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家協會

從1984年至1989年,王潤華博士被選為會長,他領導作協繼續向前邁進,成為國際性的作家協會。 1990年,黃孟文博士重返文壇,再度被選為會長,一直到1998年退休為止。 1998年至2002年,會長由王潤華教授擔任。

基本信息

簡介

新加坡作家協會正式成立於1970年8月1日。出席成立大會的作家共有14位,即:連士升、苗秀、趙戎、柳北岸、姚紫、李廷輝、杜紅、周粲、苗芒、黃孟文(孟毅)、陳凡、鍾祺、謝克與麥青。

大會選出第一屆理事如下:主席團:李廷輝、苗秀、柳北岸;秘書:黃孟文與黃應良;財政:洛萍與黃應良;出版:謝克與陳凡;圖書:趙戎與謝克;翻譯:杜紅與周粲;總務:麥青與苗芒;理事:李星可與姚紫;候補理事:鍾祺與李建;查帳:李汝琳;顧問:連士升。(過後不久,李星可、李汝琳與黃應良辭去理事會的職位。)

1975年由於黃孟文、田流、謝克、範北羚、林北等人的努力與奔走,成功改組協會,並於1976年5月2日舉行理事會議,選出新理事會。會長:黃孟文博士;副會長周粲與杜紅;秘書:韋西與丁之屏;出版:麥青與宋雅;財政:林北與冷若冰;總務:田流與易梵;圖書:尤今與劉維新;翻譯:廖裕芳與李廷輝;顧問:柳北岸、李汝琳、苗秀。從這天起,協會正式易名?“新加坡寫作人協會”(除去“作家”之名以避免爭論,並且得以廣收會員),英文名則依然是“SingaporeAssociationofWriters”。

“新加坡寫作人協會”重新修訂章程,招收新會員。協會宗旨如下:
(一)促進文學創作及文學理論研究,以提高國家的文學水準;
(二)聯絡共和國的作家,以聯合促進本國文學的發展;
(三)聯絡其他國家的作家,以瞭解各國的文學活動;
(四)保障會員的權益及照顧他們的福利。

1983年,黃孟文博士因商務繁忙而卸任,會長職務暫由鄭亞本(杜紅)接任。從1984年至1989年,王華博士被選為會長,他領導作協繼續向前邁進,成為國際性的作家協會。

鑒於當時國際文學交流頻繁,加上會員質量提升,大家信心陡增,於是於1987年初,全體會員議決恢復舊名,即“新加坡作家協會”,使本會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1989年,王潤華博士請假一年,前往國外進修與講學。會長職務暫由副會長田流代理。1990年,黃孟文博士重返文壇,再度被選為會長,一直到1998年退休為止。1998年至2002年,會長由王潤華教授擔任。2003年王潤華教授到臺灣講學,艾禺任代會長。2004年至今,協會會員推選希尼爾為會長。

作為新加坡規模最大、最活躍的文學團體,本會在1999年獲得國家藝術理事會之協助,分配到新加坡市中心牛車水(即唐人街)的史密斯街13B(13BSmithStreet)的三樓作?正式會所,這是本會創會以來最大的心願。除了兩月一次的理事會,許多小型的講習班,都可在作協會所舉行。

34年來,本會活動頻繁,隊伍日益壯大,舉辦過各種大大小小的文藝活動達數百種,大約可以歸納?下列九類:
(一)出版多種定期文學刊物如《新華文學》、《微型小說季刊》等;
(二)出版多套文學叢書如《吾土吾民創作選》、《新加坡作家協會文學叢書》;
(三)舉辦各種類型的朗誦會、研討會。文學講座如余光中談《散文的藝術》;
(四)舉辦多次規模盛大的國際文藝營與國際學術研討會如《首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討會》(1994)、《世界華文作家會議》(1995)、《人與自然、環境文學國際研討會》(1999)、《當代文學與人文生態—東南亞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2003)等;
(五)舉辦多次文學訓練班如《青少年文藝寫作訓練班》等;
(六)率先組團出國訪問,促進文化交流,曾多次率團訪問中國、臺灣、馬來西亞。1999年曾帶領四種語文作家,到中國的北京、西安、上海及蘇州朗讀作品與座談。
(七)促進我國其他語文源流作家的相互交流如共同筆談“現階段文藝創作何去何從”、華巫英各語文詩歌朗誦會等;
(八)舉辦各種文娛活動如“文學藝術之夜”等;
(九)舉辦其他有關的活動如照顧會員福利、培青年輕寫作人、舉行新書義賣會?大學中文系學生籌募貸學金等。

作協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有30年的歷史,?本國華文文學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這貢獻已經獲得了國內外文壇的肯定;作協刊物在國內外逐漸受人重視,作協理事、會員屢獲各項文學大獎(例如新加坡文化獎、東南亞文學獎、金獅獎及金筆獎等),或屢次受邀擔任國內外團體徵文、演講比賽評審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