院。大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高級人才。技術學院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技術人員。
教師須經教育專業訓練才算合格。師範院校培養中國小教師。凡有大學 學士學位者,再受 1年高等師範教育,可擔任初級學院教師。在職教師須不斷進修。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